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to by Resume Genius on Unsplash
引言|求職,就像感情:你要先了解自己,也讓人想靠近你
在 60 天內,我的 104 履歷被瀏覽了 875 次,並獲得 110 次面試邀約。
這不是因為我多完美,而是我花了時間在做一件事:整理自己,也整理我呈現給別人的樣子。
找工作,就像感情—你不能強求,但你可以誠實、清楚、溫柔地讓對方看見你最真實的樣子。
情緒整理好,設計作品寫得更好
從花藝與設計的交叉點,走出我自己版本的創作之路
當我開始整理作品集,不是從電腦資料夾開始,而是從一盆花開始。
在學花藝的過程中,我學到的不只是配色與比例,而是「什麼時候該保留空白,什麼時候該多說一句話」。就像設計裡的留白,也像生活裡的語氣拿捏。這讓我意識到—一份作品集不是單純的資料整理,而是一段自我敘述的表現。
我是一名設計師,也是一位文案創作者。更準確地說,我是一個會設計,也擅長把抽象概念變成故事的人。
求職是品牌管理的開始:從履歷到作品集的設計
一、你的履歷就是你第一句自我介紹
想提高履歷曝光與邀約率,關鍵是「讓對方快速知道你有價值」。
- 使用簡單明確的語句呈現職務內容
- 避免只寫「負責」,要改成「我做了什麼、影響了什麼」
範例格式:
公司名稱/職稱
【視覺設計】規劃百年品牌文創型錄與商品課程海報
【語言協作】與國外翻譯廠商聯繫,製作 12 國語言產品手冊
【商品繪圖】依需求繪製商品施工圖,協助工廠快速完成打樣
這樣不只面試官一看秒懂,也能提升履歷的關鍵字搜尋效果。
二、專長欄位是你能提供的服務選單
許多人在「專長」欄位只寫軟體名稱,但不如直接呈現「你如何使用這些工具完成什麼事」。
建議格式:
視覺設計|平面排版設計與商品攝影
- Adobe Illustrator / Photoshop / InDesign
- 編排 140 頁型錄、快速擷取需求與整合設計節奏
- 商品攝影風格:清新、童趣、品牌一致性
這樣呈現,不僅讓人知道你會什麼,還讓人知道你怎麼用它完成事。
作品集,是整理自己與建立信任感的過程
三、設計作品集架構建議:
- 開場自我定位:我是誰,我喜歡的設計語氣是什麼?
- 代表性作品(1–3項):讓人一眼記住你
- 風格與多樣性鋪陳(5–10項):展示你的應變力與故事感
- 延伸興趣作品:生活如何讓你成為更好的創作者
- 聯絡方式:記得讓人能找到你!
這不只是個作品包,而是你對「自己風格」的認知與自信的展現。
設計求職中,情緒穩定才是你的最高生產力
我曾經做過這樣的面試習慣:
- 投遞時註明你與職缺的匹配理由(簡短但有誠意)
- 面試後 2 天寫信表達感謝與關心進度,這會讓你被記得
- 拒絕不尊重設計價值的工作條件,是一種自我定位
你不需要成為最會的那個人,只要你是最理解自己、也願意誠實呈現的人。
在履歷與面試之間,我學會了「怎麼讓自己被理解」
曾經,我在面試中為了想表現出自己「什麼都能做」,結果卻讓人誤解「我沒有主軸」。直到有一次,對方反問我:「那你最喜歡做什麼?」我才發現,不是做越多越好,而是講清楚「哪件事是我最投入的」,才會讓人記住我。
於是我開始練習用設計來說故事,用故事來說設計。從花藝的對稱美感,到展場視覺的動線設計,再到網站內容的編排,我重新整理我的經驗,不再只是「會很多」,而是「這些能力,彼此有連結」。
我的內容策略,不只是美觀,而是「有感」
我相信好的內容不只是資訊清楚,更應該有一種「被理解」的感受。無論是包裝設計、品牌文字還是UI結構,我都會先問一句:「這段話,是不是讓對方舒服地聽見了我的想法?」
這樣的內容策略,也應用在我的網站設計上。我把情緒視為一種設計材料—用來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讓設計不只是視覺,還能成為一種對話。
結語|祝你找到理想的作品舞台
你值得一份理解你價值的工作,也值得讓好作品說出你的心聲。
當你先整理好了自己的語氣與界線,你的作品也會變得越來越有力量。
設計作品的好,來自你給自己的空間與節奏。
願你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也願雇主找到欣賞你的眼光。
嗨,如果你喜歡我這種方式的文字,歡迎分享,但也歡迎標註出處。
你可以這樣寫:「語錄風格來自 墨雪鳶紅」或「靈感來自某位喜歡用茶和花說故事的作者」。
如果你有了新的延伸創作,請讓我知道,我會高興地替你舉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