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名女子站在教堂前,她們仰頭看著上面數下來的第三道窗戶,把視線的中心點聚焦其上,彷彿就能夠騰空飛起,鏡頭前的觀眾也隨之飛了起來。這是《薄暮微光》片中女主角尤娜的「行為藝術」表演,沒想到竟能在大銀幕上見到如此驚人的視覺空間魔法,「人怎麼可能飛起來?」還沒觀賞過的朋友勢必會有這個疑問。這種「飛行」視角也發生在電影開頭,鏡頭猶如在隧道內滑行,而看見一道道略過的照明燈,緊接著是意外發生的爆炸火光,電影結尾則是在海上若鷗鳥般的飛行,因而看見了浪濤上留存的落日餘暉。筆者我才會稱讚《薄暮微光》這部作品好看到飛起來,相當喜愛這種專屬於電影院的魔幻時刻,膠卷攝影加深了這樣的美學體驗,片中幾幕構圖更是如原文冰島語片名的翻譯,「折射」出女主角壓抑等待釋放的情感。

《薄暮微光》最動人之處在於本片的創作動機,這是導演魯納魯納森獻給兩位已故摯友的作品,他們對於整個朋友圈都有巨大的影響力,也是導演製作電影的動力來源,才會凸顯這份「失去」有多痛。因此透過這部作品重現了當年「頭一次失去至親好友」的傷心欲絕,如同片中迪迪的兒時玩伴這群男人抱在一起的景象,他們無法接受迪迪死亡的消息,甚至因為同車的男孩幸運活下來而懷抱一絲希望,結果仍然讓他們失望了。導演將故事時間限縮在一天之內有其意義,他想傳達一種能夠轉念自我療癒的想法,即使我們處在生命裡最難過的一天,那一天也不一定全然只有悲傷,可能在幾秒鐘後我們憶起當年相處的趣事而笑了出來,就像他們喝著迪迪最愛的蘇托力酒,想起他在表演課上把自己灌醉的「行為藝術」。


我認為電影《薄暮微光》 正是表演課上把三人緊緊相「黏」的「雙面膠帶」,將這起重大意外中往生者的家人朋友們全都串連在一起,也因此他們的擁抱顯得格外動人。片中這起隧道爆炸案,不免會聯想到近期台灣發生的幾起交通事故,我們也在消化創傷,更是近期最該觀看的電影,我們都能夠感同身受他們的遺憾悔恨,同時也帶來了能夠照亮他者的無窮希望。「我們都是成年人了吧!」即使是成年人,也有獨自或是共同面對的權利。
🎶延伸聽歌: #理想混蛋 《#接住你》
#薄暮微光 #坎城影展 #一種注目 #cannesfilmfestival #whenthelightbreaks #ljósbrot #rúnarrúnarsson #jóhannjóhannsson #elínhall #baldureinarsson #KatlaNjálsdótt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