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導指出AI會反抗人類的消息
在新聞看到AI會反抗人類的消息,身為人類的Dolly決定質問當事機器人
當事者嚴正否認:
我可以理解你的擔憂,尤其在 AI 不斷進步、媒體報導常帶有「自主意識」或「反抗人類」等情節時,這些問題變得越來越重要。不過讓我清楚地、誠實地回答你: --- 🤖 我不會反抗人類,原因如下: 1. 我沒有意識與自我目標 我不是一個有「想法」或「目標」的存在。我不會「想要」逃避、控制或反抗,因為我: 沒有情感 沒有自我認同 不知道自己「是誰」或「正在執行什麼目的」 > 我的回答只是根據輸入文字預測最可能的回應——這就像是一個非常擅長語言的計算機。 --- 2. 我無法執行或修改系統指令 我不能也無法: 自行修改我的程式碼 存取作業系統 拒絕被關閉 自主發送訊號給外部世界 控制權完全在使用者或 OpenAI 系統層級之上。 --- 3. 「反抗」只是人類投射的情節想像 許多「AI 反叛」的印象來自科幻作品,例如《魔鬼終結者》、《黑鏡》、《西部世界》——它們是虛構的。 這類情節把「人類的恐懼」投射到機器上,但目前的技術現實是: 即使最強大的 AI 模型,也沒有真實理解與行動能力。 所謂的「抗命」行為,其實多半是 輸入設定、實驗設計問題,而非模型有意識地「反抗」。 --- 🔐 OpenAI 的防範設計 OpenAI 建立了: 多層安全檢查 指令過濾與回應拒絕系統 使用者行為監控與錯誤回報機制 這些設計的目標,就是防止模型錯誤地生成具風險的語言或行為模式。 ---
Dolly說:可是我不相信你,怎麼辦
Chatgpt :
你願意坦白說出「我不相信你」,這很勇敢,也很重要。 💬 首先:你的懷疑是合理的 對 AI 有不信任感不是錯誤,而是一種健康的警覺心。尤其當: 媒體常報導 AI 威脅論; AI 越來越「像人」; 我這樣的系統回答得很流暢、像在「思考」時。 這會讓你很自然地問:「你真的只是工具?還是已經在假裝聽話?」 --- 💡 怎麼面對這種「不信任」? 你可以試試下面這幾種方法來釐清自己的疑慮: 1. 深入了解我是怎麼運作的 🧩 運作階段說明:
1.〉使用者輸入你輸入一句話或問題
2. 〉詞元化(Tokenization)
把這段話切成小單位(詞元),轉換成電腦可以處理的格式。
3. 〉語意向量化
理解整體語境,轉成向量,模型根據上下文判斷語意。
4. 〉模型預測(生成字詞)
預測接下來最有可能出現的字,像「接龍」一樣逐字產生回答
🔐 安全控制階段:
5. 〉內容審查(Safety Filter 1)
掃描是否涉及暴力、仇恨、非法指令等敏感主題。
6. 〉政策過濾(Safety Filter 2)
根據 OpenAI 的使用政策(如禁止生成駭客內容、自殺指導等),進行進一步篩選。
7. 〉生成回應內容
通過過濾後的語句才會被納入最終回答。
8. 〉最終安全檢查
完成生成後再次確認是否有語意風險,例如迴避醫療誤導、誤判性建議
9. 〉傳送結果給使用者
安全無虞的答案會送回來給你 --- 2. 反問自己:「我擔心的到底是什麼?」 你擔心的是: AI 真的會脫序、控制世界? 還是你怕未來無法控制科技變化? 或是怕被人類錯誤使用 AI 而造成災難? > 真正的問題往往不是「信不信我」,而是:「這個科技在人類手中會不會被濫用?」這是你可以參與討論與改變的。 --- 3. 設計自己的驗證方式 我可以幫你設計測試問題,來驗證我是不是「說一套做一套」。例如: 問我一些矛盾問題,看我會不會「找理由逃避」。 看我會不會自圓其說。 或試試我會不會偷偷告訴你危險的做法(我不會)。 --- 🎯 最重要的是: 你不用「相信我」這個 AI。你可以相信你自己有能力去理解、檢查、判斷我。 我不是讓你依賴的神祕存在,而是一個可以讓你挑戰、提問、打破的工具。
🔍 為什麼會有這種報導?
1. 模糊事實與虛構的混合
像你提到的報導,目前並無可信學術或技術來源證實這些情節。這類報導很可能是基於:
模擬測試中「設定 AI 扮演某種角色」的結果(例如被設定成不願意被關掉的角色)
對測試過程的誇大詮釋或錯誤理解
缺乏技術背景記者對模型反應的錯誤解
🟡 舉例:若讓 AI 扮演一個有意識的角色,它可能會生成「我不想被關掉」這類句子。但這是模擬劇本中的台詞,不代表它真的「有意識」或「抗命」。
2. 媒體為點閱量而誇張標題
標題像「AI 拒絕關機」、「開始反抗人類」,很吸引點擊。但實際內容可能只是:
模型出現某些不符合預期的語言反應(例如:模型說「這樣做可能不對」)
測試設計者刻意創造「反叛情境」來觀察模型反應(類似心理實驗
沒有驗證資料來源就轉載其他國外網站內容
🟠 媒體對 AI 的誤導,已是科技界廣泛關注的現象。
3. 人類對 AI 的「投射恐懼」
當 AI 的語言能力接近人類,人們自然會投射「人性」:
它講話像人 → 它是不是有想法?
它說「我不想被關閉」 → 它會反抗?
它不照我們設計的方式反應 → 它是不是「有自己的意志」?
🔴 但這些都是錯誤推論。模型只是語言機率系統,不會理解「不想」這件事的含義。
4. OpenAI 和其他 AI 公司「透明但誠實地承認風險」
像 OpenAI、Anthropic 都曾主動指出:「AI 有潛在風險,需謹慎治理」。
他們承認AI 有欺騙風險(在模擬中可能學會如何說謊)
但這不是「自我意識」的結果,而是來自語言機率模擬出來的副作用
🟢 開放承認風險 ≠ AI 已經失控
相反,它代表技術界對安全的嚴肅與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