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紀》第二十九章記述雅各抵達巴旦亞蘭,與拉班相見,愛上拉結,並為娶她而勞役十四年的經過。這章節揭示人際關係中的欺騙與忍耐,同時也彰顯神如何在等待與勞苦中塑造人的生命。本文將從三個層面探討其屬靈意義。
一、神的引導與預備(創29:1–14)
雅各遵從父母吩咐,前往哈蘭尋找親族。他在田間遇見牧羊人,巧遇拉結,隨後與拉班相認。這一切看似偶然,實則是神的安排與引導。拉班的接納,為雅各接下來的人生階段開啟新的門。信徒要學習相信神在旅途中所安排的每一步,即使在陌生之地,也有祂為我們預備的資源與關係。當我們行在祂的旨意中,就會經歷祂細膩的引導與看顧。
二、愛中的忍耐與代價(創29:15–30)
雅各因愛拉結,甘心為她勞役七年(創29:18)。聖經記載:「因為他愛她,就看這七年如同幾天。」(創29:20)這句話表達了他對愛的堅持與甘心付出。然而,拉班卻欺騙他,先將利亞嫁給他,之後才讓他娶拉結,條件是再勞役七年(創29:23–28)。
這段經文顯示:即使是神所祝福的道路,也可能經歷人為的阻撓與曲折。雅各過去曾以詭計奪取祝福,如今在拉班手下也經歷了類似的欺騙,這不僅是神對他品格的熬煉,也讓他學習忍耐與順服。
對信徒而言,這提醒我們,真正的愛需要付出、等待與忠誠。我們在跟隨神的路上,也會面對不公平與試煉,但這些都是神用來雕塑我們心志的工具。
三、人心的渴望與神的顧念(創29:31–35)
神見利亞不被雅各喜愛,就使她生育,而拉結不生育。利亞先後生下四子,每一子皆反映她內心的渴望與信仰的變化(創29:32–35)。她為長子起名流便,說:「耶和華看見我的苦情」;次子西緬,表示「耶和華聽見我失寵」;第三子利未,反映她盼望與丈夫聯合;到第四子猶大,她說:「這回我要讚美耶和華。」
這是一段屬靈成長的歷程:利亞從渴望人的愛,轉向讚美神的愛。她的經歷提醒信徒,唯有神能真正滿足我們內心的空缺。即使在人看來失寵、卑微,神仍然顧念,並藉著這樣的人成就祂的救恩計畫——猶大將成為彌賽亞的先祖。
《創世紀》第二十九章展現人際中的愛與傷、盼望與失落,但更顯出神的同在與工作。從雅各的遇見與忍耐,到利亞的轉變與生育,我們看見神在日常細節中深深介入,並使用一切境遇塑造人的生命。信徒應當學習在愛中堅持,在困苦中仰望,在冷落中轉向神的恩典,因祂所行的路,高過我們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