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會被AI取代嗎?還是我們早已失去了教育的本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這段時間,可能是因為教師罷工連署的影響,也可能是部分老師將「濫訴問題」整理後在網路上廣泛流傳,讓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開始發聲,希望社會能正視教師當前所面臨的困境:學生權益日益高漲,但老師卻幾乎失去了管教的空間;Z世代習慣仰賴手機和平板,來自師長與父母的提醒往往成了背景音;社群媒體的過度使用,也導致心理困擾的學生比例大幅上升,出現拒學、自傷、霸凌,甚至是對人際界線毫無尊重的行為。

身為一名老師,我對這些問題自然感同身受。某天如往常一樣在網路上「海巡」時,看到一位網友留言:「學校教育已經是夕陽產業,當然會變成這樣。」這句話簡單到幾乎無須解釋,卻讓我想了很久。

多年來的批判思考訓練讓我知道,那不過是個人觀點,並非事實。但現場的亂象,卻是赤裸裸的現實。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學校行政、動輒得咎的第一線老師、集體被教育熱情與責任感綁架的班級導師,到那些上學只為了發展友誼的學生……整體社會對孩子的過度保護,使得不只師生關係緊繃,連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充滿了提告風險。

這樣的教育現場,已經偏離了「適合孩子成長」的初衷。學校應該是一個相對安全的場域,讓學生可以試誤、練習,在低風險的環境中承擔自己行為的責任。但如今,許多家長不只用放大鏡檢視老師,也用放大鏡看待自己孩子的同儕。只要一有越界行為,提告往往成了首選,讓整個校園充滿防備與焦慮,大家都疲於奔命,根本無暇關注真正重要的事情。

這樣的教育,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

那麼,我們真正想要的教育應該是什麼樣子呢?

AI剛問世時,普遍認為老師因為與人高度互動、不易被取代。但時至今日,在一個「人人自危」的教育環境中,老師越來越被要求「依法辦理」。許多原本仰賴專業判斷處理的突發狀況,現在都有了SOP。這固然降低了教師的法律風險,但同時也讓「被AI取代」變得更加可能。

例如,美國德州的一所 Alpha School,學生每天只需透過平板向AI老師學習兩小時,學校裡沒有教師,只有所謂的「引導者」,提供學生一些自學方向的建議。而這樣的學習模式,卻讓這些學生的測驗成績大幅提升,進入全美前2%的行列。

這讓我重新思考:我們的傳統教育,到底幫助了學生什麼?又阻礙了他們哪些潛能的發展?

我始終相信,教育是必要且不可或缺的,只是它的形式可以改變。老師不一定永遠都要站在講台上「授業解惑」;我們也應該承認,自己在某些知識領域不如AI強大,讓孩子在知識學習上向AI學習、實現真正的個別化教學,是未來可行的方向。這同時也能減輕老師過重的負擔,讓我們能把更多的時間與心力,投入在與學生的對話中,幫助他們學習如何在這個充滿科技的世界中,與他人、與環境建立有意義的連結。

如果我們願意重新定義老師的角色,也許,我們就能讓教育重新找回它的意義與希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不完美俱樂部
1會員
12內容數
誠實說,我不是神隊友,也不是神老師, 我只是班上三十個、家裡兩個都想搞懂的普通人。 這裡是《不完美俱樂部》, 我們聊親子教育,也聊體制困境;聊日常裡的情緒,也分享家裡飯菜的溫度,歡迎來坐坐,一起喘口氣。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過去教師被意識形態影響,大多願意認同崇高的師道,如今經過一再的修法、工作性質轉變...... 教師拒絕道德綁架,只做最低程度的工作要求,以免多做多錯,最先倒楣的就是弱勢孩子,這也怪不得老師,而是施政錯誤的結果。
Thumbnail
過去教師被意識形態影響,大多願意認同崇高的師道,如今經過一再的修法、工作性質轉變...... 教師拒絕道德綁架,只做最低程度的工作要求,以免多做多錯,最先倒楣的就是弱勢孩子,這也怪不得老師,而是施政錯誤的結果。
Thumbnail
昨天新聞中,教育部次長葉丙成感嘆地說,當今社會多是雙薪家庭,家長工作繁忙,沒有太多時間去瞭解教育的走向。台灣很多家長對教育的認知,還停留在30年前他自己在當學生的時代,不瞭解108課綱,也不清楚近年體制內的改革和實驗教育。 . 我也深有同感,認為教育改革最需要改變
Thumbnail
昨天新聞中,教育部次長葉丙成感嘆地說,當今社會多是雙薪家庭,家長工作繁忙,沒有太多時間去瞭解教育的走向。台灣很多家長對教育的認知,還停留在30年前他自己在當學生的時代,不瞭解108課綱,也不清楚近年體制內的改革和實驗教育。 . 我也深有同感,認為教育改革最需要改變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跟隨老師轉變職場的心情抒發,分享了作者在調整課程和工作安排中的困難與感受。本文充滿個人情感,並表達了對未來教育事業的美好期許。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跟隨老師轉變職場的心情抒發,分享了作者在調整課程和工作安排中的困難與感受。本文充滿個人情感,並表達了對未來教育事業的美好期許。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有許多亂象是由政府不當政策造成。這篇文章裡的三則漫畫就反映了教育部一邊高喊「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口號,一邊反其道而邊的荒謬。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有許多亂象是由政府不當政策造成。這篇文章裡的三則漫畫就反映了教育部一邊高喊「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口號,一邊反其道而邊的荒謬。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Thumbnail
針對最近「特殊生情緒失控打老師」事件,有些話不吐不快! 我是曾經在教育現場辛勤耕耘的老師,但愈來愈多狗屁倒灶的事發生,讓我萌生退意,年資一到退休年齡,就離開教職。 這陣子又回到學校代課,發現問題沒有最糟,只有更糟,學生無禮、行政無心、老師無力,就只能自求多福。 記得有一次,我只因告訴考完試、交
Thumbnail
針對最近「特殊生情緒失控打老師」事件,有些話不吐不快! 我是曾經在教育現場辛勤耕耘的老師,但愈來愈多狗屁倒灶的事發生,讓我萌生退意,年資一到退休年齡,就離開教職。 這陣子又回到學校代課,發現問題沒有最糟,只有更糟,學生無禮、行政無心、老師無力,就只能自求多福。 記得有一次,我只因告訴考完試、交
Thumbnail
某日上課,某生不在教室,同學代為轉述:他被某老師叫去"訓話"了。 啥?? 如何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高中在校時光珍貴,學習活動緊湊。 高中上課時光珍貴,因為課程繁重。 以下理由, 值得把學生叫出課堂去完成嗎? 某老師要「指正」學生行為。(就是訓話)→難道不能用下課或午休嗎? 某老
Thumbnail
某日上課,某生不在教室,同學代為轉述:他被某老師叫去"訓話"了。 啥?? 如何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高中在校時光珍貴,學習活動緊湊。 高中上課時光珍貴,因為課程繁重。 以下理由, 值得把學生叫出課堂去完成嗎? 某老師要「指正」學生行為。(就是訓話)→難道不能用下課或午休嗎? 某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