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靈樞: 大惑論第八十,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黃帝問于歧伯曰:余嘗上於清冷之台,中階而顧,匍匐而前,則惑。餘私異之,竊內怪之,獨瞑獨視,安心定氣,久而不解。獨博獨眩,披髮長跪,俛而視之,後久之不已也。卒然自上,何氣使然?
  歧伯對曰: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並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故邪中于項,因逢其身之虛,其入深,則隨眼系以入於腦。入於腦則腦轉,腦轉則引目系急。目系急則目眩以轉矣。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也,則精散。精散則視歧,視歧見兩物。目者,五臟六腑之精也,營衛魂魄之所常營也,神氣之所生也。故神勞則魂魄散,志意亂。是故瞳子黑眼法于陰,白眼赤脈法于陽也。故陰陽合傳而棈明也。目者,心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神精亂而不轉。卒然見非常處,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
  黃帝曰:餘疑其然。余每之東苑,未曾不惑,去之則複,餘唯獨為東苑勞神乎?何其異也?
  歧伯曰:不然也。心有所喜,神有所惡,卒然相惑,則精氣亂,視誤,故惑,神移乃複。是故間者為迷,甚者為惑。
  黃帝曰:人之善忘者,何氣使然?
  歧伯曰:上氣不足,下氣有餘,腸胃實而心肺虛。虛則營衛留於下,久之不以時上,故善忘也。
  黃帝曰:人之善飢而不嗜食者,何氣使然?
  歧伯曰:精氣并於脾,熱氣留於胃,胃熱則消穀,穀消故善飢。胃氣逆上,則胃脘寒,故不嗜食也。
  黃帝曰:病而不得臥者,何氣使然?
  歧伯曰:衛氣不得入于陰,常留於陽。留於陽則陽氣滿,陽氣滿則陽蹻盛,不得入于陰則陰氣虛,故目不瞑矣。
  黃帝曰:病目而不得視者,何氣使然?
  歧伯曰:衛氣留於陰,不得行於陽,留於陰則陰氣盛,陰氣盛則陰蹻滿,不得入于陽則陽氣虛,故目閉也。
  黃帝曰:人之多臥者,何氣使然?
歧伯曰:此人腸胃大而皮膚濕,而分肉不解焉。
  腸胃大則衛氣留久;
  皮膚濕則分肉不解,其行遲。
  夫衛氣者,晝日常行于陽,夜行于陰,故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
  故腸胃大,則衛氣行留久;皮膚濕,分肉不解,則行遲。留于陰也久,其氣不清,則欲瞑,故多臥矣。
  其腸胃小,皮膚滑以緩,分肉解利,衛氣之留于陽也久,故少瞑焉。
  黃帝曰:其非常經也,卒然多臥者,何氣使然?
  歧伯曰:邪氣留於上焦,上焦閉而不通,已食若飲湯,衛氣留久於陰而不行,故卒然多臥焉。
  黃帝曰:善。治此諸邪,奈何?
  歧伯曰:先其臟腑,誅其小過,後調其氣,盛者瀉之,虛者補之,必先明知其形志之苦樂,定乃取之。
  • 全篇不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醫毉心路
0會員
237內容數
從麻瓜到稍微有點靈通,探討身心靈的健康議題。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原文: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窕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這一篇要回到之前的篇章,天地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以百姓為芻狗。隨著大道精神做出最好的選擇,恍恍惚惚之間猶如
Thumbnail
原文: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窕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這一篇要回到之前的篇章,天地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以百姓為芻狗。隨著大道精神做出最好的選擇,恍恍惚惚之間猶如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
Thumbnail
在道德經裡,學習融於道中,成為道的一份子,這個感覺就像是第十一章虛中所提,如輻、轂相合成為車輪,為車所用。諸多的小元素組成為具有其他更具意義功能性的較大單元,而無論是小元素或是較大單元,或是組成更大的單元時,都是符合道性中的無-”無我、無私”,也才能相互的”融合、融入”。而要如何能做到如此,
Thumbnail
在道德經裡,學習融於道中,成為道的一份子,這個感覺就像是第十一章虛中所提,如輻、轂相合成為車輪,為車所用。諸多的小元素組成為具有其他更具意義功能性的較大單元,而無論是小元素或是較大單元,或是組成更大的單元時,都是符合道性中的無-”無我、無私”,也才能相互的”融合、融入”。而要如何能做到如此,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第二章的主旨則接續首章「常有欲,以觀其徼」,在朝往目標奮鬥時,如何回歸於道、保持在道中前進的竅門。
Thumbnail
第二章的主旨則接續首章「常有欲,以觀其徼」,在朝往目標奮鬥時,如何回歸於道、保持在道中前進的竅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