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 Dcard 動作頻頻,甚至寄信給方格子的主題專家們。加上志祺先前關於 Dcard的YT影片似乎有點被誤讀,被引申為 Dcard 還沒有衰退。但我想稍微趁開箱專題發表我的一點看法。
✦ vocus留言區放連結
在 5/14 Carry Kuo 的留言區出現這則 Dcard 招募廣告,老實講如果他們有在關注就會知道目前 vocus 的創作者們都被廣告留言弄得很煩,也很怕這些連結是否導致中毒。
幾乎可以說沒有做功課就開始挖角。
✦ 私下寄信邀請
但其實,早在 5/9 就有創作者收到信件,希望方格子的創作者同步在 Dcard 發文。老實講,我原本對這件事情比較中立,認為這個舉動算採在灰色邊界。
直到看到用字遣詞後,忍不住想吐槽,是都沒有跟進先前讀冊因為拉採引發的公關災難嗎?

✦ Dcard 的流量持續提升=成長嗎?
在志祺的影片中有說到就目前的流量統計,Dcard 每月還是三千萬,而 Threads 在台灣約一千萬初頭,乍看下 Dcard 大勝。但志祺也對統計法提出疑問,Dcard 文章瀏覽頁面密集度高,且須點入才能看見內文,但 Threads 以短文為主,無須點入就可以看見內容,一次滑動就可以看見三到四篇,如果統計方式不同或許 Threads 已經超越 Dcard。
這邊也有提到,有可能相關公關與機器人的部分衝起了流量,導致實際上流量並未下降,但這也帶出今天的關鍵,有價值的創作確實在流失,也導致 Dcard 緊急在各社群物色創作者來補充內容,否則後續衰退的顯現是遲早。
✦ 創作者的體感
熟悉我的朋友應該知道我是在 Dcard 發家,大約在 2021 年開始固定創作,在 2023 年 7 月份入駐方格子,兩邊我的追蹤人數是 Dcard 2662 人,方格子 493 人(沙龍 425人)。
我目前習慣是固定週二更新書評系列,方格子是中午,Dcard 是傍晚,是根據當時分析後流量比較好的時間。
我自己的體感是流量下降很嚴重,這或許跟分版過多有關,對於創作者,如果沒有固定觀眾,在冷門版幾乎沒有曝光,反而發個版會有一定導流。
但在 2025/01 到2025/04 流量幾乎是攔腰折半,只剩1/2左右,前後面有一小段統計系統失靈我就先不放圖,避免造成誤解。(此部分僅以個人數據做參考,歡迎其他創作者更新數據)


✦ 神奇樹洞告訴我
以我目前在平日碼字的電腦搜尋自己的名稱,因為電腦紀錄習慣仍以 Dcard 為主,但如果是其他電腦或開無痕,現在排行第一的已經是 vocus。這或許也是為什麼站內是第一波收到這些邀請的理由。
而目前 Dcard 已經被衝到第三位了。


✨我的觀點
我自己是不太能認同這種社群媒體廣告留言拉人,並許諾注入流量的方式。
這對原本的創作者似乎有點「背叛」的味道,為什麼流量不是優先在既有的創作者身上。而是選擇「找外援」。
也讓我有種創作者只是他們的消耗品的感覺。
尤其最近同步掃除站上有「廣告、商業內容」的文章,並將創作者「停權」。#公告 創作者榮譽維護機制上線!一起打造優質創作環境,讓鉛筆榮譽閃閃發光 ✨ - 官方公告板 | Dcard
此外,早期雖然匿名但大家對於學校都有一定的榮譽感在,比較不會出現不負責任的情況,但隨著開放社會人士以身分證註冊後,匿名發言偏激言論的問題逐漸嚴重。與此相對,目前的 vocus、threads 和 IG 都是可以找到按讚、留言的人。
但 Dcard 除非開告,否則是真的可以留下垃圾後拍拍屁股走人。
連 PTT 都能追蹤前面留了什麼留言,Dcard 只能看到發文(還能刪掉)。
衷心希望,平台能更專注在提升自己的競爭力上而不是用這種方式競爭。目前 Dcard 要推出新的付費機制,vocus 正在努力除垃圾留言,Threads開始投放廣告。究竟社群媒體鹿死誰手,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相關資料:
1.Dcard 的黃金時代已過?!Dcard 現在的狀態如何、流量到底好不好?現在都是誰在用?《今天不讀稿》 EP 046|志祺七七
2.讀冊爭議
3.我有信件完整資料,也比對過往寄信給我的信箱,如果有質疑後續會考慮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