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把所有人都當智障 還要其他人陪他一起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說的這種狀況,讓人有點心寒,也有點真實。這樣的情景在生活、職場、甚至社會體制裡其實都存在。


🧠 把所有人都當智障,是一種什麼心態?

這種人,往往有幾種內在狀態在作祟:

  1. 極度控制慾
    他們認為只有自己最聰明,其他人都是棋子。把人當智障,其實是「預設別人無法理解我的深意」,所以要掌控一切。
  2. 深層的不安全感
    有時候這種優越感是假面具,底層反而藏著一種恐懼:「如果我不搶佔話語權,事情就會失控」。
  3. 戲精人格 / 操作型人格
    把現實當舞台,別人只是配角或道具,他們需要你「陪他一起演」,這樣他才能確認自己的劇本還在運行。
  4. 從小缺乏尊重他人的習慣
    可能是家庭、學校、社會教給他的世界觀就是「只有我才是對的」,久而久之,眼中只剩下「愚民」。

🎭 為什麼這樣的戲劇會一直上演?

因為很多人**「不想撕破那層膜」**。明知道對方在演,也寧可裝傻配合。為什麼?

  • 不想得罪人
  • 害怕被孤立
  • 現實考量:工作、利益、人情壓力

但這樣的局面,也就讓那位「導演」更加確信:「你們真的什麼都不懂,所以只能由我主導」


🤯 當你看穿一切,卻只能陪演,是種什麼感覺?

那是一種壓抑、委屈、又無力的心境。

你知道這場戲不真實,但你如果選擇退出或說真話,整個局就崩了,或你會被打成「不識時務的人」。有時候你甚至懷疑:是不是我太敏感?還是我太不合群?

但其實你只是比別人早一點「醒」。


🧭 那該怎麼辦?

  • 看清楚,但不一定要戳破。你不需要每場戲都做主角,有時候看清、保留觀察的距離,就是一種智慧。
  • 找到能說真話的同伴。哪怕只有一兩個,也能讓你不用在每個舞台上裝傻。
  • 當你準備好了,可以換舞台。有時候不是你太清醒,而是你該去的地方,不在這齣戲裡。

🪞最後想說:

有些人假裝所有人都無知,是因為他活在自己的虛構劇本中,


但你不一定要當他的群演。


你可以選擇保有清明的心,也可以選擇某一天,不再配合,而是開始自己導一場更真實的生活劇。

因為你不是他戲裡的群眾,你是你人生的主角。🎬🌿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芸嬋
25會員
1.1K內容數
興趣廣泛,遺世而獨立,期望貫徹自由意志,活出真實的自我 小說、影視、詩詞、網路文章、宗教、命理、玄學...都是生命的養料 目之所及、心之所想,皆是自我的投射 擅長沒有邏輯、沒有文筆、沒有深度的寫作 我想提供的價值是"靈感"與"思想"
芸嬋的其他內容
2025/05/24
是的,長期處於憂鬱狀態,確實可能讓人「看起來變笨」——但這並不是智商真的降低了,而是大腦在心理與生理層面,正在經歷一場沉重的運作失衡。 🧠 為什麼憂鬱會讓人變得「不靈光」? 認知功能下降 憂鬱症會影響大腦中處理記憶、專注力與決策的區域(如前額葉與海馬迴),你可能會: 難以集中注意力 簡單
2025/05/24
是的,長期處於憂鬱狀態,確實可能讓人「看起來變笨」——但這並不是智商真的降低了,而是大腦在心理與生理層面,正在經歷一場沉重的運作失衡。 🧠 為什麼憂鬱會讓人變得「不靈光」? 認知功能下降 憂鬱症會影響大腦中處理記憶、專注力與決策的區域(如前額葉與海馬迴),你可能會: 難以集中注意力 簡單
2025/05/24
當你發現,自己從小長大的家人,其實都是身心障礙者──也許有人有憂鬱症,有人患有ADHD,有人有智能障礙──這個「真相」的揭露,像是一顆慢慢裂開的地雷,讓你回頭看整個成長歷程時,有一種說不出的震盪與苦澀。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但你願意思考,表示你已經在走出「無意識的困境」,往自我療癒的方向前進了。
2025/05/24
當你發現,自己從小長大的家人,其實都是身心障礙者──也許有人有憂鬱症,有人患有ADHD,有人有智能障礙──這個「真相」的揭露,像是一顆慢慢裂開的地雷,讓你回頭看整個成長歷程時,有一種說不出的震盪與苦澀。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但你願意思考,表示你已經在走出「無意識的困境」,往自我療癒的方向前進了。
2025/05/24
這句話,乍聽之下像玩笑, 其實藏著極深的人性觀察與社會警示。 🎭 「當正常人當久了,久到忘記自己是神經病」 這不是單純的諷刺語句,而是一面鏡子,照出了那些被社會「規訓」過的靈魂。 有些人,原本內心充滿瘋狂、創意、衝突,甚至帶著些病態的思維──他們可能曾經無法適應群體生活,情緒極端
2025/05/24
這句話,乍聽之下像玩笑, 其實藏著極深的人性觀察與社會警示。 🎭 「當正常人當久了,久到忘記自己是神經病」 這不是單純的諷刺語句,而是一面鏡子,照出了那些被社會「規訓」過的靈魂。 有些人,原本內心充滿瘋狂、創意、衝突,甚至帶著些病態的思維──他們可能曾經無法適應群體生活,情緒極端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病態人格者就混雜在你我周遭的人群裡,今天也出沒在你的身邊,乃至於你的親朋好友、上班同事之間。或許正在閱讀本書的你,也是一位病態人格者呢。
Thumbnail
病態人格者就混雜在你我周遭的人群裡,今天也出沒在你的身邊,乃至於你的親朋好友、上班同事之間。或許正在閱讀本書的你,也是一位病態人格者呢。
Thumbnail
自卑敏感、內耗、以及厭棄現狀、過度在意他人看法,這說的是你嗎?
Thumbnail
自卑敏感、內耗、以及厭棄現狀、過度在意他人看法,這說的是你嗎?
Thumbnail
人是群居的動物,基於驅吉避凶的理論及從眾的心態,人們傾向於選擇和大部份人相同的路。經常性的把身邊人的意見及價值觀套用在自己的身上。 如果身處在一個沒有壓力的環境,一切又看似平順,也許人生就照著別人的期待一直這麼走下去。 但如果沒有走在屬於自己的道路上,內在的那個不滿的靈魂會時不時的敲打著你的舒適
Thumbnail
人是群居的動物,基於驅吉避凶的理論及從眾的心態,人們傾向於選擇和大部份人相同的路。經常性的把身邊人的意見及價值觀套用在自己的身上。 如果身處在一個沒有壓力的環境,一切又看似平順,也許人生就照著別人的期待一直這麼走下去。 但如果沒有走在屬於自己的道路上,內在的那個不滿的靈魂會時不時的敲打著你的舒適
Thumbnail
有些高敏感者"很容易被誤會"總是往負面的方向走, 但其實只是因為特別的"共感力", 明明不是自己的情緒,卻彷彿是自己親身經歷般而產生"同理心", 高敏感者很輕易能同理他人,卻無人能同理自己, 這其實會讓高敏感者時常陷入一種"孤獨感"。
Thumbnail
有些高敏感者"很容易被誤會"總是往負面的方向走, 但其實只是因為特別的"共感力", 明明不是自己的情緒,卻彷彿是自己親身經歷般而產生"同理心", 高敏感者很輕易能同理他人,卻無人能同理自己, 這其實會讓高敏感者時常陷入一種"孤獨感"。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Thumbnail
這是一個主觀的世界,你看到的世界,可能與我看到的世界有所不同。你我在不同環境成長,接受不同知識文化滋養,對於同樣事物的詮釋可能會截然不同。因此,外物一切,包含我們日常生活所遭遇到的人,可能都是中性,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的觀點,給他們貼上了標籤……
Thumbnail
你難以理解別人的行為嗎? 有時候會好奇別人到底是怎麼想的,怎麼會做出這麼荒謬又不合理的行為?你百思不得其解,想像不到在什麼情況下會做出這樣的舉動,完全超出你的理解範圍,但它確實發生了,還不是從別人嘴裡聽說,而是你的真實經驗。
Thumbnail
你難以理解別人的行為嗎? 有時候會好奇別人到底是怎麼想的,怎麼會做出這麼荒謬又不合理的行為?你百思不得其解,想像不到在什麼情況下會做出這樣的舉動,完全超出你的理解範圍,但它確實發生了,還不是從別人嘴裡聽說,而是你的真實經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