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重壓+交車不如預期,Rivian還撐得住嗎?2025年投資人必讀的深度風險與潛力評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隨著2025年美國總統選舉熱度升高,關稅議題再度成為市場焦點,尤其在川普有望重返白宮的背景下,市場對於新一輪美中貿易戰風險提高警覺。對於電動車新創公司 Rivian Automotive(NASDAQ:RIVN)而言,除了政策變數,來自市場對電動皮卡需求疲弱的疑慮也同步浮現。尤其當競爭對手 Tesla 的 Cybertruck 銷售表現不如預期時,更加劇了投資人對於這一細分市場的真實規模與成長潛力的懷疑。在這樣的宏觀與產業壓力交錯下,機構投資人需透過十個關鍵問題,全面評估 Rivian 的投資可行性與長期價值。

首先,新一輪潛在關稅對 Rivian 的供應鏈將產生實質影響。儘管 Rivian 的整車組裝基地設於美國伊利諾州,但其仍仰賴大量國際供應商,特別是中國進口的電子零組件、電池材料與稀土相關元件。如果川普政府重新啟動25%至30%的中國商品關稅,Rivian 原本已脆弱的毛利結構將進一步承壓。儘管公司正加速供應鏈本地化,但在高技術零件仍依賴海外供應的情況下,短期難以完全擺脫衝擊。

根據2024年財報與供應商披露,Rivian 約有30%至35%的零組件來自美國以外地區,涵蓋電池材料、資訊娛樂系統與動力系統元件。雖然整車生產為美國本地組裝,但其全球化供應網絡仍難免受地緣風險波及。若關稅提高,這些成本要嘛由公司吸收、要嘛轉嫁給消費者,對其價格競爭力構成挑戰。

然而,Rivian 的定價能力相對有限。與已建立品牌價值與規模經濟的 Tesla 相比,Rivian 尚未取得足夠市場份額來進行價格轉嫁。其主力車型 R1T 平均售價約為73,000美元,而 R1S SUV 價格更高。這一高單價定位本就侷限了消費者基礎,在目前消費環境趨於保守的情況下,若價格因關稅上漲,將進一步抑制需求,特別是當 Ford 與 GM 等對手仍能維持較低價格區間時。

從需求端來看,電動皮卡的整體銷量仍不如預期。根據 Cox Automotive 數據,2025年第一季電動皮卡僅占美國輕型卡車市場的2.4%。Rivian 截至年初的訂單積壓約為76,000輛,但實際交車進度仍落後預期。Q1 僅交車13,500輛,低於市場預估的14,800輛,交付效率與生產規模化問題持續困擾市場信心。

再看 Tesla,原被視為電動卡車市場的破壞者,但其 Cybertruck 至今累計交車量僅約30,000輛,遠不及先前預期。這顯示市場對高價電動卡車的接受度尚未成熟,對於鎖定類似客群的 Rivian 而言,也是一個市場天花板現實的警訊。

財務面是更大的風險。截至2025年第一季,Rivian 擁有約61億美元現金與短期投資,相較一年前的91億美元已明顯下滑。本季營運虧損達12億美元,毛利率為-18%。依照當前現金消耗速度,Rivian 僅剩不到六個季度的資金週期,若未能在短期內籌資或大幅削減成本,將面臨資本斷鏈的危機。

在策略合作方面,Rivian 雖仍與 Amazon 維持電動物流車合作關係,但訂單量近年已下修。與 Ford 的合作則趨於淡化,後者已幾乎清空其 Rivian 持股。這些原本可為公司提供穩定需求與技術背書的合作,如今僅剩象徵意義。失去穩定的合作需求來源,使得 Rivian 的固定成本更難分攤,也增加了營運風險。

分析師預估也反映市場分歧。高盛維持「中性」評等,目標價12美元;Wolfe Research 則下調至「劣於大盤」,理由為交車不達標與毛利持續承壓。市場共識預測其2025年全年營收將達64億美元,年增35%,但全年毛利率仍預估為負值,且僅溫和改善,顯示距離獲利仍有一段距離。

值得肯定的是,Rivian 的美國本土製造優勢在當前政策環境中是一大亮點。伊利諾州的 Normal 工廠符合《降低通膨法案》規定,讓其車主得以申請聯邦稅收抵減補助,這對多數進口電動車品牌而言是一大門檻。在關稅政策可能收緊的情況下,本土產能確實提供了政策加持與成本穩定優勢。不過,目前工廠產能利用率僅約70%,提升產能效率仍是關鍵挑戰。

從資金流向觀察,機構持股近兩季略為下滑,BlackRock 與 Vanguard 均微幅減持,對沖基金如 Tiger Global 與 Coatue 則選擇減倉或轉向其他資本效率更高的電動車標的。選擇權市場顯示市場對RIVN在10美元價位仍有高度投機興趣,未來Q2財報與交車數據將是左右資金動能的關鍵時點。

總結來說,Rivian 正處於多重壓力的交會點:宏觀關稅風險、需求成長趨緩、資本壓力升高,再加上內部執行挑戰,讓這家新創電動車製造商面臨重大考驗。然而,其在品牌塑造、軟體體驗與本土製造佈局上仍具長線競爭力。對於專業投資人而言,是否進場布局 Rivian,關鍵不僅在於成長故事的美好願景,更在於其能否展現營運一致性、成功應對政策變局並取得足夠資本續航,走出通往獲利的最後一哩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gopi bahu-avatar-img
2025/05/13
//flighttrips.zohodesk.com/portal/en/kb/articles/52-volaris-c%C3%B3mo-llamar-a-volaris-m%C3%A9xico-13-5-2025
gopi bahu-avatar-img
2025/05/13
//flighttrips.zohodesk.com/portal/en/kb/articles/52-volaris-c%C3%B3mo-llamar-a-volaris-m%C3%A9xico-13-5-2025
gopi bahu-avatar-img
2025/05/13
//flighttrips.zohodesk.com/portal/en/kb/articles/52-volaris-c%C3%B3mo-llamar-a-volaris-m%C3%A9xico-13-5-2025
dgdfh-avatar-img
2025/05/13
//flighttrips.zohodesk.com/portal/en/kb/articles/52-volaris-c%C3%B3mo-llamar-a-volaris-desde-m%C3%A9xico
avatar-img
美股 101
91會員
986內容數
✨歡迎來到【美股 101】頻道!✨ 這裡是投資者的專屬地帶!我們每日提供美股資訊、最新市場趨勢解析,讓你掌握市場脈動,贏在起跑點!💰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中國內銷市場強勁成長,但北美地區市場佔比下滑,成為巨大集團進一步發展的挑戰。德國電動自行車市場保持穩定,但供應鏈危機嚴重,新加坡塞港問題將對全球自行車產業帶來衝擊。
Thumbnail
中國內銷市場強勁成長,但北美地區市場佔比下滑,成為巨大集團進一步發展的挑戰。德國電動自行車市場保持穩定,但供應鏈危機嚴重,新加坡塞港問題將對全球自行車產業帶來衝擊。
Thumbnail
福斯大舉投入新一代電動車與汽車軟體,Waymo開放舊金山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市場仍將關注今年AI車用與自動駕駛,昨日市場輪動震盪並以科技股主要表現,債券維持表現,整體維持中性偏強,靜待市場表態格局。
Thumbnail
福斯大舉投入新一代電動車與汽車軟體,Waymo開放舊金山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市場仍將關注今年AI車用與自動駕駛,昨日市場輪動震盪並以科技股主要表現,債券維持表現,整體維持中性偏強,靜待市場表態格局。
Thumbnail
自行車產業的景氣回春,對供應鏈和市場都產生了影響。該產業前景樂觀,但需要從品牌、車種和市場三個面向來進行分析。自行車產業的回溫與全球市場趨勢密不可分。此篇文章從多個角度對自行車產業進行了深入分析,提供了寶貴的前景洞察。
Thumbnail
自行車產業的景氣回春,對供應鏈和市場都產生了影響。該產業前景樂觀,但需要從品牌、車種和市場三個面向來進行分析。自行車產業的回溫與全球市場趨勢密不可分。此篇文章從多個角度對自行車產業進行了深入分析,提供了寶貴的前景洞察。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潛力股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u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潛力股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u
Thumbnail
首先請看這則讀者分享的新聞: 比亞迪強勢進擊! 韓媒驚曝與國產車落差:現代慘了 這會引起啥樣的漣漪呢?且聽分明!
Thumbnail
首先請看這則讀者分享的新聞: 比亞迪強勢進擊! 韓媒驚曝與國產車落差:現代慘了 這會引起啥樣的漣漪呢?且聽分明!
Thumbnail
"自駕車是AI計畫之母"這句話是沒錯的 所以我們才會先賺到電動車想像期財富再來才換AI產業想像期財富 蘋果自駕車確定失敗後,也只是在2020~2025年群雄割據過程的品牌淘汰賽,誰被淘汰跟誰繼續在市場就是2025年後的下一個電動車競爭主角 這個我們在2020年說明過了,就不在多說 蘋
Thumbnail
"自駕車是AI計畫之母"這句話是沒錯的 所以我們才會先賺到電動車想像期財富再來才換AI產業想像期財富 蘋果自駕車確定失敗後,也只是在2020~2025年群雄割據過程的品牌淘汰賽,誰被淘汰跟誰繼續在市場就是2025年後的下一個電動車競爭主角 這個我們在2020年說明過了,就不在多說 蘋
Thumbnail
2024年的AI產業不會只是在2023年那些舊標的打轉 無人商店跟智慧醫療,光通訊就是案例,這只是基礎的產業擴散節奏 智慧型手機>電動車>綠能 都表演過了 大多贏家AI跟摺疊產業的獲利資金,都確認跟我們差不多 已經都在各處不同預期的題材標的輪流 每個人的投資階段選擇不同,就只是
Thumbnail
2024年的AI產業不會只是在2023年那些舊標的打轉 無人商店跟智慧醫療,光通訊就是案例,這只是基礎的產業擴散節奏 智慧型手機>電動車>綠能 都表演過了 大多贏家AI跟摺疊產業的獲利資金,都確認跟我們差不多 已經都在各處不同預期的題材標的輪流 每個人的投資階段選擇不同,就只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