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欄位整理了我最近讀到很不錯、具啟發的內容,但短期無法連結在文章中提供給大家,或者看了那些書,但沒有太多個人回饋,但依然在我的推薦書單中,這些作家或文章都可以在這裡找到。這個月主要想分享閱讀書評相關。
目前打算是設定成限時閱讀,在月中選出並整理,十五天後除精選部分則須付費開啟。意義---生活,就應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職場法蘭克 的作品
你在為誰工作?——老闆?家庭?還是你自己?
職場不只是追逐業績的戰場,也應該是人生的一部分。我們總是忙碌,卻忘了欣賞沿途的風景。你是否曾停下腳步,思考自己的工作真正帶來的價值?這篇文章將帶你從匆忙的職場節奏中抽離,探索如何讓工作不再只是生存手段,而是充滿意義的旅程。
你的時間花在哪裡,人生就會變成什麼樣子。如果你也曾對工作的意義感到迷惘,那麼這篇文章將給你新的啟發。
▶︎ 原文連結
如何保持寫作的熱情?
Moonrogu 的作品
寫作熱情枯竭?也許你該問問自己:「到底想透過寫作得到什麼?」
流量起伏、小說沒人看、沒空寫作——這些問題真的足以讓你放棄嗎?還是說,你對寫作的熱愛,本就不夠強烈?
真正保持寫作熱情的關鍵,不在於靈感有多豐富,而是對寫作的目標是否清晰。當你找到了真心熱愛的事物,願意將大半人生奉獻給它,熱情便不會輕易熄滅。
這篇文章,或許能帶你重新審視自己的寫作動機,找回當初提筆的那份感動。
▶︎ 原文連結
你的心,就是最強大的魔法——如何打破大腦的慣性,創造你想要的未來?
布魯斯的運動心理世界 的作品
我們的大腦總是習慣熟悉的模式,但真正的成長,來自於打破舊框架,選擇更好的道路。這篇文章,透過一位醫生的奮鬥歷程,告訴我們:成功沒有捷徑,但信念與行動,就是最強大的魔法。
✔ 遇見貴人,改變人生——但最終還是要靠自己不斷練習
✔ 十個關鍵字,重塑你的思維——從慈悲、感恩到愛,讓自己活得更有力量
✔ 如何讓大腦接受新的可能性——每天前進一點點,你終將走到夢想的彼岸
當你開始用不同的方式思考,世界也會給你不一樣的回應。來看看這篇文章,找到讓自己突破現狀的方法!
▶︎ 原文連結

3分鐘未來日記:寫下的願望真的都實現了!
用書寫創造你的理想人生
■ 提要
如果每天花 3 分鐘寫日記,就能讓願望成真,你會願意嘗試嗎?《3分鐘未來日記》提供了一個簡單卻強大的方法,透過短時間的書寫,引導讀者將內心的渴望轉化為現實。
透過特定格式的日記書寫來強化目標意識,並引導大腦聚焦於正向思維與行動。方法相當簡單:
1️⃣ 寫下日期,讓未來的願景與當下產生連結。
2️⃣ 描摹日記中淺灰色的句子,藉由書寫強化潛意識的認同感。
3️⃣ 以過去式記錄想發生的事,彷彿它已經實現,進而強化信念與行動力。
📅 七週後,你會發現生活產生奇妙變化!
許多讀者分享自己的成功經驗——有人清償了債務、事業發展順利、家庭關係改善,甚至還有人意外中獎!這些案例顯示,透過書寫不僅能釐清目標,也能影響思維與行動,進而改變現實。
■ 心得
每天早晨,寫下今天即將發生的事,真的會讓事情變得順利嗎?
七週內你會發現了以下變化:
✅ 小幸運:生活中的小幸運。
✅ 工作、家事和學習更上手:開始享受成長的快樂。
✅ 新習慣:建立起更積極的生活方式。
✅ 保持好心情:心情平穩正向。
✅ 富足感:開始珍惜已有的美好,並預見未來的可能性。
✅ 個人魅力提升:更有自信,展現自己的優勢。
✅ 共時性(巧合)增加:例如,剛想聯絡的朋友就主動來找你,或書中某段話剛好解答你的困惑。
如作者所言,我們的生活每天都有無數事件發生,而大腦會選擇性關注我們期待的事物。因此,決定專注於什麼,將極大影響我們的行動與結果。此外,手寫的行為本身也具有特殊的心理學意義。書寫時,大腦神經迴路會更活躍,讓願望更深植於意識之中,進而影響我們的行為,為自己創造更多機會。
這也與心理學中的「自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概念相符,亦即:當我們相信某件事會發生時,無意識中就會調整行動,使之成真。這與吸引力法則有異曲同工之妙,真正的關鍵在於,當我們願意動手寫下未來日記,等於設定了一個明確的目標,從而改變我們的思維與行為,讓「幸運」變得更有可能發生。
更值得一提的是,幸福是可以「傳染」的! 研究顯示,當一個人認為自己幸福時,這種感受會透過人際關係影響到與你有三度關係的其他人,進而擴散到更大的社交圈。換句話說,當你開始培養正向思維,不只是你的生活變得更好,你周圍的人也會受益!
每天3分鐘的簡單書寫,或許就是改變人生的第一步。
▶︎ 原文連結
台灣原創
推理 × 心理學 × 台灣懸案:《台灣疑案錄》值得一讀嗎?
■ 提要
《台灣疑案錄》結合真實社會案件與行為分析,帶領讀者破解離奇詭譎的懸案。
故事主角葉如夏是一名心理學專家,專精於破解難以理解的犯罪行為,相信所有「異常」背後皆有其動機與邏輯。當一具屍體被發現藏於偏僻旅館的床底,這起案件竟意外牽扯出多年前的懸案,使真相更加撲朔迷離。透過行為分析,葉如夏一步步揭開犯罪背後的心理脈絡,試圖阻止悲劇再次發生。
本作不僅以真實社會案件為靈感,更透過心理學視角深入挖掘人性的幽暗面,將「犯罪推理」與「心理分析」巧妙融合。這不只是一本懸疑推理漫畫,更是一場對犯罪心理與行為模式的深刻探索。

■ 心得
在撰寫這本書心得初期時讓我有些難以評價。
人物設計採用美式風格,相較之下,與台灣案件的背景略顯違和。特別是兩位主角的外貌並非典型亞洲長相,這或許是漫畫為了抽離現實而做出的選擇,但也相對降低了故事的恐怖感。我不確定這是因為繪者風格不得不如此,還是刻意為之。
我一直有在追蹤作者賴惟智的作品,從《成為奪心魔之必要》便能看出他偏好融合恐怖與推理的風格。本作將不同案件重新編排、揉合敘述,營造出極具吸引力的懸疑氛圍,加上封面設計極其精美,第一眼就讓人想翻開閱讀。
書中案件參考了高雄客萊頌汽車旅館命案與汐止乙醚弒親案,其中第二起則與陳金火分屍案相似。這些真實案件的改編,使故事更具真實感,也讓人思考人性與犯罪的關聯。
文史類漫畫推廣不易,然而其文化價值極高,不僅能讓新生代更願意了解台灣這片土地,也能吸引國際讀者。然而,這類作品往往難以兼顧敘事與歷史考據,容易流於教科書式的陳述,失去娛樂性。

值得一提的是,凌宇出版社在今年台北國際書展推出的《台灣疑案錄》、《暗黑雨港城》、《白色叛逆》等作品,皆以重大歷史懸案為題材。這類改編方式不僅增強戲劇張力,也能避免文史類漫畫在「歷史忠實還原」與「虛構創作自由」之間的矛盾,使故事更具可看性。畢竟,歷史往往由勝利者書寫,本身同樣存在人為操作空間,而刑事案件相較屬於野史,使這些作品不必拘泥於政治正確性,提供了一種不同視角的詮釋。
最後,書籍尾頁添加繪者的角色設定上,這點值得肯定,也讓讀者更了解繪者,並提供合作模式給台漫新人舞台。整體而言,這本書適合喜愛心理犯罪與社會案件改編故事的讀者,對於犯罪行為與人性陰暗面的描繪,仍有其獨特價值。
實際撰寫心得時也發現,這本書在劇情編排和創意帶給我的體驗確實是難得且驚奇。
▶︎ 完整連結

買櫝還珠——《還珠哥哥》
■ 提要
大四餐飲科學生林晨威,為了討好女友莎莎,決定尋找傳說中的「入珠神速手」——徐韋千師傅,希望能藉此增進感情,卻沒想到女友不但不領情,還嫌棄他的「改造」太醜,導致戀情觸礁。
大受打擊的晨威哭哭啼啼地跑回診所,想讓徐師傅幫忙取出珠子,卻在師傅的勸說下,畫風突變,竟然酒醉之際請求對方「親自示範」珠子的正確使用方式

■ 心得
這部作品走了一個「自食其果」的輕快路線,入珠師傅精心安排的角度,最終竟然回到了自己身上使用,形成了巧妙的生態鏈。
入珠手術需切開男性下體,將珠子植入皮下組織,雖然屬於整形醫療行為,但施術者多半沒有正式的醫療執照,因此極度仰賴口耳相傳來尋找技術高超的師傅。這個題材相當冷門,甚至正常向創作中都極為罕見,因此增添了本作的新鮮感。
晨威的角色設定也很有趣,他天然呆又直率,明明是為了女友去做的手術,卻完全沒有事前溝通,最後甚至因為對徐師傅產生好感而死纏爛打,讓傳統的感情拉扯顯得自然合理。另一方面,他對廚藝的專注與執著,則成為讓對方重新審視這段關係的契機,使得兩人的互動更加有說服力。
作為作者的第一部連載作品,無論在情節設計還是角色塑造上,都有令人驚喜的表現,尤其是職業題材的選擇更是新穎。唯一的小缺點是最後兩話因為雙視角交錯,導致閱讀上稍顯混亂,但後續作品《Q比的情人節》已經大幅改善這點,讓人期待未來的創作發展。
▶︎ 完整連結

以上就是這個月讓我耳目一新的作品,你還有什麼精彩作品想要跟大家分享呢?也相當歡迎在留言區毛遂自薦!跟大家分享你的本月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