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靈樞: 陰陽清濁第四十,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黃帝曰:余聞十二經脈,以應十二經水者,其五色各異,清濁不同,人之血氣若一,應之奈何?
  歧伯曰:人之血氣,苟能若一,則天下為一矣,惡有亂者乎?
  黃帝曰:余問一人,非問天下之眾。
  歧伯曰:夫一人者,亦有亂氣,天下之象,亦有亂人,其合為一耳。
  黃帝曰:願聞人氣之清濁。
  歧伯曰:受穀者濁,受氣者清。清者注陰,濁者注陽。濁而清者,上出於咽,清而濁者,則下行。清濁相干,命曰亂氣。
  黃帝曰:夫陰清而陽濁,濁者有清,清者有濁,清濁別之奈何?
  歧伯曰:氣之大別,清者上注于肺,濁者下走于胃。胃之清氣,上出于口;肺之濁氣,下注于經,內積于海。
  黃帝曰:諸陽皆濁,何陽濁甚乎?
  歧伯曰:手太陽獨受陽之濁,手太陰獨受陰之清;其清者上走空竅,其濁者下行諸經。諸陰皆清,足太陰獨受其濁。
  黃帝曰:治之奈何?
  歧伯曰:清者其氣滑,濁者其氣澀,此氣之常也。故刺陰者,深而留之;刺陽者,淺而疾之;清濁相干者,以數調之也。
  • 全篇不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醫毉心路
0會員
236內容數
從麻瓜到稍微有點靈通,探討身心靈的健康議題。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天心:不過我覺得還是注經比較重要。
Thumbnail
天心:不過我覺得還是注經比較重要。
Thumbnail
108課綱去中國中心化常常被有心人士說成去中國化,國文科目的文白之爭、歷史科目沒教岳飛和最近的大禹治水都是一樣的出發點。 無意去辯駁這些意識形態的問題,真的吵不完。倒想到了「法國中學教哲學,考高中要考哲學」這件事情。
Thumbnail
108課綱去中國中心化常常被有心人士說成去中國化,國文科目的文白之爭、歷史科目沒教岳飛和最近的大禹治水都是一樣的出發點。 無意去辯駁這些意識形態的問題,真的吵不完。倒想到了「法國中學教哲學,考高中要考哲學」這件事情。
Thumbnail
1、詩經、詩、詩三百、三百篇、葩 (ㄆㄚ) 經、風詩:中國最早的韻文,最早的四言詩,最早的詩歌總集,也是最早的純文學作品;其地域以黃河流域ㄧ帶為主,是中國北方文學代表,大都是各地的民間歌謠,反映人民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Thumbnail
1、詩經、詩、詩三百、三百篇、葩 (ㄆㄚ) 經、風詩:中國最早的韻文,最早的四言詩,最早的詩歌總集,也是最早的純文學作品;其地域以黃河流域ㄧ帶為主,是中國北方文學代表,大都是各地的民間歌謠,反映人民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Thumbnail
時師生往佛山尋根⋯⋯
Thumbnail
時師生往佛山尋根⋯⋯
Thumbnail
公元183年,天下各地開始流傳著一句朗朗上口的話: 「蒼天已死,黃天將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秉承著東漢自開國時就如此直白的「讖語」風格,這句話同樣非常好懂:蒼為木,黃為土,五行中的相生關係是這樣的:「金水木火土」,而不是我們常說的「金木水火土」。 木完了之後是火,火完了之後是土。 當時
Thumbnail
公元183年,天下各地開始流傳著一句朗朗上口的話: 「蒼天已死,黃天將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秉承著東漢自開國時就如此直白的「讖語」風格,這句話同樣非常好懂:蒼為木,黃為土,五行中的相生關係是這樣的:「金水木火土」,而不是我們常說的「金木水火土」。 木完了之後是火,火完了之後是土。 當時
Thumbnail
五霸患洪流,頃刻決堤泛千里!
Thumbnail
五霸患洪流,頃刻決堤泛千里!
Thumbnail
https://youtu.be/34UZi3268Ic https://www.tiktok.com/@concentracted/video/7327978210396769554 三元地理總斷黃金策 劉基(劉伯溫) 地分陰陽 要在變通 雖龍水之紛紜 須一理而融貫 夫地有大小局之殊
Thumbnail
https://youtu.be/34UZi3268Ic https://www.tiktok.com/@concentracted/video/7327978210396769554 三元地理總斷黃金策 劉基(劉伯溫) 地分陰陽 要在變通 雖龍水之紛紜 須一理而融貫 夫地有大小局之殊
Thumbnail
過去的人說,時跟事是併記的,功與名是搭配的。然而名與事,是過去的賢者刻不容緩必須達成的。他們所制定的規範,因為在那個時代而有價值。留下來的名號,也是因為他們的功勞才千古不朽。 如果只是跟隨時代的潮流,揚名一時身死名滅,那倒是讓君子們感到羞恥的事情。 所以達人鑽研大道,探索細微的事物,觀察天道的運
Thumbnail
過去的人說,時跟事是併記的,功與名是搭配的。然而名與事,是過去的賢者刻不容緩必須達成的。他們所制定的規範,因為在那個時代而有價值。留下來的名號,也是因為他們的功勞才千古不朽。 如果只是跟隨時代的潮流,揚名一時身死名滅,那倒是讓君子們感到羞恥的事情。 所以達人鑽研大道,探索細微的事物,觀察天道的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