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院預算凍結、補助款被砍、計畫被要求異動標準不一,你還會想申請政府創業補助嗎?
台灣夯創業長年協助客戶撰寫政府創業補助計畫書,也陪伴過許多公司從「申請」、「過件」、「核銷」一路走到「結案」。坦白說,這幾年看到的變化,不只是在申請難度,而是——整體政府補助申請在制度面的風險與不確定性正在悄悄的轉嫁到申業主身上。
補助案過件別高興的太早,而是計畫不停被異動、冗長又繁瑣行政流程的開始
絕大多數第一次申請政府補助的業主,都將「過件」當成目標,甚至有不少人將補助款視為公司的啟動金來源。但現實是——即使過件,真正的挑戰才剛要開始。
最近我們觀察到幾個普遍趨勢:- 預算縮水已成常態,補助金額被刪減 10%~50% 的案子比比皆是,但自籌款通常不能動,查核點也不會跟著下修。
- 執行條件逐案異動,簽約前要求補資料、修正查核點、新增佐證的情況層出不窮,且缺乏一致標準。
- 期中、期末報告往返次數增加,報告交付後再補文件、再修格式、再解釋績效的狀況頻繁發生,時間與人力壓力暴增。
範例A.系統正式上線查核點
過去僅提供ooxx系統規格書乙式已不再被買單,你可能被要求必需交付客戶於系統後台得實際使用記錄或raw data,在期中或期末簡報階段實際登入您資訊服務項目的實際畫面。
範例B.量化績效指標營業額
過去的僅交付公司401報表已被認為不足夠,目前許多業主在過件後、簽約前的計畫異動階段仍會被要求交付專案執行期間與該專案主題有關的客戶合約或已成交的發票來做佐證文件,並且將這樣的文字內容敘述明碼實價的標註在簽約前的計畫異動內容中。
政府創業補助款其實感覺不太到真正的「補助」,而是類似「標案」結構提供對價、等值的勞務交換-做多少事、拿多少錢的概念
政府補助的本質,是「對等補助、成果核銷」,也就是:你提出要做的事、達成的績效、交付的證明,政府才給你錢。但不少人仍會把「政府創業補助金」當成「創業啟動金」,以為這真的是「無償不用還的」,殊不知這筆錢的每一元,都是以你能否如期、如質、如實完成專案成果為代價的。
舉例來說:
- 你寫了「系統上線」,現在要交的不只是畫面截圖,而是使用者紀錄,並且可能在期中或期末階段的專案審查,就必需在簡報現場秀出系統登入畫面並提供相關的佐證文件
- 你填了「營收達成」,現在需要提供的是:跟計畫主題對應的發票、客戶合約或報價單
面臨立院預算凍結,計畫核銷及行政流程的不確定性
目前受立法院預算凍結影響,各部會與補助機關正面臨預算調整與人力調度的不穩定狀況,導致許多計畫案在執行階段容易出現承辦人員臨時更換、行政交接不完整的情形。這也意味著,原本已談妥的異動內容、核銷邏輯或文件格式,可能在承辦變動後又被「重新定義」,產生一連串的補件往返與溝通成本。
據台灣夯創業觀察到的實務現象是:審查標準不一致、核銷規範臨時變動、查核細節拆解不完整,更常見的是一次只告知部分修改內容,造成即便已過件的業主仍需面臨多次補修正、補件造成結案時間更冗長的窘境。
因此,若企業選擇自行申請補助,務必在內部配置對應的行政人力來追蹤這類瑣碎流程;若選擇委由外部管理顧問公司協助,建議優先選擇有正式立案登記、具備專職團隊的顧問單位。這類顧問不僅熟悉送件流程,更能因應後續的計畫異動、核銷準備與期中期末報告的撰寫與應對,避免陷入政府補助案「過件了卻拿不到錢」的違約風險。
期末結案不只要把產品或服務「做出來」,還必需預留「市場驗證」時間來似「落地」
過去只要把專案開發出來、產品功能完成,就可能順利通過政府補助的查核;但這幾年,審查風向已明顯轉變。特別是在預算收緊、資源調配更加精細的現在,評委們更重視的是「成果能不能被市場驗證」——你的服務、產品是否真的能商轉、能賣得動。
我們在協助過件的眾多客戶中發現,一個補助案能否順利進入執行階段並成功核銷,有一個關鍵前提:必須預留至少一季以上的時間,用來進行實際的市場推廣與績效達成。
舉例來說,查核點若設定為「達成XX家合作客戶」,評委預期看到的,已不再是模糊的開發進度或口頭承諾,而是:
- 已簽訂的合作意向書、正式合約、有效訂單,甚至能對應到查核項目的發票。
- 若績效目標為營收達成,則相關佐證資料需明確揭示金額與交付對象,資料總額需與查核點相符。
- 若有間接查核指標,如會員數、系統登入次數、造訪人次等,則需檢附實際後台截圖或系統紀錄。
因此,我們強烈建議申請補助的團隊,從專案啟動初期就納入「商業化驗證」的排程規劃,至少預留1至2季的業務開展期,才能在期末前完成對應佐證資料的準備。
換句話說,在現在的補助制度下,光「做得出來」是不夠的,你必須「被市場接受」,才能證明這筆補助案是值得投資且可以穩健落地的。
也因此真正決定是否可順利通過補助、順利結案,不盡然是你做的項目有多偉大、創新,而是你能不能「交得出具體成果」,才會是政府創業補助案過案與否的決勝關鍵!
台灣夯創業——用專業陪伴並協助您處理繁瑣的政府補助計畫申請流程
以上分享,來自台灣夯創業團隊多年協助中小企業與新創團隊申請政府創業補助的第一線經驗。從計畫發想到實際送件、從過件後的異動應對,到期中期末的核銷作業與結案,我們參與過各種產業別與規模不同的政府補助申請案例,深知每一階段的關卡與潛在風險。
我們長期投入於政府創業補助申請、創業工具型課程與1對1諮詢輔導服務,致力協助創業者完整走完政府補助計畫,在順利取得資金之餘,也能將資源真正落實在營運發展上。
不論是中央的 SBIR、SIIR、國發基金天使計畫,或是台北市 SITI 補助與青年創業貸款等方案,我們都具備豐富的過案實績與可供參考的已過件創業計畫書範本下載 案例。若您正在評估是否申請補助,或已經進入執行階段卻卡在報告與核銷細節,歡迎與我們聯繫,我們會協助您在創業旅程中減少不必要的彎路與風險。
如您預算有限,不想花費高額的委託撰寫費用,想自行撰寫,我們也有 小資1對1付費諮詢方案,只要NT$3,000/次,可進行線上或實體(限台灣夯創業台北辦公室)預約諮詢
請點擊 立即預約諮詢,或加入我們的官方LINE (@hitostartup.tw)詢問
更多創業課程報名,也可參考並點擊我們的ACCUPASS活動通
延伸閱讀:
SBIR是什麼?補助金額、通過率一次瞭解,申請前必看的全攻略!
政府創業補助不是免費午餐,為您深入解析創業補助 vs 創業貸款的申請差異、誤解與現實
在創業不同階段,政府補助該怎麼選?一次告訴您研發、服務及品牌創新補助的申請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