人生緣何不灑脫,只因未學蘇東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原文連結:https://www.heatalk.com/20250428/1461/

拒絕內耗的生存智慧:從 “烏台詩案” 到 “東坡肉”

raw-image

生死關頭的詩意突圍

元豐二年,一場突如其來的 “烏台詩案”,如同一道晴天霹靂,將蘇軾從仕途的雲端狠狠拽下,無情地投入了牢獄的深淵。在那個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時期,蘇軾因詩文中對新政的些許不滿,被政敵們惡意曲解、肆意攻擊,最終鋃鐺入獄,面臨著生死的嚴峻考驗。

牢獄之中,環境惡劣,陰森潮濕的牢房仿佛一座無形的牢籠,緊緊束縛著蘇軾的身心。四周彌漫著絕望的氣息,每一絲空氣都仿佛凝固了一般,讓人感到窒息。蘇軾深知,自己的命運懸於一線,生死只在一念之間。然而,他並沒有被恐懼和絕望所吞噬,反而展現出了令人驚歎的從容與豁達。在獄中,他鼾聲如雷,仿佛那狹小的牢房、沉重的鐐銬以及未知的生死,都不過是過眼雲煙,無法撼動他內心的寧靜。

生死未卜之際,蘇軾提筆寫下了絕命詩《獄中寄子由》 ,“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這是他對弟弟蘇轍的深情告白,也是他對親情的無限眷戀。他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心中所想的,唯有與弟弟之間那份血濃於水的情誼。這份從容,震驚了審訊官員,他們無法理解,一個身處絕境、命懸一線的人,為何能如此淡定,如此坦然。甚至連神宗皇帝也不禁感歎其 “不可救藥的樂天”。

出獄次日,蘇軾沒有沉浸在劫後餘生的慶倖中,也沒有對過往的苦難耿耿於懷,而是以一種全新的姿態,擁抱生活。他在《初到黃州》中欣然寫下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在他眼中,黃州的山水風光充滿了生機與活力,長江環繞著城郭,仿佛在向他訴說著江魚的鮮美;連綿的山巒上翠竹青青,似乎在向他傳遞著竹筍的清香。他將絕境化作了美食地圖,把苦難視為生活的饋贈,這種樂觀豁達的心態,實在令人欽佩不已。

raw-image

物質匱乏的精神反殺

黃州時期,對於蘇軾來說,是一段物質極度匱乏的艱難歲月。他被貶至此,生活陷入了困境,經濟上捉襟見肘,常常面臨著食不果腹的尷尬境地。他窮得 “揀盡寒枝不肯棲”,仿佛一隻孤獨的鳥兒,在寒風中尋找著棲息之所,卻始終難以找到一片溫暖的港灣。

然而,蘇軾並沒有被生活的困境所打倒,他以一種獨特的智慧和樂觀的精神,在貧瘠的生活土壤中,培育出了絢爛的花朵。他發明了 “東坡肉”“羊蠍子” 等平民美食,將那些看似普通的食材,變成了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佳餚。他在《豬肉頌》中,以一種自嘲的口吻寫道:“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在黃州,豬肉價格低廉,如同泥土一般,但富貴之人嫌棄它過於油膩,不屑一顧;貧困之人又不懂得如何烹飪,白白浪費了這美味的食材。而蘇軾卻獨具慧眼,發現了豬肉的獨特魅力,並通過自己的不斷嘗試和創新,創造出了 “東坡肉” 這道流傳千古的名菜。

raw-image


“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從這句詩中,我們可以看到蘇軾對待烹飪的認真態度,他精心準備,耐心等待,不急不躁,相信只要火候到了,豬肉自然會變得美味可口。這種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細節的關注,正是他拒絕內耗的生動體現。他沒有因為生活的貧困而抱怨命運的不公,也沒有因為物質的匱乏而放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而是以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去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

這種將生活困境轉化為美學實踐的智慧,恰如他在《定風波》中所言:“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無論生活中遇到多大的風雨,他都能坦然面對,從容前行,用樂觀和豁達的心態,去擁抱生活的每一個瞬間。在他看來,生活的苦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信心。只要心中有陽光,生活就會充滿希望。

逆境中的認知革命:從 “我執” 到 “無我”

身份焦慮的消解藝術

元豐三年,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一職位不僅沒有實權,而且俸祿微薄,生活的落差如同一座沉重的大山,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從風光無限的翰林學士,到無人問津的落魄官員,再到自給自足的黃州農夫,蘇軾的人生仿佛從雲端跌入了穀底。這種巨大的身份轉變,換作他人,或許會陷入無盡的痛苦與迷茫之中,無法自拔。然而,蘇軾卻展現出了驚人的適應能力和超脫的智慧。

他在《東坡八首》中寫道:“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莫嫌犖確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一場雨後,東坡的月色格外清新,集市上的行人漸漸散去,只有山野之人在這寧靜的夜晚悠然漫步。蘇軾拄著拐杖,行走在崎嶇不平的坡頭路上,拐杖與地面碰撞發出的鏗然聲響,在他聽來,卻是世間最美妙的音樂。此時的他,已不再是那個高高在上的官員,而是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農夫,他在這片土地上,找到了內心的寧靜與歸屬感。

“我昔在田間,但知羊與牛。” 蘇軾毫不避諱地回憶起自己曾經在田間勞作的經歷,他深知生活的艱辛,也體會到了勞動帶來的快樂。他把自己比作 “孤雲”,在天地間自由飄蕩,無拘無束。“孤雲” 這一意象,象徵著他對自由的嚮往和對世俗束縛的超脫。他不再被身份和地位所左右,而是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去面對生活的種種挑戰。

在黃州的日子裡,蘇軾親自耕種,與農民們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在勞動中體驗到了生活的真諦,也領悟到了 “此心安處是吾鄉” 的深刻內涵。無論身處何地,無論身份如何轉變,只要內心安定,便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歸宿。這種認知突圍,比王陽明的 “龍場悟道” 早了整整四百年,蘇軾以他獨特的人生智慧,為後人開闢了一條心靈解脫的道路。

raw-image

苦難敘事的幽默轉化

紹聖元年,59 歲的蘇軾再次被貶,這一次,他被貶至惠州。惠州地處偏遠,環境惡劣,被當時的人們視為瘴氣彌漫的 “蠻夷之地”。然而,蘇軾卻以一種樂觀豁達的態度,在這片土地上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快樂。他在詩中寫道:“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羅浮山下,四季如春,盧橘和楊梅依次成熟,新鮮誘人。蘇軾盡情享受著荔枝的美味,甚至誇張地說,只要每天能吃到三百顆荔枝,他就甘願永遠做一個嶺南人。在他的筆下,被貶的痛苦被荔枝的甜美所消解,苦難的生活也變得充滿了詩意。

他在給友人的信中,還不忘調侃道:“每戒過子慎勿說,恐北方君子聞之,爭欲為東坡所為,求謫嶺南。” 他告誡兒子不要把惠州的美好說出去,生怕北方的君子們聽到後,都爭著要被貶到嶺南來。這種幽默風趣的話語,讓人忍俊不禁,同時也展現了蘇軾苦中作樂的生活態度。他以一種輕鬆詼諧的方式,化解了生活中的苦難,讓人們看到了他內心深處的樂觀與豁達。

元符元年,62 歲的蘇軾被貶至儋州,這是他人生中最艱難的一段時光。儋州位於海南島,當時是一片荒蠻之地,物資匱乏,生活條件極其艱苦。蘇軾在《與程秀才書》中描述道:“此間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然亦未易悉數,大率皆無耳。” 在這樣的絕境中,換作他人,或許早已絕望崩潰,但蘇軾卻依然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的追求。

他把 “食無肉,病無藥” 的絕境寫成了《謫居三適》 ,將 “旦起理髮”“午窗坐睡”“夜臥濯足” 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昇華為養生哲學。在《旦起理髮》中,他寫道:“安眠海自運,浩浩朝黃宮。日出露未晞,鬱鬱蒙霜松。老櫛從我久,齒疏含清風。一洗耳目明,習習萬竅通。” 清晨起床,他認真地梳理頭髮,感受著梳子在發間滑過的清爽,仿佛所有的煩惱都隨著梳理而消散,身心都變得無比舒暢。在《午窗坐睡》中,他享受著午後的寧靜時光,“蒲團蟠兩膝,竹幾閣雙肘。此間道路熟,徑到無何有。” 他在竹幾上安然入睡,仿佛進入了一個無憂無慮的世界,忘卻了生活的煩惱和苦難。在《夜臥濯足》中,他寫道:“日腳垂簷端,河漢西南傾。浴罷坐南軒,散發臨前楹。” 夜晚,他在濯足中放鬆身心,感受著水流的輕撫,一天的疲憊都隨之而去。

這種 “苦中作樂” 的智慧,實質是對莊子 “安之若命” 思想的創造性轉化。莊子認為,人生中的一切遭遇都是命運的安排,人們應該坦然接受,順應自然。蘇軾則將這種思想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以樂觀豁達的心態去面對生活的苦難,在困境中尋找生活的樂趣和意義。他的這種人生態度,不僅讓他在逆境中保持了內心的平靜和安寧,也為後人樹立了榜樣,激勵著人們在面對困難時,要勇敢樂觀,積極向上。

raw-image


現代人的精神救贖:從 “內卷” 到 “自洽”

焦慮時代的蘇東坡療法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996 工作制仿佛成了許多職場人的生活常態。每天在忙碌的工作中奔波,身心俱疲,焦慮感如影隨形。面對這樣的壓力,我們不妨借鑒蘇軾的 “八風吹不動” 心法。

蘇軾在《答李端叔書》中,將人生逆境比作 “八風”,即利、衰、毀、譽、稱、譏、苦、樂。他主張 “浩然之氣,不依形而立”,認為一個人應該擁有強大的內在定力,不被外界的各種因素所左右。在資訊超載的今天,我們每天都會接收到大量的資訊,這些資訊中不乏各種負面的評價和壓力,很容易讓我們陷入焦慮和迷茫之中。而蘇軾的這種思想,就像是一副精神鎧甲,能夠幫助我們抵禦外界的干擾,保持內心的平靜和堅定。

當我們面對工作中的挫折和困難時,不要被失敗的恐懼和他人的批評所打倒,而是要像蘇軾一樣,保持一顆平常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堅定自己的信念。正如蘇軾在被貶黃州期間,雖然生活困苦,政治上也遭受了巨大的打擊,但他依然能夠以樂觀豁達的心態面對生活,創作出了許多流傳千古的佳作。他的這種精神,正是我們在焦慮時代所需要的。

社交恐懼的破局之道

在當今社會,“點贊之交” 盛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越來越表面化和功利化。很多人在社交中感到疲憊和無奈,甚至產生了社交恐懼。而蘇軾的交友哲學,在這個時代顯得彌足珍貴。

蘇軾在《與李公擇書》中寫道:“雖懷坎壈于時,遇事有可尊主澤民者,便忘軀為之。” 他與朋友相交,看重的是彼此的品德和志向,而非利益和地位。他與李公擇、佛印等友人的交往,都是基於真摯的情感和共同的興趣愛好,他們之間的友誼深厚而長久。這種 “君子之交淡如水” 的純粹,與莊子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的智慧一脈相承。在莊子看來,真正的友誼不需要刻意的維繫和表現,而是應該自然而然,如同魚兒在江湖中自由自在地生活一樣。蘇軾的交友方式,正是對這種智慧的生動詮釋。

在社交中,我們不必過於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評價,也不必為了迎合他人而失去自我。我們應該像蘇軾一樣,真誠地對待朋友,與志同道合的人建立深厚的友誼。同時,我們也要學會保持適當的距離,給彼此一定的空間,讓友誼在自然的狀態下生長。這樣,我們才能在社交中找到真正的快樂和滿足,打破社交恐懼的困境。

raw-image


永恆的精神燈塔:從 “此岸” 到 “彼岸”

生命終極的哲學追問

當生命的燭火即將燃盡,蘇軾在《自題金山畫像》中,以一種平靜而超脫的姿態,回顧了自己波瀾壯闊的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此時的他,心如死灰,並非是對生活的絕望,而是經歷了人生的風風雨雨之後,達到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寧靜。他把自己的一生比作不系之舟,漂泊不定,卻又自由自在,在命運的洪流中,始終保持著一份從容與淡定。

他將黃州、惠州、儋州這三個被貶之地視為自己的平生功業,這種獨特的自我評價,令人深思。在常人眼中,被貶是人生的挫折和失敗,然而蘇軾卻能從苦難中看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他在這三個地方,不僅沒有被困境打倒,反而積極地為當地百姓做實事,傳播文化,留下了許多佳話。他的這種豁達與樂觀,與尼采的哲學思想 “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大” 不謀而合。尼采認為,一個人只有在經歷了苦難和挫折的磨礪之後,才能變得更加堅強和成熟。蘇軾用自己的一生,詮釋了這種哲學思想,為現代人提供了一種超越性的生命範式。

在現代社會,人們常常被各種壓力和焦慮所困擾,面對挫折和失敗時,容易陷入消極的情緒中。而蘇軾的經歷告訴我們,苦難並不可怕,它是人生的寶貴財富,是我們成長和進步的階梯。我們應該像蘇軾一樣,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在困境中尋找希望,在挫折中實現自我超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堅定和從容。

文明傳承的東坡密碼

千年時光悠悠流轉,蘇軾的魅力卻絲毫未減,反而如同一壇陳釀的美酒,愈發醇厚香濃。在當今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他的身影依然活躍在人們的視野中,以一種全新的姿態融入了現代人的生活。“懷民亦未寢” 這句出自《記承天寺夜遊》的經典語句,在網路時代搖身一變,成為了熱門梗,被年輕人廣泛使用,用來調侃那些深夜未眠的朋友。這看似簡單的調侃背後,實則蘊含著蘇軾與懷民之間深厚的情誼以及他對生活細膩的感知。蘇軾在那個寧靜的夜晚,因月色入戶而欣然起行,想到了好友懷民,便前往承天寺尋他一同賞月。這種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敏銳捕捉和與友人分享的快樂,穿越了千年的時空,依然能引起現代人的共鳴。

蘇軾的《寒食帖》,這一書法與文學的雙重瑰寶,也在元宇宙的奇妙世界中閃耀著新的光芒。它不再僅僅是一幅保存在博物館中的珍貴文物,而是通過數位技術,以一種全新的形式展現在人們面前。人們可以在虛擬的空間中,近距離欣賞這幅作品的精妙之處,感受蘇軾在書寫時的心境和情感。這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創新傳承,更是讓蘇軾的藝術魅力得以更廣泛地傳播。

蘇軾堪稱是北宋時期的 “斜杠青年”,他的身份多元,集詩人、美食家、工程師、瑜伽士等眾多身份於一身。他的 “斜杠精神” 正被 Z 世代的年輕人重新解讀和追捧。Z 世代追求個性、多元化和創新,他們從蘇軾身上看到了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我價值的不斷探索。蘇軾在詩詞創作上的卓越成就,展現了他深厚的文學底蘊和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發明的東坡肉、羊蠍子等美食,體現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食的獨特見解;他在水利工程方面的貢獻,如疏浚西湖、修建蘇堤等,展示了他的智慧和實幹精神;他對瑜伽的熱愛和實踐,又體現了他對身心健康的關注和追求。這種多元的身份和廣泛的興趣愛好,正是 Z 世代所嚮往和追求的。

在這個快節奏、高壓力的現代社會中,當我們在淩晨三點刷著手機,試圖用虛擬的世界來排遣內心的焦慮時,不妨停下手中的手機,學學蘇軾 “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的從容。在那個寂靜的夜晚,蘇軾乘舟夜遊,興盡而歸,卻發現家童已熟睡,敲門不應。他沒有因此而惱怒,而是靜靜地倚著拐杖,聆聽著江水的聲音,享受著大自然的寧靜與美好。這份從容和淡定,正是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所缺失的。

當我們在酒局中為了應酬而強顏歡笑,身心俱疲時,或許應該靜下心來,領悟蘇軾 “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的智慧。蘇軾一生宦海沉浮,歷經無數的政治鬥爭和人生挫折,但他始終嚮往著一種自由自在、閒適寧靜的生活。他渴望能夠擺脫世俗的束縛,回歸自然,做一個悠閒自在的人,與琴、酒、雲為伴,享受生活的美好。這種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對自由的嚮往,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思考和學習。

人生緣何不灑脫?

或許正是因為我們尚未學會像蘇東坡那樣,把生活中的挫折釀成一首首動人的詩,將苦難熬成滋養心靈的湯,在命運的裂縫中勇敢地尋找光明。蘇軾的一生,是充滿坎坷與挫折的一生,但也是樂觀豁達、積極向上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生命,為我們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灑脫和自由。讓我們以蘇軾為榜樣,在人生的道路上,保持一顆樂觀豁達的心,勇敢地面對生活的挑戰,去追尋屬於自己的那份灑脫與自由。


相關文章:


蘇軾 ─ 《西江月·茶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閒聊》HeaTalk
2會員
32內容數
能遇見彼此,是一份難得的緣分,我們因為興趣和想法,攜手打造了這個網站。 《閒聊》為三五知己難得相聚的地方,將生活或認知的事去分享給別人,留下人生點滴。我們也希望大家與我們一樣,寫下來作為回憶過往的痕跡,一起在互聯網上逐浪,享受無邊的思想碰撞帶來的樂趣。
《閒聊》HeaTalk的其他內容
2025/05/03
原文連結:https://www.heatalk.com/20250423/1228/ 在捷克共和國首都,有這樣一座城市,它將古老世界的魅力與現代時代的活力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布拉格以其令人驚歎的建築、歷史地標和豐富的文化而聞名,從標誌性的查理大橋到雄偉的布拉格城堡,這裡不乏值得一看的景點和值得享
Thumbnail
2025/05/03
原文連結:https://www.heatalk.com/20250423/1228/ 在捷克共和國首都,有這樣一座城市,它將古老世界的魅力與現代時代的活力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布拉格以其令人驚歎的建築、歷史地標和豐富的文化而聞名,從標誌性的查理大橋到雄偉的布拉格城堡,這裡不乏值得一看的景點和值得享
Thumbnail
2025/05/03
原文連結:https://www.heatalk.com/20250423/1173/ 在香港尖沙咀的繁華脈動中,重慶大廈似一座神秘孤島,承載著半世紀的變遷與全球化的縮影。 這座建於1961年的17層建築,最初是華人精英的居所,卻在歲月中蛻變為亞洲最獨特的「低端全球化」樞紐,匯集不同族裔的商販、難
Thumbnail
2025/05/03
原文連結:https://www.heatalk.com/20250423/1173/ 在香港尖沙咀的繁華脈動中,重慶大廈似一座神秘孤島,承載著半世紀的變遷與全球化的縮影。 這座建於1961年的17層建築,最初是華人精英的居所,卻在歲月中蛻變為亞洲最獨特的「低端全球化」樞紐,匯集不同族裔的商販、難
Thumbnail
2025/05/03
原文連結:https://www.heatalk.com/20250425/1356/ 香港的士自20世紀初出現以來,一直是城市交通的重要命脈,無論是車身顏色、收費方式、車型設計,還是燃料技術,都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最初的燃油車到今天的電動的士,從只收現金到多元電子支付,甚至車牌價格的瘋狂升跌
Thumbnail
2025/05/03
原文連結:https://www.heatalk.com/20250425/1356/ 香港的士自20世紀初出現以來,一直是城市交通的重要命脈,無論是車身顏色、收費方式、車型設計,還是燃料技術,都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最初的燃油車到今天的電動的士,從只收現金到多元電子支付,甚至車牌價格的瘋狂升跌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無意間接觸了「意公子」這個頻道,在柔和平靜的氛圍,徐徐道出偉人的故事,思想,經歷,困境與喜悅。在如此宏大的逆境裡,古人能面對,我也要能。
Thumbnail
無意間接觸了「意公子」這個頻道,在柔和平靜的氛圍,徐徐道出偉人的故事,思想,經歷,困境與喜悅。在如此宏大的逆境裡,古人能面對,我也要能。
Thumbnail
以困境為磨練學習成長,視不足為動力突破創新。
Thumbnail
以困境為磨練學習成長,視不足為動力突破創新。
Thumbnail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是我(蘇東坡:腦補版),被貶黃州期間所作,處於逆境,心境卻超然物外,對人生淡然,對困境達觀。 看我的灑脫淡然,在人生風雨中堅韌不拔、積極進取,你是否看到我無窮的精神力量? 本人不是認知心理學達人,誰還是達人?
Thumbnail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是我(蘇東坡:腦補版),被貶黃州期間所作,處於逆境,心境卻超然物外,對人生淡然,對困境達觀。 看我的灑脫淡然,在人生風雨中堅韌不拔、積極進取,你是否看到我無窮的精神力量? 本人不是認知心理學達人,誰還是達人?
Thumbnail
探討了蘇東坡的生平和品格,強調精神導師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用了一段話指出各種品格需要平衡,例如清高需寬容、強大需敬畏等。通過蘇東坡的故事,反思如果他少些銳氣或許能成為宰相,但文化成就可能不及。最後文章強調我們不應複製精神導師的人生,而是讓他們成為我們的精神幕僚,從中汲取智慧與啟示。這也是讀書之樂。
Thumbnail
探討了蘇東坡的生平和品格,強調精神導師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引用了一段話指出各種品格需要平衡,例如清高需寬容、強大需敬畏等。通過蘇東坡的故事,反思如果他少些銳氣或許能成為宰相,但文化成就可能不及。最後文章強調我們不應複製精神導師的人生,而是讓他們成為我們的精神幕僚,從中汲取智慧與啟示。這也是讀書之樂。
Thumbnail
人生起起伏伏,常會遇到逆風時候,北宋神宗熙寧九年時,蘇軾被貶至密州,因思念弟弟蘇轍做了「水調歌頭」,其中的一句話「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最為膾炙人口,幾經歲月後,我突然感同身受。
Thumbnail
人生起起伏伏,常會遇到逆風時候,北宋神宗熙寧九年時,蘇軾被貶至密州,因思念弟弟蘇轍做了「水調歌頭」,其中的一句話「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最為膾炙人口,幾經歲月後,我突然感同身受。
Thumbnail
藉由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外在顯化由內心呈現,
Thumbnail
藉由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外在顯化由內心呈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