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就住在附近的厝邊,豪珈琲是我每個禮拜都至少要去一次的愛店。我對這個空間的第一印象,用關鍵詞來說便是「皮革」。低調敦厚的皮革。褐色的裝潢、皮革質感的杯墊、昭和風咖啡店特有昏黃的燈光,混著咖啡香瀰漫在由老厝改建成的毛玻璃窗框上。「其實這棟是社頭第一棟透天厝喔,那時候這外圍全都是田。」愛著這間咖啡小店愛得無法自拔的我主動提起要訪談老闆,想理解這家咖啡廳和他的團隊的故事。他比劃著平板上的數位相片,對我介紹著這棟老屋的歷史。真神奇。我想著,社頭地區最古老的房屋,如今竟裝載著最年輕的地方創生點子。
老闆有的點子可不只有豪珈琲裡的咖啡而已,隔壁的「豪所在」辦了好幾期展覽了,每年12月舉辦在附近仁雅公園的「鬆勢三日節」從2020年就開始努力的引入人流進入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鄉,一群年輕人試圖用自己的力量,讓社頭不只是織襪的故鄉芭樂的產地。它還是好多人心繫著的家鄉,也是仍流著新血的地方。
老闆說,從高中時代開始,他就一直很喜歡籌畫展覽和活動。「豪所在」的展覽和「鬆勢三日節」都是由此而來。「我覺得織襪芭樂節在宣傳社頭這方面,顯得有點悲觀,才想到要辦『鬆勢節』的。」他又補充。沒錯,我在心裡點頭如搗蒜,回憶起從小到大社頭一年一度的大活動——織襪芭樂節時,除了食物攤販的標價越來越貴以外,確實想不起它有任何更動。大同小異的紡織品、甚至沒看到幾攤的番石榴、從夜市原封不動搬來的小吃、永遠都訂在社頭鄉和員林市交界處的活動場地,以往每一年這個小鄉鎮宣傳的,就只有這些了。這好像是在告訴外地客和在地人:我們只有這些了。
但現在的社頭不只有這些了。我們還有深夜依然發亮的咖啡小店、年底熱熱鬧鬧,既文青又充滿社區凝聚力的鬆勢節、以及可人的藝廊和選物店。
有趣的是,為了融入彰化的特色風情,他們的品牌logo是像小吃店一樣把單字放在中間,並把品名置於兩邊。(但這點直到訪談前我都沒有意識到......只覺得好好看好文青而已w)

豪咖啡菜單
『很生活的咖啡』是我想帶給客人的理念,而『很咖啡的咖啡』是我必須做到的基礎。——豪咖啡老闆 劉孟豪
老屋改建、地方創生、舉辦展覽和在地活動......這些特點都是吸引客人的魅力所在,可是他深知,吸引客人固然重要,但用品質好的商品留住人,才是基礎中的基礎。
他們並不是個專業的創生團隊,只是各有本業的一群人,在這間店相遇、成為常客和朋友後,出於興趣而行動,用一己之力為小地方貫注活水而已。而小小年紀的我有幸被這股活水感動,進而對自己的家鄉有了更深一層的認同與驕傲。
順帶一提,10月在彰化舉辦的「台灣設計展-彰化行」,豪所在也是靈感選物店的選物品牌之一喔!(希望這篇文章能成為宣傳的一點點力量)
(以下為個人採訪之小小心得)
其實這是我第一次面對面採訪他人,但因為對象是平時好相處又有趣的老闆,老實說在採訪前期待的心情是大於緊張的。訪談前他帶著我到鬆勢節的後台和舉辦表演的場地參觀,談話時也給了我很多我意料之外的資訊,實在是非常感謝......我無庸置疑的是這個訪談中習得最多的人,即使我不善言辭支支吾吾,紀錄也很拙劣。
最近在試著照著自己喜歡的腳步前進,像這樣積極地抓住想要的訊息,聽有趣的人們的故事,也算是在穩固每一個發著抖的徬徨步伐吧。願看到這裡的讀者也能找到自己想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