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段很難忘的時光,一段我與她彼此牽引、彼此消耗、也彼此陪伴的時光。
她,是教會的執事,一位堅強、熱情且總是充滿自信的女人。然而,命運似乎跟她開了一個不小的玩笑。因為身體的狀況,她決定接受手術。原以為只是短暫的修復,沒想到手術後的她卻再也無法像從前那樣自由行動。她失去了獨立,生活中的大小事都需要仰賴他人。
面對突如其來的無力感與失控,她沒有責怪主刀醫師,卻把責任投射到我身上。她說,是我沒有讓她順利完成手術,是我讓她變得這麼脆弱。聽到那樣的指責,我沉默了。那不是我能控制的結果,但我理解,那是她在極度痛苦中找不到出口的情緒發洩。於是,我選擇承擔。
我依然每天進入病房,握著她的手鼓勵,也陪她聊天。她常與我分享聖經的話語,講述上帝在她生命中的恩典。這樣的陪伴,反而讓我這個從來沒有信仰的人,開始對聖經產生好奇。我想知道,那些在苦難中仍能堅持信仰的人,到底看見了什麼?
我也開始閱讀聖經。每當翻開那些頁面,心裡便湧現一股奇妙的平靜,是我從未感受過的安穩與寧靜。那是種被理解、被安慰的感覺,像是有人在黑夜中拉住我的手,溫柔地說:「妳不孤單,我在。」
在那之後,每天上班時,我都會花上一個多小時陪伴她。不只是身體上的照顧,更是心靈上的聆聽。但不由自主地,她的情緒越來越不穩。她的失望與埋怨像黑霧一樣慢慢籠罩著我。每一次的進房間,都是一次情緒的試煉。她說話時的語氣裡充滿著責備與失望,那些言語讓我越來越喘不過氣。
我知道自己開始變了。我變得沉默、失眠、害怕人群,甚至質疑自己的價值。憂鬱悄悄襲來,我卻沒有空間處理自己的情緒,只能把那些難受往心裡壓。因為我知道,只要她還需要我,我就不能倒。
終於,62天後,她出院了。步伐不再輕盈,必須依靠助行器一步一步慢慢移動。我以為自己會鬆一口氣,但心裡卻湧上複雜的情緒。我們之間,好像隔著一層透明的窗紙,彼此看得見,卻無法真正靠近。
這段旅程耗盡了我許多力氣,我也曾一度想放棄對未來的期待。甚至有幾次,我懷疑自己是否永遠都無法走出來。直到有一天,我再次翻開聖經,讀到這段話: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馬太福音 11:28
那一刻,我真的哭了。原來,我可以不用一個人撐著。原來,我也能被接住。那些日子,我開始聽敬拜、聽牧師講道,我的心像是被一點一點地療癒。上帝沒有讓風暴消失,但祂給了我在風暴中的平靜與力量。
我終於明白,憂鬱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不願意承認它的存在,讓它悄悄吞噬我們。但只要願意開口呼求、願意尋求幫助,黑暗就不再那麼無邊。
或許人生總會有一些沉重的日子,有些人會在我們生命中留下深刻的痕跡,不論好壞,都會成為我們成長的一部分。而我,也在這段彼此折磨卻又彼此扶持的過程中,看見了愛的另一種樣貌——
是願意堅持走在痛苦裡,仍然選擇善待彼此的那份信念。
現在的我,還在學習如何與傷痛共處。
但我知道,我不是一個人。上帝一直都在,就像那段時間祂輕輕地接住了我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