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會想,如果有一天能短暫地脫掉所有身份,我會是什麼樣子?
不是誰的女兒,不是誰的太太,不是誰的媽媽,只是單純地「我」——那會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但現實是,我每天醒來,面對的是三種完全不同的身份:
- 身為女兒,我需要在長輩面前保持體貼與成熟,懂得什麼話該說、什麼事該做,甚至有時候要反過來照顧他們的情緒;
- 身為太太,我要協調家庭的大小事,理解伴侶的脈絡,偶爾還得平衡對方的工作壓力;
- 身為媽媽,我更需要成為一個穩定的核心,給孩子安全感,做她們的小小宇宙的太陽。
這些角色,像是三個完全不同的身份,每個都有各自的責任、各自的脈絡,有時候會重疊,有時候會互相拉扯。
1. 身為女兒,我常常在角色逆轉之間掙扎
小時候,我以為自己會永遠是那個需要被照顧的女孩;
長大後,我才發現,當父母漸漸老去,角色會悄悄對調。
現在的我,經常是那個主動詢問、提前準備、處理細節的人。
我會擔心他們的健康,會留意他們的情緒,甚至有時候會像照顧小孩一樣,輕輕提醒他們該吃藥、該休息、不要逞強。
但在這種角色逆轉的過程中,我也常感到一種不知所措的情緒——
我曾經依賴的人,現在開始依賴我了。 而這種改變,是一種無法逆轉的現實。
2. 身為太太,我要的不只是夥伴,而是懂得
婚姻對我來說,不只是兩個人住在一起那麼簡單,
而是一場需要不斷協調、磨合、理解與成長的長期合作。 我們不只是共同生活的伴侶,更是一起面對困難的戰友。
我學會了在他的壓力大時,適時保持安靜,也學會在他情緒低落時,給予支持而不是批評。
但同時,我也希望能在這段關係裡,得到更多的理解與尊重。
不是只在節日送花、紀念日慶祝,而是能夠在日常的小事裡,看到彼此的付出。
不是只在發生衝突時道歉,而是能夠在平靜的日子裡,也願意聽聽對方心裡的聲音。
3. 身為媽媽,我學會了在混亂中找回節奏
育兒,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試煉,也是最深的愛。
每天面對兩個小生命,我需要同時扮演管理者、教育者、陪伴者,甚至偶爾還要當個小丑,逗她們笑,安撫她們的情緒。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像是一台多功能機器,
要能處理緊急狀況、要能即時切換模式、要能在睡眠不足的狀態下,仍然理性思考。
但這樣的日子,也教會了我一個很重要的道理——
混亂不代表失控,只要你能在混亂中找到自己的節奏。
我不再追求完美的育兒經驗,而是開始學會接受不完美,
允許自己累了就停一下,錯了就改一下,不要對自己太苛刻。
4. 但在這些角色之間,我還是需要找回「我」
儘管我有這麼多身份,但我也知道,這些角色並不完全等於我自己。
我不只是女兒、太太、媽媽,我也是一個有自己想法、情緒與渴望的人。
有時候,我會在深夜對自己說:
「妳也是一個值得被照顧、值得被理解的人。」
我開始學會在每一個身份之間,留一點空隙給自己,
不是為了逃避責任,而是為了記得——「我不只是誰的什麼,我也是我自己。」
所以,如果你也像我一樣,在多重身份之間掙扎,
不妨停下來,對自己說一句: 「妳很好,妳不只是一個角色,妳也是一個完整的人。」
因為只有在找到自己的那一刻,我們才能在那些看似沉重的角色裡,真正活出自己。
— 火主.貓徒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