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冷知識|總統府原本不是給總統住的?這棟「超不台」的建築,其實藏著殖民野心!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總統府,這四個字在台灣是無人不知的國家象徵。它矗立在台北中正區最顯眼的中軸線上,是每次閱兵、抗議、新聞畫面裡的背景,也是每位小學生校外教學必經的景點之一。但你可知道,這棟看似「政治正中央」的建築,當初壓根不是為總統設計的?

更驚人的是,它的設計者甚至不是台灣人,也不是中國人,而是——日本人。

所以今天這篇冷知識,我們就來揭開這座紅磚建築背後的真面目,看看它如何從「帝國象徵」一路變成「民主地標」。


🏛️ 初登場:總統府的「真名」其實是「台灣總督府」

時間回到1900年代初期,那時的台灣早已成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政府為了強化對台統治,需要一個政治權力的象徵建築——於是,一棟稱為「台灣總督府」的大型官署,開始規劃建造。

設計這棟建築的是日本建築師森山松之助與長野宇平治,兩人可說是日治台灣最知名的建築設計搭檔,他們也設計了台北賓館(原為總督官邸)、台灣神社(現圓山大飯店一帶)。

總督府從1912年動工,1919年完工,整體採用紅磚、白石混搭的英式風格,中央高塔高達60公尺,是當時全台最高建築,一眼望去氣勢滂薄。這不是單純的辦公室——這是權力的「舞台」。


💡 有趣小知識:這棟建築從來沒有「住人」

雖然它叫總統府,但它從來不是用來住的,也從來沒有人在裡面睡過覺(至少不是正常上下班的狀況啦)。

它的功能從頭到尾就是辦公、會議、政令發布——甚至有點像今天的「行政院 × 總統府 × 國防部」合體版。日治時期的總督並不住這裡,他們有專屬官邸(現在的台北賓館)。戰後的中華民國總統也沒有住在這裡,蔣中正住在士林官邸,李登輝住在新生南路的寓所,後來的總統也大多選擇官邸或自宅。

所以,如果你今天開導覽問:「請問總統的臥室在哪?」導覽員可能會苦笑回答:「這裡是國家運轉的腦,不是總統的床。」


🔥 被炸過?沒錯,還是美軍炸的!

說到總統府最戲劇性的歷史瞬間,不能不提1945年3月27日。當時正值二戰末期,美軍開始大規模空襲台灣,將台灣視為日本南進基地之一。

其中一波轟炸中,總督府的屋頂與高塔被直接命中,整座建築起火焚燒。戰後的照片顯示,中央塔樓幾乎全毀,變得像缺了頂的教堂。

但這段「爆破史」也為後來的總統府留下特別的歷史印記:現在你看到的塔樓,其實是修復後略微降低的版本,比日治時代原本設計還矮了一點,算是一種「歷史陰影的折中」——不想讓它太高、太像殖民地的象徵,也不能完全拆掉。


🇹🇼 戰後接收:總督府變身總統府

1949年,國民政府撤退來台,當時的中樞機構迫切需要一個具備象徵與實用性的中心建築。台北市區的總督府自然成為首選,於是它搖身一變成為「總統府」。

但有趣的是,這棟殖民風建築,卻在台灣民主發展的路上,見證了最大規模的轉變。從蔣家威權,到李登輝時代的本土化,再到民選總統輪替,它看似一動不動,但其實裡頭換了整整一代的價值觀。


👀 總統府建築細節小解碼

有機會走進總統府,你會發現它不只是氣派而已,連小細節都藏滿符號:

  • 紅磚外牆+白石飾邊:象徵英式莊嚴,但又混入日本明治時期的浪漫風格。
  • 中央鐘塔:原本是政令象徵,現在反而成了抗議活動的焦點背景。
  • 大理石樓梯與挑高大廳:為了方便總督「高高在上」,也讓訪客產生敬畏心理。

說真的,如果你不說這是台灣的「總統府」,很多外國人會以為這是哪個歐洲殖民地的遺跡博物館。


📜 小冷知識快問快答:

  • Q:總統府裡有總統的臥室嗎?
    A:沒有!總統從不住這裡,這裡只是辦公場所。
  • Q:哪一任總統任內最常出現在總統府?
    A:蔣中正、李登輝時期的出勤率極高,但近代總統常在外辦活動或分辦公室。
  • Q:總統府有地下室嗎?
    A:有,但相關空間配置不完全公開,據說是防空與檔案用途。

📝 結語:站在殖民的腳印上,走出台灣的未來

總統府這棟建築,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台灣百年來的政治演化與身分掙扎。它不是空降的國族象徵,而是一塊曾經服務帝國、如今見證民主的土地遺產。

你可以不喜歡它的殖民風格,但你不能否認,它見證了台灣從殖民統治、戒嚴管制,一路走到今天的選票政治與言論自由。

下次你走過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不妨抬頭看一眼那座曾經被炸過、也被抗議過的塔樓,心裡默念一句:

我們不是總統,但我們是這塊土地真正的主人。


明天的冷知識,我們將從建築轉進天文,一起探討那個聽起來像科幻小說的提案——「台灣的人工月亮」計畫,竟然真的存在過?!

敬請期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醫療耗材內幕誌
9會員
148內容數
📢 衛生耗材內幕誌 🔍 深入探索乳膠手套、口罩、血袋等醫療耗材產業,揭開供應鏈與市場內幕! 我們專注於 產業趨勢、供應鏈運作、商業模式、採購指南,幫助醫療從業者、企業採購、投資人發掘市場機會。
醫療耗材內幕誌的其他內容
2025/06/08
今天的冷知識,會讓你忍不住摘下墨鏡再戴上,然後懷疑人生。因為在某個特定時代,戴墨鏡在台灣曾經是一種「值得被通報的可疑行為」。 沒錯,不是為了防曬也不是時尚管制,而是因為……你有可能是共匪、特務、叛徒,甚至是「思想有問題的人」。這可不是我在說笑,而是白紙黑字的歷史紀錄。 🕶️ 墨鏡,在那個年代
2025/06/08
今天的冷知識,會讓你忍不住摘下墨鏡再戴上,然後懷疑人生。因為在某個特定時代,戴墨鏡在台灣曾經是一種「值得被通報的可疑行為」。 沒錯,不是為了防曬也不是時尚管制,而是因為……你有可能是共匪、特務、叛徒,甚至是「思想有問題的人」。這可不是我在說笑,而是白紙黑字的歷史紀錄。 🕶️ 墨鏡,在那個年代
2025/06/07
當你搭著高鐵飛馳南北,或是坐火車晃進平溪線看山看雲,你是否曾好奇:台灣的第一座火車站是什麼樣子?它現在還在嗎?答案出乎許多人的預料:不是台北、也不是新竹,更不是高雄,而是——基隆。 是的,台灣最早的火車站,其實誕生在「下雨沒完沒了」的北海岸城市:基隆。雖然現今我們熟悉的基隆車站早已是重新整修過的現
2025/06/07
當你搭著高鐵飛馳南北,或是坐火車晃進平溪線看山看雲,你是否曾好奇:台灣的第一座火車站是什麼樣子?它現在還在嗎?答案出乎許多人的預料:不是台北、也不是新竹,更不是高雄,而是——基隆。 是的,台灣最早的火車站,其實誕生在「下雨沒完沒了」的北海岸城市:基隆。雖然現今我們熟悉的基隆車站早已是重新整修過的現
2025/06/06
走進任何一個台灣夜市,無論是台北饒河、台中逢甲、高雄六合,總能看到一個五彩繽紛的攤位,上面擺滿文具、玩具、洗髮精、布偶,甚至是泡麵與五金雜貨。孩子們站在紅線後方,手裡拿著幾個小塑膠圈,朝夢想中的娃娃奮力一擲—— 沒錯,那就是「套圈圈」。 但你知道嗎?這個遊戲早在你阿公的阿公小時候就有,而且它不是
2025/06/06
走進任何一個台灣夜市,無論是台北饒河、台中逢甲、高雄六合,總能看到一個五彩繽紛的攤位,上面擺滿文具、玩具、洗髮精、布偶,甚至是泡麵與五金雜貨。孩子們站在紅線後方,手裡拿著幾個小塑膠圈,朝夢想中的娃娃奮力一擲—— 沒錯,那就是「套圈圈」。 但你知道嗎?這個遊戲早在你阿公的阿公小時候就有,而且它不是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我是阿牛哥,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討論到現在中華民國的處境,在名詞上可能會看到,中華民國在臺灣、中華民國是臺灣,又或是之前像是前總統蔡英文,現任總統賴清德提的「中華民國臺灣」,但他有什麼差別呢?又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而有這個「在」字的差別,到底大不大呢? 我知道有人可能會說,這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我是阿牛哥,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討論到現在中華民國的處境,在名詞上可能會看到,中華民國在臺灣、中華民國是臺灣,又或是之前像是前總統蔡英文,現任總統賴清德提的「中華民國臺灣」,但他有什麼差別呢?又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而有這個「在」字的差別,到底大不大呢? 我知道有人可能會說,這
Thumbnail
用不同的角度看見不一樣的臺灣,無論好壞與否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正是造就臺灣獨特的所在,這一切都將留在我們每個人記憶裡。
Thumbnail
用不同的角度看見不一樣的臺灣,無論好壞與否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正是造就臺灣獨特的所在,這一切都將留在我們每個人記憶裡。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2024年三月中有一則新聞,透露出臺灣2000年後出生的年輕人到中國旅遊後對中國城市建設大為改觀,但事實上,城市保養成本高昂、路徑凹凸不平的事實卻沒人看見。
Thumbnail
2024年三月中有一則新聞,透露出臺灣2000年後出生的年輕人到中國旅遊後對中國城市建設大為改觀,但事實上,城市保養成本高昂、路徑凹凸不平的事實卻沒人看見。
Thumbnail
最為現代民族國家當中相當重要的要素之一,政府的組成也是左右社會性質的關鍵因素。
Thumbnail
最為現代民族國家當中相當重要的要素之一,政府的組成也是左右社會性質的關鍵因素。
Thumbnail
  何謂台灣建築危機?台灣建築從用人舉才開始(教育、考試)到職業環境(法規、制度)、再到未來的發展性(薪資、能力)等各個環節都有各自的問題。但什麼才是台灣建築最迫切的、最核心的、最本質的、最普遍的問題?   要了解台灣建築未來的走向,不可不先思考建築學的起源。唯有藉由思考建築學的起源,
Thumbnail
  何謂台灣建築危機?台灣建築從用人舉才開始(教育、考試)到職業環境(法規、制度)、再到未來的發展性(薪資、能力)等各個環節都有各自的問題。但什麼才是台灣建築最迫切的、最核心的、最本質的、最普遍的問題?   要了解台灣建築未來的走向,不可不先思考建築學的起源。唯有藉由思考建築學的起源,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黃土水〈出生於台灣〉:「生在這個國家便愛這個國家,生於此一土地便愛此一土地,這是人之常情。⋯⋯由於我們的台灣是美麗之島,特別令人懷念。」 台灣歷史總有它迷人的地方,就由我這個不專業美術生來用一點零碎的時間認識這本書吧~
Thumbnail
黃土水〈出生於台灣〉:「生在這個國家便愛這個國家,生於此一土地便愛此一土地,這是人之常情。⋯⋯由於我們的台灣是美麗之島,特別令人懷念。」 台灣歷史總有它迷人的地方,就由我這個不專業美術生來用一點零碎的時間認識這本書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