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聽過這句話:
乍聽之下,像是過來人的勉勵。但仔細想想,這句話的背後,藏著什麼樣的價值觀?「我以前這麼苦都忍過來了,你現在受這點苦算什麼?」
它其實在傳遞一種訊息:苦難是成長的必經之路,忍耐是一種值得稱讚的美德,甚至,「受到壓迫」是可以被理解的。
得理不饒人,是層次低嗎?
當一個人手握道理、擁有權力,卻選擇壓制他人,多數人會直覺地認為這是「層次低」的表現。但若往深處探看,這樣的行為背後,常常潛藏著心理補償的需求:「我曾經被壓過,現在終於輪到我。」
這種現象並不少見。從職場、家庭到人際關係,那些曾經在體制下受苦的人,一旦翻身,往往會複製過去加諸在自己身上的角色。
「我以前當媳婦受苦,現在當婆婆,終於可以掌控一切。」
這真的是成長嗎?還是只是一場角色的輪迴,從受害者變成加害者?
臥薪嘗膽,只為等一個「甜美的果實」
很多人之所以願意忍耐,不是因為真的認命,而是因為相信:
「只要我撐得夠久,有一天,我也能翻身。」
這是一種「紅蘿蔔式」的許諾:只要你現在吞下委屈,總有一天會有回報。
只是,那個回報不是自由、不是尊嚴,而是你也可以去壓迫別人。
聽起來殘酷,但在現實中,這正是許多人默默遵守的生存邏輯。
認同壓迫,是一種被迫的生存機制
當社會不給你公平的出路,該怎麼辦?
有些人選擇逃避,有些人奮力反抗,而更多的人,選擇認同壓迫、內化壓迫,甚至成為體制的一部分。
「我以前這麼苦,你現在受一點也剛好。」
這句話看似苛刻,實際上是一種防衛機制。只要說服自己「當年的苦有價值」,那麼當年的痛就不算白受。
這不是單純的惡意,而是把自己從過往解放出來的一種方式。
正與邪模糊,只剩下實力與意志的角力
在這之中,「對錯」似乎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誰忍得住,誰撐得過,誰掌握話語權。善良與否、正義與否,都變成次要條件。
或許,這可以說成是一場壓迫文化的「適者生存」。
可是,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社會嗎?
終止壓迫輪迴的三個關鍵
如果我們不想再讓「媳婦熬成婆」這種故事繼續上演,就需要真正的系統性改變:
- 建立有尊嚴的制度
不讓人靠壓榨他人來換取地位,而是提供每個人一條公平、安全的上升通道。 - 給情緒一個出口
委屈不該變成報復,而是能夠被理解、被處理,成為轉化的力量。 - 重新定義「強者」
真正的強大,不是你踩了多少人,而是你能終止這場踩踏。
結語:妳可以選擇不當婆婆
「媳婦熬成婆」的故事,我們聽了幾十年。它教會我們忍耐,卻也默默複製了壓迫。每一代都以為撐過去就會幸福,卻忘了問:
「那幸福的代價,是不是複製一場新的不幸?」
真正的驕傲,不在於你終於能壓過別人,而在於你選擇不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他人。
或許,有一天,我們可以驕傲地對下一代說:
「我以前受過的苦,你不需要再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