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氣喘日專訪】不可依賴急救藥物!規律使用維持性藥物,才能降低氣喘發作風險,胸腔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那是一位50歲男性,在工作時因為嚴重氣喘發作而被送到急診室,到院時已無法自行呼吸。由於狀況非常嚴重,最後甚至需要動用葉克膜(ECMO)來搶救。」馬偕紀念醫院胸腔內科劉景隆醫師表示,「經過詢問才曉得,患者平時都是依賴短效支氣管擴張劑。由於長期缺乏有效控制,氣喘才會持續惡化,甚至危及性命。」

2025年5月6日是「世界氣喘日」,今年的主題希望強調「讓氣喘吸入治療更普及」。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醫師表示,很多患者對於「長期規律使用吸入型藥物」仍存在誤解,甚至排斥。其實氣喘是一種慢性呼吸道發炎疾病,因此治療上就不能只在發作時才用藥。唯有透過長期且規律地使用藥物,尤其是以吸入型類固醇為主的控制藥物才能有效抑制氣喘的發炎反應。

臨床上,很多病人會因為症狀減輕就自行停藥,等到病情加重才又回來就診。這樣的做法不僅無法控制病情,還會導致發炎越來越嚴重、肺功能逐漸惡化,甚至增加急診或住院的風險。

氣喘的冰山理論

氣喘的冰山理論

治療氣喘的藥物可大致分為「急救藥物」與「長期控制藥物」,臺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周昆達醫師指出,「急救藥物」主要是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在氣喘急性發作或症狀出現時使用,能迅速改善呼吸不順、喘鳴等症狀,藥效至多可維持約4至6小時。「長期控制藥物」才是治療氣喘的核心,主要是吸入型類固醇,能夠抑制支氣管慢性發炎,降低急性發作的風險。

「經常有患者問,醫師你開的藥有沒有類固醇?」周昆達醫師說,「我們都會仔細說明,吸入型類固醇是控制支氣管發炎的關鍵,因為藥效集中在呼吸道,所以全身性副作用極低。穩定控制發炎,可避免氣喘惡化、反覆發作、甚至造成肺功能不可逆的損傷。吸入型類固醇要持續規律使用,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僅適合在緊急狀況時使用,不可過度依賴。」

氣喘治療不可依賴急救藥物

氣喘治療不可依賴急救藥物

氣喘患者隨意停藥,其實會有危險。劉景隆醫師解釋,雖然氣喘表面上看起來是咳嗽、喘鳴或呼吸困難,但背後真正的病因是「慢性發炎」。當發炎長期未被控制時,氣喘容易反覆發作,每一次急性惡化都可能導致肺功能惡化、急性呼吸衰竭,甚至需要插管、使用呼吸器,嚴重可能導致死亡。

「氣喘治療是要『預防發作』,而不是『等發作再處理』。」劉景隆醫師強調,「過度依賴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可能掩飾病情惡化,導致急性惡化如同海嘯般來襲!」

氣喘吸入治療

氣喘吸入治療

透過持續不斷的宣導,希望能讓患者理解「規律用藥」的重要性,陳育民醫師說,理解重要性後,患者才會主動配合,進而避免氣喘反覆發作與病情惡化。醫師會根據患者的狀況與生活作息選擇合適的維持性藥物,幫助他們養成穩定、規律的用藥習慣。

「氣喘若沒有持續穩定的控制,任何時候都有急性發作的風險!」周昆達醫師說,氣喘的治療目標是達到完全不發作、肺功能正常、不影響生活品質。吸入型類固醇的劑量極小,且藥效集中於呼吸道,副作用遠低於口服藥物,是安全、有效的標準治療方式,即使在懷孕期間都可以安心使用。

近年來,氣喘藥物持續進步,目前已有長效性的維持性吸入劑藥物,大幅提升便利性與患者的配合度。周昆達醫師說,「經過正確衛教與選擇合適的吸入劑後,患者穩定用藥下,病情控制得非常穩定,幾乎沒有再使用口服類固醇,也很少急性發作。」

針對氣喘患者使用吸入型類固醇合併長效支氣管擴張劑作為維持治療,已是一線標準治療,也都納入健保給付。劉景隆醫師說,請患者務必積極與醫師配合,規律且正確地使用吸入型藥物,並定期追蹤肺功能,才能有效控制氣喘,降低急性發作的風險!


筆記重點整理

氣喘的治療目標是達到完全不發作、肺功能正常、不影響生活品質。吸入型類固醇的劑量極小,且藥效集中於呼吸道,副作用遠低於口服藥物,是安全、有效的標準治療方式,即使在懷孕期間都可以安心使用。目前的維持性藥物,可以大幅提升便利性與患者的配合度。

氣喘是一種慢性呼吸道發炎疾病,因此治療上就不能只在發作時才用藥。唯有透過長期且規律地使用藥物,尤其是以吸入型類固醇為主的控制藥物才能真正抑制氣喘的發炎反應。

治療氣喘的藥物可大致分為「急救藥物」與「長期控制藥物」。「急救藥物」主要是短效型支氣管擴張劑,在氣喘急性發作或症狀出現時使用,能改善呼吸不順、喘鳴等症狀,藥效至多維持約4至6小時。「長期控制藥物」才是治療氣喘的核心,主要是吸入型類固醇,能夠抑制支氣管慢性發炎,降低急性發作的風險。

氣喘患者隨意停藥,其實會有危險。雖然氣喘表面上看起來是咳嗽、喘鳴或呼吸困難,但背後真正的病因是「慢性發炎」。當發炎長期未被控制時,氣喘容易反覆發作,每一次急性惡化都可能導致肺功能惡化、急性呼吸衰竭,甚至需要插管、使用呼吸器,嚴重可能導致死亡。

※本文由 照護線上 授權使用,未經同意,請勿擅自轉載。原文出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照護線上的沙龍
38會員
741內容數
照護線上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2
每年5月5日是「世界肺動脈高壓日(World PH Day)」,這一天是全球關注肺動脈高壓這項隱形致命疾病的重要時刻。肺動脈高壓(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是一種致死率高、進展迅速、早期不易察覺的罕見疾病,在免疫疾病族群中更容易被忽略。
2025/05/02
每年5月5日是「世界肺動脈高壓日(World PH Day)」,這一天是全球關注肺動脈高壓這項隱形致命疾病的重要時刻。肺動脈高壓(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是一種致死率高、進展迅速、早期不易察覺的罕見疾病,在免疫疾病族群中更容易被忽略。
2025/04/30
「那是一位70歲的男士,因為經常頭痛而就醫,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B細胞淋巴瘤,並開始接受一線化學治療。」童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沈俊佑醫師表示,「高劑量化學治療導致多種副作用,讓患者難以承受,腦部腫瘤也持續擴大。」
2025/04/30
「那是一位70歲的男士,因為經常頭痛而就醫,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B細胞淋巴瘤,並開始接受一線化學治療。」童綜合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沈俊佑醫師表示,「高劑量化學治療導致多種副作用,讓患者難以承受,腦部腫瘤也持續擴大。」
2025/04/29
你曾有過持續背痛,休息越久反而越不舒服,甚至因此駝背的狀況嗎?小心,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童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邱瑩明醫師解釋,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常見症狀為持續的背部疼痛,但因容易被誤認為一般肌肉疼痛而忽略。
Thumbnail
2025/04/29
你曾有過持續背痛,休息越久反而越不舒服,甚至因此駝背的狀況嗎?小心,可能是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童綜合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邱瑩明醫師解釋,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常見症狀為持續的背部疼痛,但因容易被誤認為一般肌肉疼痛而忽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本文與高雄長庚心臟科蕭豪毅醫師共同創作              一個胖胖壯壯的年輕人,感覺很疲勞的走進門診,還未到不惑之年的小陳,最近睡眠品質很差,一躺下來就有咳又喘,一定要坐起來才會覺得比較好。一開始只是睡覺不好睡,墊高枕頭半坐著睡還可以解決,沒想到後來連在工地做粗活時都覺得胸悶,喘不過氣
Thumbnail
本文與高雄長庚心臟科蕭豪毅醫師共同創作              一個胖胖壯壯的年輕人,感覺很疲勞的走進門診,還未到不惑之年的小陳,最近睡眠品質很差,一躺下來就有咳又喘,一定要坐起來才會覺得比較好。一開始只是睡覺不好睡,墊高枕頭半坐著睡還可以解決,沒想到後來連在工地做粗活時都覺得胸悶,喘不過氣
Thumbnail
      年近六十的大哥,穿著筆挺的襯衫,談吐客氣有禮,看起來是個嚴謹的人。來到門診的原因是,咳嗽好幾個月了,看了很多診所和醫院都沒有起色。他的咳嗽是乾咳為主,沒甚麼痰,也沒有特定時間,常常覺得喉嚨乾乾癢癢就想咳嗽,有時候喝口水就好多了,平常也沒有過敏性鼻炎或是胃食道逆流的症狀。肺功能電腦斷層都做
Thumbnail
      年近六十的大哥,穿著筆挺的襯衫,談吐客氣有禮,看起來是個嚴謹的人。來到門診的原因是,咳嗽好幾個月了,看了很多診所和醫院都沒有起色。他的咳嗽是乾咳為主,沒甚麼痰,也沒有特定時間,常常覺得喉嚨乾乾癢癢就想咳嗽,有時候喝口水就好多了,平常也沒有過敏性鼻炎或是胃食道逆流的症狀。肺功能電腦斷層都做
Thumbnail
今天要分享的案例,是一位長期肩膀卡卡舉不高、伴隨胸口悶痛、呼吸不順暢的病友,經過一次乾針治療,她主動來訊分享:『真的舒服很多,連呼吸都比較順暢!』
Thumbnail
今天要分享的案例,是一位長期肩膀卡卡舉不高、伴隨胸口悶痛、呼吸不順暢的病友,經過一次乾針治療,她主動來訊分享:『真的舒服很多,連呼吸都比較順暢!』
Thumbnail
王吉達吉言吉語: 我的岳父半個月前因為肺部感染住院,治療後很快就恢復正常,一周後就出院;這已經是近幾年來,第三次因為肺部感染住院。老人家經常、咳嗽和咳痰,醫生說,這是因為早年吸菸的問題,造成部分肺部功能受損,已經算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Thumbnail
王吉達吉言吉語: 我的岳父半個月前因為肺部感染住院,治療後很快就恢復正常,一周後就出院;這已經是近幾年來,第三次因為肺部感染住院。老人家經常、咳嗽和咳痰,醫生說,這是因為早年吸菸的問題,造成部分肺部功能受損,已經算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Thumbnail
關於就診的醫療,再偏鄉地帶或是城市區裡,時常會有掛急診的內科患者,基本上有一定比例是氣喘,氣喘的原因其實分類很多,而急診處理完後通常會建議門診胸腔科續追蹤這樣的情況,因為藥物的控制不穩定,仍發作機率是高的,這大概就是氣喘需要注意的事項。
Thumbnail
關於就診的醫療,再偏鄉地帶或是城市區裡,時常會有掛急診的內科患者,基本上有一定比例是氣喘,氣喘的原因其實分類很多,而急診處理完後通常會建議門診胸腔科續追蹤這樣的情況,因為藥物的控制不穩定,仍發作機率是高的,這大概就是氣喘需要注意的事項。
Thumbnail
  ◎案例一:中部一位師姐為其小孩請示,以下來文照登:    孩子國小三年級起,反覆發作氣喘(咳),每次都需靠藥物治療1個月以上,現五年級,有時需住院治療,3個月發作一次,也常頭痛,醫生檢查過腦部,心臟、耳鼻喉、肺部,皆無明顯症狀,醫生以氣管比較過敏結論,但每當氣喘發作........
Thumbnail
  ◎案例一:中部一位師姐為其小孩請示,以下來文照登:    孩子國小三年級起,反覆發作氣喘(咳),每次都需靠藥物治療1個月以上,現五年級,有時需住院治療,3個月發作一次,也常頭痛,醫生檢查過腦部,心臟、耳鼻喉、肺部,皆無明顯症狀,醫生以氣管比較過敏結論,但每當氣喘發作........
Thumbnail
20240322 凌晨,父親忽然高燒至39度,整個醫療團隊又再次進入一級戰備狀態。幸好退燒藥及時發揮作用,體溫在幾小時後得到了控制。但拔管的施行計畫也因此再度暫緩。 與主治醫生確認,不確定是否是因為發燒影響,呼吸並不順暢,因此呼吸器的功率再次回到全開。
Thumbnail
20240322 凌晨,父親忽然高燒至39度,整個醫療團隊又再次進入一級戰備狀態。幸好退燒藥及時發揮作用,體溫在幾小時後得到了控制。但拔管的施行計畫也因此再度暫緩。 與主治醫生確認,不確定是否是因為發燒影響,呼吸並不順暢,因此呼吸器的功率再次回到全開。
Thumbnail
一位年約50多歲的病友,在十幾年前就診斷晚期肺癌,「剛開始他來看病的時候,其實也沒有特別的期望,因為他就覺得自己大概活不久了。」
Thumbnail
一位年約50多歲的病友,在十幾年前就診斷晚期肺癌,「剛開始他來看病的時候,其實也沒有特別的期望,因為他就覺得自己大概活不久了。」
Thumbnail
「那是一位66歲的女士,因為末期心臟衰竭而喘得很厲害,經常需要住院治療。」鄭羽廷醫師指出,「由於年紀較大無法接受心臟移植,所以在詳細討論後,決定安裝持久性心室輔助器。」 接受手術後,患者順利出院,心臟衰竭的症狀大幅改善,體力與活動力也明顯提升,目前持續在門診追蹤治療。
Thumbnail
「那是一位66歲的女士,因為末期心臟衰竭而喘得很厲害,經常需要住院治療。」鄭羽廷醫師指出,「由於年紀較大無法接受心臟移植,所以在詳細討論後,決定安裝持久性心室輔助器。」 接受手術後,患者順利出院,心臟衰竭的症狀大幅改善,體力與活動力也明顯提升,目前持續在門診追蹤治療。
Thumbnail
心悸、胸悶應該是急診裡面最常見的一種疾病了,而我的經驗裡面,只要不是胸口疼痛不已,造成人非常不舒服,患者通常都可以忍很久,所以最後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尤其是中壯年、老年等患者,這樣情況真的不可以大意。
Thumbnail
心悸、胸悶應該是急診裡面最常見的一種疾病了,而我的經驗裡面,只要不是胸口疼痛不已,造成人非常不舒服,患者通常都可以忍很久,所以最後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尤其是中壯年、老年等患者,這樣情況真的不可以大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