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偉白
這一週的新聞真是每日一驚!五月四日BBC電視台的重磅新聞播出狂人川普的驚人之語:宣布將重啟Alcatraz島為重刑犯及非法移民的監獄。這則新聞在隨後的幾天淹沒於台幣匯率的急升、梵諦岡首度選出美籍教宗、以及印巴地緣衝突危機的新聞中。而在我心中縈繞不去的卻是川普對Alcatraz島的狂語以及1970年代發生在島上的「紅色力量」事件。
我於2013年藉著參加學術會議之便,首度度登Alcatraz島參觀;去年(2024年)旅居三番市的女兒結婚,又有機會再度登島。相隔十年,這個離舊金山2.4公里,面積僅0.0763平方公里的小島,同樣吸引著一船又一船的遊客來到這個既沒有太優美的自然景觀,建築也不甚美觀的小島,小島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曾經監禁著惡名昭彰的重刑犯,以及曾經發生的著名越獄事件並由知名演員拍成知名電影。
昔日關著重刑犯的牢房

著名的越獄事件仍是島上重要的賣點

模擬當年的三位犯人以假人越獄成功
兩次參觀,監獄外觀的硬體依舊,但是在展示的設計上,有很大的不同。
Alcatraz島原是軍事基地,1934年改為專收重刑犯的聯邦監獄。1962年發生知名的惡魔島越獄事件,越獄成功的三人始終下落不明。而監獄於1963年關閉。我於2013年參觀時,監獄的展示以膾炙人口的電影「惡魔島」為主,監獄空間布置著幾位飾演逃獄角色的知名男星的照片。2024年時,展示重點有很大的改變,在戶外,以說故事的方式述說著一位重刑犯如何在島上培養出種花蒔草的興趣,不僅將單調的小島改造為繁花之島,也在出獄後以此為業(此勵志故事被撰寫為圖畫書,在亞馬遜網站熱賣)。島上也對於小島的動植物生態有更多的介紹。
島上的展示對於社會議題,也有著更深刻的檢討與討論。其中一個一個議題是有關美國監獄是否過渡氾濫的爭議。另一個議題則是對於發生於1969-1971年的Red Power(紅色力量)的介紹。有關監獄氾濫的議題可詳此網頁:https://www.nps.gov/alca/thebiglockupchi.htm,而本文要談的是並不太為國人所知的「紅色力量」(Red power)事件。
紅色力量發生於1969年,一個美國原著民行動團討號召所有的印地安部落聚集Alcatraz島並佔領全島達19個月。這個事件被視為是Alcatraz島、美國原著民統治權以及美國歷史上的一個分水嶺。80位來自全美國分屬於20個不同部落的原著民聲稱他們代表著”Indians of all tribes”。佔領者希望政府能將土地歸還給原著民,建造一個原著民文化中心以及原著民大學,以及建造一個印地安所有族群的文化中心。但是這些目的都未達成,而由於島上條件惡劣,佔領者逐漸撤出,最後只剩下15名佔領者,當他們於1971年6月11日被強迫驅離時,整個佔領行動正式結束。1972年時,Alcatraz島成為金門大橋國家公園保護區的一部分,轉型為觀光遊憩功能。

近在咫尺的舊金山市


當年的惡名昭彰惡魔島,今日成為各國遊客到訪的熱門景點。
2019年,國家公園於「紅色力量」事件50週年的紀念日時,將過去未曾公開的史料呈現於島上的展覽中,供遊客瞭解,也算是對於當時原著民佔領行動的同理與支持。館內展覽著一個印地安帳篷,這個展示有重大意義,1970時佔領期,置於島上的帳篷被視為是舊金山的天空線。展覽中也強調了女性在佔領行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佔領時期甚至有學校供孩子學習。佔領的初期受到國際很大的關注與支持,但是隨著時間拉長、捐款減少,「紅色力量」終至無法達成他們所希望的目的。堪薩斯大學的教授Kent Blanson以紅色力量早期的發起人Richard Oakes自傳的形式書寫了此事件:「自由的旅程」(a journey of freedom),該書於2018年出版。

紅色力量佔領時期的天空線:印地安帳棚

佔領小島的印地安人注視著監視的海防人員。

宣示永不放棄!
Richard Oakes曾經這樣告訴媒體:「Alcatraz不是一個島嶼,而是一個概念,而這樣的概念將持續著紅色力量的理念。」

我國電視台的主播在評論川普打算重啟Alcatraz監獄的可能性時,重點放在重建監獄的成本所費不貲,在我看來,「紅色力量」是否再起,才是川普以及他的閣員要擔心的。
紅色力量,我心與你們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