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險」逃離鼠籠的倉鼠,象徵對於「自由」的追尋,往往獲得世人的稱誦;而汲汲營營,在旋轉籠上奔跑的倉鼠,則通常被視為不思進取、故步自封的表現,不受青睞。
然而,經由大腦審慎思考的冒險是「犯難」;未經大腦思考,任由衝動行事的冒險則是「犯蠢」。連至聖先師都不敢跟暴虎馮何者同行,身為凡夫俗子的我們,哪來的勇氣推崇「冒險犯蠢」?更何況,犯蠢的冒險不但不能獲致自由,恐怕還會被剝奪自由,甚至剝奪了別人的自由。

說來慚愧,我也曾經是那種「冒險犯蠢」的駕駛--
十九歲那年,我剛考上駕照,可惜還沒有辦法買機車,心情實在鬱卒。有一次,我們幾個同學蹺掉下午的課,我由朋友載著,一行人騎往外雙溪兜風。我們騎到至善路三段的一處戲水區休息,其他人下車在路邊閒聊,我則跟載我的那位同學借了車,一個人繼續沿著至善路往上騎,順便散散心。騎到聖人瀑布一帶,我開始往回騎。
回程一路都是下坡,但坡度平緩,看似安全,我不知不覺把油門越催越快。直到即將抵達溪山派出所時,眼前突然出現了一個大彎,我還在幻想自己是Sky哥哥,即將展現「頭搖又尾擺 漂移境界」。可惜,騎車過彎的方式我還不熟悉,一慌,雙手緊急按下煞車……
一陣天旋地轉,我被拋離機車,摔落地上滾了起來。八十公里的時速加上下坡的輔助,這一滾,滾到我甚至在懷疑:「到底還要滾多久?」
我的身軀終於停了下來,我緩緩起身,檢視身體:制服上有幾處裂痕,右前臂到手腕處一大片擦傷;制服褲的左褲管被硬生生扯裂,膝蓋湧出鮮血;肩膀到背部隱隱作痛,少說有四、五處傷口;鞋頭破了一個大洞,隱約見到破損的襪子裡的一個猶如眼珠大小的傷口,惡狠狠地瞪著我……
由於渾身是傷,左膝蓋還韌帶撕裂,在復健的那段日子裡,我連翻個身都辦不到,上廁所或是洗澡當然需要爸媽的幫忙。
想不到,我冒險嚐到漂移的自由只一瞬間,換來的是兩個禮拜難以動彈的不自由。所幸小命還有保住,也沒有傷及無辜。
我從切身之痛中領會到:
唯有在透徹了解自己、理智思考、成熟判斷的情形之下,所做出的果敢決定,才是我們應該稱誦的「冒險犯難」,而後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反之,不經過大腦的魯莽決定,是極其可悲的「冒險犯蠢」,連自由的車尾燈都看不到,更不值得鼓勵!
- 後記:
看到這次的會考作文題目後,我聯想到十九歲時出的那場車禍。於是,繼上次寫退伍環島的冒險後,第二次藉這個題目,記錄往事,提煉出個人的體會,順便結合「行人地獄」的議題發揮。
同時,對於這個題目,我也有新的看法:
- 看到題目的第一時間,我直覺認可逃出籠子的倉鼠,讚揚牠的「冒險」。不過,經過深思之後才驚覺:「冒險」乃一體兩面,必須在一定的條件支撐下才值得鼓勵,不是絕對正確的!
- 在旋轉輪中的倉鼠,好比在現實中奉公守法的百姓。表面上看起來老實到有點愚蠢,但社會的安定,難道不是要靠大多數這類的倉鼠來推動嗎?所以,不妨把旋轉輪看成機械中一個小小「齒輪」,看似原地踏步,但宏觀來看,牠正在推動社會的穩定發展。
- 這個題目,可以從不同角度切入探索,不只寫一篇,不同的關鍵詞交互組合寫下去,可以寫出無數篇。或許,明年作文題目的主旨,就是其中一個關鍵詞。
-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