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女子的記憶雜貨店
高雄女中百年校慶學生美展
高雄駁二藝術特區蓬萊B6倉庫
關於展~群體認同
展覽的終極目的不是展覽本身,而是在整個過程中產生群體認同。《在遺忘之前》島嶼記憶發起人 陳慧齡導演 p.52

錯過這個假日,還有二個假日👣👣 平日若能前往,可期待與癸蓉老師相遇交流喔!❤️
關於憶~走進「繼。憶」
繼往開來~用記憶拼貼一座島嶼
憶苦思甜~用藝術完整多個生命
帶著《在遺忘之前》的閱讀記憶,在雄女美術老師劉癸蓉老師的書寫裡,訴說著「執行沒有一定的流程或是步驟,我願意跟所有人分享我做了什麼?怎麼去做?讓每位老師回到自己擅長的領域,變化出自己的島記課程。」「因為島記,實踐者用藝術保存記憶的理想。我也想知道當藝術作為一種載體,這條紀錄可以走到哪裡。」
當那份熱情與無私,衝勁與展望,從書籍裡跳躍到駁二的藝術時空😍😍當這位島記課程的靈魂人物陪著
孩子們,將訪談後的每一段人生縮影在一幅幅手繪作品,安頓在時空的迴廊裡,生命的繼往開來就此開始,生活的憶苦思甜就此綿密❤️
在場內,
你可以看見的是手繪溫度的攝像畫面;
你可以聆聽的是長輩如數家珍的過往青春和現下的滿足與遺憾;
你可以嗅聞的是教育廣播電台裡每段島記聲音的回顧和祖孫搭嘴鼓;
你可以品嚐到鹽埕食衣育樂的在地好滋味以及孩子們家中的那份經典可口的家傳佳餚;

一椅一人,憶起的一幕幕,都是選擇😌

家傳菜區,手繪和點菜,都很有味道😋

箱裡的呢喃,等你聆聽🤗

用視覺與聽覺,喚起觀展時繚繞在耳邊的「那些話」🥰
你可以……
在每一個展區恣意感受曾經的自己,以自己的方式與展區內所有的作品進行交流與對話,或是靜靜的看著、聆聽著共振的悸動而感到雞皮疙瘩😉
原來善用科技,阿公阿嬤也可以活靈活現的在我們的眼前;
原來善用科技,可以透過占卜了解自己在鹽埕區的喜歡,驚喜於孩子的記憶設計裡;
原來善用科技,科技也可以有溫度,讓每一位觀展者,沈浸在自己與他人的今昔美好...
有別於場外市集的熱鬧喧嘩,在此可以擁有個人片刻回憶的寧靜時光,也能欣喜地與同行者分享過往的喜悲,這是一次對過去的重拾與放下,也是一回對未來的期盼與祝福。

是否曾想畫裡的人也跟我們說說話?喔喔~親臨現場吧!那聲音真的很迷人,那故事真的很動人❤️

一隅~鹽埕在你我腳下,也躍進你我眼裡 在日常裡看到嶄新的樣貌😍😍

「椅。憶」狂想曲

很喜歡這面「寄。意」牆(我自取的),是初衷,是融合,是希冀🤗
或許你會發現在成長的過程裡,將如同島嶼記憶發起人 陳慧齡導演所言:
◤身份「認同」反應的不是發現某事實,而是在時間中醞釀出一種選擇、一個立場的決定。認同與身分兩個詞語的英文都是identity,這意味著『身分』並非永遠不變的既定事實,是有機的、變動的過程。從發現「我可能是什麼人」,走向「我想成為什麼人」。人們會因新的文化元素進入生命,而重啟另一個認同輪迴,最後在無數循環中完整了自身。◢
~《在遺忘之前》 p.48-49

不僅有閱讀的厚度,更有生命的厚度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58492
我們要如何看待當下的自己?就從踏入「繼。憶」開始!❤️

因為分開感受,所以我們進出三回合😂😂因為出來後,又聊到自己看到的,重新搭時光機,再看一回🤣🤣🤣 (其實,我想說的是,太讚嘆太有回憶,很值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