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公司的比喻來討論台灣:統一與獨立兩種問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首先要聲明,我不是要故意蹭賴清德的熱度,我在2~3年前開始就一直用[公司]來解釋[台獨]﹑[兩岸統一]的各種問題。 

 

這我可以發毒誓,如果有說謊,那身為男人的我就不舉。 

 

因為很多人一扯到國家角度,就很難去思考各種邏輯問題,所以我最初就用[公司]的角度去解釋很多問題,不過這麼多年下來,我發現很多人也還是很難理解狀況。 

 

我最初是這樣子跟別人談論[中華民國]改名成[台灣共和國]的問題。 

 

我問說一家公司,管理階層不變﹑公司大致上制度不變﹑公司員工也不變,就為了讓公司變得更好﹑更能讓國際其他企業記得,所以就把公司改名。 

 

公司本身是變成新的公司嗎?公司的過往歷史就可以抹除掉嗎? 然後就說舊的公司破產倒閉了嗎?還是說沒改名前的公司成了一場雲煙,大家就不認?

 

如台灣著名企業,鴻海集團為例,最初1974 年是叫鴻海塑膠企業有限公司﹑而後因為業務開始不同,1985 年改名成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後都是統稱叫鴻海集團。 

不過相信大家還是會說,但這些名稱當中都還是有[鴻海]兩個字阿。 

 

但很抱歉的是,鴻海集團為了統一全球形象,尤其在中國與國際市場多以「富士康/Foxconn」品牌為主,而台灣則保留「鴻海」作為母公司名稱。 

 

富士康/Foxconn怎麼看,都跟鴻海兩個字無關吧。 

可富士康/Foxconn是不是就代表[鴻海集團]?我想也沒人會提出反對看法吧。 

 

再來,台灣著名企業的宏碁股份有限公司,它在最初設立的時候是1976 年叫Multitech(多重科技),1987 年將公司名稱由「Multitech」更名為「宏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稱為「Acer Inc.」,2002年,改名成「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其1987 年的標籤是[AceR],2001年,則改成全小寫[Acer]。 

 

而且近代其實很多國家都曾改過名,如泰國以前叫暹羅﹑伊郎以前叫波斯﹑斯里蘭卡以前叫錫蘭﹑史瓦帝尼以前叫斯瓦濟蘭,我所舉例的國家,都跟[獨立﹑分裂]無關,就單純該國家的人想要更符合當地人文跟所抱持對國家有甚麼新的希望﹑新的期待,最終就改名了,但其他國家的政權﹑人民﹑人文﹑體制也全都沒有變化。 

 

所以為什麼把[中華民國]改名成[台灣共和國]就等於中華民國滅國?其實我至今都不理解。 

 

我還拿過媽祖來舉例,今天台中大甲鎮瀾宮的大甲媽祖,忽然降神諭說他要移到大安﹑日南﹑清水,但其他都不變,請問大甲人就不信奉媽祖了嗎?台中的其他人﹑彰化的其他人就開始討厭起大甲媽祖嗎? 

 

我相信大家都還是忠誠的信徒吧,不會因為媽祖換的地點,或者說把鎮瀾宮改名成朝天宮﹑奉天宮就覺得大甲媽祖就不是媽祖了。 

 

以上是改名的點點滴滴狀況。 

接下來我們來論述[合併]這個說詞吧,在這邊因為我不知道賴清德講述的東西有哪些,外加支持賴清德的觀點﹑中立的人的觀點﹑反對賴清德的觀點,大家都是各持一方的論述來談這些狀況。 

 

我從以前就很簡單,我只從[利益]這個角度來談[合併],因為這個角度談論的時候,不管是台灣反共派﹑台獨派﹑中華民國派﹑親中派﹑支持統一派,所有人都是避不開[利益]的角度去談論所有狀況。 

 

只是大家都省略中間的所有過程,然後直接給出自己的結論,來述說各自的立場。 

 

首先如果是小公司的員工,要被大公司合併,我們首先要瞭解的是,合併後, 

 

一、基本保障與工作穩定性: 

換成國家人民的術語就是,我們的發言權﹑知情權﹑選舉權﹑工作權是否不會受到影響? 

 

二﹑薪資與福利制度差異: 

換成國家人民的術語就是,我們的薪資水平不會因為統一後,中國人來台灣內捲,造成我們薪資低落?我們的社會福利仍保持現況,不會被中國移民過來的人搶奪資源過去? 

這些請參考[香港]狀況,畢竟香港回歸後到反送中的時候,有1/7香港人其實都是中國移民過去的。 

而人口的增加,造成房價的飆升,這就是香港人籠房最基本起因,土地不便但人口數狂增。 

 

三、組織文化與職涯發展: 

換成國家人民的術語就是,我們是否還保留[民選制度]?甚至我們自己是否有權決定[我們人民應該接受什麼樣的教育]。 

這些也都可以參考香港狀況。 

 

四、技術與專業價值: 

最簡單的講法就是,我們的政府官員會不會被中國這邊派來的人給取代?或者中國要求我們官員必須是[忠於共產黨]? 

而我們原先的所有台灣專才﹑技術,都要逐一被移轉到[共產黨的國有企業]這邊。 

 

五、法規與透明度: 

這就不用我翻譯了吧...眾所皆知的問題,也是大多數反對統一的人,必談的結論。 

如果哪一個人告知你們說中共是一個有法治觀念的國家,麻煩給他一個冷笑就好,而且最好遠離這個人,因為這個人要嘛不是傻,要嘛就是整個心腸都壞光了,前者如果是中國人,請多體諒,畢竟很多人都是在[信息繭房]下長大,直到被[社會主義鐵拳]打到後才醒悟。 

但如果不是中國人的,那肯定是心腸都壞光了,因為很多資訊早被中國人傳遞出來了。 

 

我很久前就是這樣子用[公司]的角度,去解釋[台獨]﹑[統一]的情況,我也不知道這篇文章又有多少人能看得懂? 

畢竟以上的觀念其實我已經跟很多人爭論過,但感覺上,大多數的人都不是很願意去思考這些邏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愛瘋言瘋語的狼飄的沙龍
13會員
254內容數
這是一個無法論述對錯的過程,因為每一個人的立場都不一樣,而我反對專制,所以現階段我會比較偏向我們中華民國這邊。我是一個期待中國民主自由的人、也期待中東、非洲各國人民也能卓越成長起來。
2025/04/27
本文探討臺灣近期死亡聯署事件,說明其法律背景、政治爭議,以及個人資料被盜用後求償的可能性。文章指出,雖然法律賦予個人權益保障,但實際上要追究責任並獲得賠償卻困難重重,需要投入大量資源和時間,且未必成功。文章也點出臺灣政治文化中存在的潛規則,以及國民黨在此事件中的責任。
2025/04/27
本文探討臺灣近期死亡聯署事件,說明其法律背景、政治爭議,以及個人資料被盜用後求償的可能性。文章指出,雖然法律賦予個人權益保障,但實際上要追究責任並獲得賠償卻困難重重,需要投入大量資源和時間,且未必成功。文章也點出臺灣政治文化中存在的潛規則,以及國民黨在此事件中的責任。
2025/04/22
本文探討臺灣選舉制度如何保障人民權益,並與中國體制進行比較。選舉制度讓民選官員必須重視民意,才能爭取選票,進而提升社會福利與資源分配的效率。相較之下,中國的官員則較無此誘因,導致社會福利制度發展落後。文中並以臺灣地方派系為例,說明媒體監督的重要性,以及選舉制度在約束權力、保障人民權益方面的功能。
2025/04/22
本文探討臺灣選舉制度如何保障人民權益,並與中國體制進行比較。選舉制度讓民選官員必須重視民意,才能爭取選票,進而提升社會福利與資源分配的效率。相較之下,中國的官員則較無此誘因,導致社會福利制度發展落後。文中並以臺灣地方派系為例,說明媒體監督的重要性,以及選舉制度在約束權力、保障人民權益方面的功能。
2025/04/15
分析中美貿易戰的國際層面,點出美國的策略是透過關稅戰迫使其他國家堵住中國洗產地的管道,否則將根據貿易順逆差對該國課徵關稅,並探討此策略對臺灣及其他國家的影響。
2025/04/15
分析中美貿易戰的國際層面,點出美國的策略是透過關稅戰迫使其他國家堵住中國洗產地的管道,否則將根據貿易順逆差對該國課徵關稅,並探討此策略對臺灣及其他國家的影響。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我是阿牛哥,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討論到現在中華民國的處境,在名詞上可能會看到,中華民國在臺灣、中華民國是臺灣,又或是之前像是前總統蔡英文,現任總統賴清德提的「中華民國臺灣」,但他有什麼差別呢?又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而有這個「在」字的差別,到底大不大呢? 我知道有人可能會說,這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我是阿牛哥,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討論到現在中華民國的處境,在名詞上可能會看到,中華民國在臺灣、中華民國是臺灣,又或是之前像是前總統蔡英文,現任總統賴清德提的「中華民國臺灣」,但他有什麼差別呢?又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而有這個「在」字的差別,到底大不大呢? 我知道有人可能會說,這
Thumbnail
先來看看以下新聞: 下半年AI需求持績擴大 星展銀行上調台灣今年GDP從3.5%到4.2%
Thumbnail
先來看看以下新聞: 下半年AI需求持績擴大 星展銀行上調台灣今年GDP從3.5%到4.2%
Thumbnail
用不同的角度看見不一樣的臺灣,無論好壞與否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正是造就臺灣獨特的所在,這一切都將留在我們每個人記憶裡。
Thumbnail
用不同的角度看見不一樣的臺灣,無論好壞與否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正是造就臺灣獨特的所在,這一切都將留在我們每個人記憶裡。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前言: 在全球化的時代,國際交流扮演著促進經濟、文化、科技發展的關鍵角色。台灣,儘管面臨地緣政治的挑戰,卻以其獨特的方式在國際舞台上展現出積極參與的姿態。本文將深入探討台灣在國際交流中的努力,以及這種積極參與的趨勢所帶來的專業見解和建議。 台灣的國際舞台角色: 經濟合作的重要性: 台灣是全球
Thumbnail
前言: 在全球化的時代,國際交流扮演著促進經濟、文化、科技發展的關鍵角色。台灣,儘管面臨地緣政治的挑戰,卻以其獨特的方式在國際舞台上展現出積極參與的姿態。本文將深入探討台灣在國際交流中的努力,以及這種積極參與的趨勢所帶來的專業見解和建議。 台灣的國際舞台角色: 經濟合作的重要性: 台灣是全球
Thumbnail
先前有篇文章是【2024年更新版】老闆要我作進入日本市場的計劃...,討論的是規劃台灣團隊進入日本市場時可以用的架構跟時程表。因為是一個架構,內容比較偏「通用性」,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品牌。就算是整個架構是適用於品牌,但執行起來是否真的如計劃進行?
Thumbnail
先前有篇文章是【2024年更新版】老闆要我作進入日本市場的計劃...,討論的是規劃台灣團隊進入日本市場時可以用的架構跟時程表。因為是一個架構,內容比較偏「通用性」,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品牌。就算是整個架構是適用於品牌,但執行起來是否真的如計劃進行?
Thumbnail
繼上篇分享一些台灣職場文化與香港的差異,這篇繼續分享其他個人對台灣職場的相關觀察。其實我覺得蠻有趣的,雖然都是用繁體字及華人社會,但在生活、職場及其他方面都會有一些差異,而這些文化差異還不一定是旅遊可以看到或感受到的(๑´人`๑)
Thumbnail
繼上篇分享一些台灣職場文化與香港的差異,這篇繼續分享其他個人對台灣職場的相關觀察。其實我覺得蠻有趣的,雖然都是用繁體字及華人社會,但在生活、職場及其他方面都會有一些差異,而這些文化差異還不一定是旅遊可以看到或感受到的(๑´人`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