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理性與那位媽媽的眼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兩週前,我在大學一門關於人生與易經的選修課上,老師播了一部電視劇的片段,故事很簡單也很沉重:

一個曾殺害兩人的犯人,因為腎臟衰竭命在旦夕,被送到醫院等待換腎。另一邊,一位因腦部結構脆弱、輕微碰撞導致腦出血的女孩,在搶救後進入了無法挽回的腦死狀態。

劇情走到這裡,其實已經預告了會發生什麼:

女孩的父母需要決定,是否要將器官捐贈給這位殺人犯。




就在那個母親掙扎著拒絕的時候,老師按下了暫停,他看著我們說:「你們看這裡,這位母親是不是對殺人犯有貼標籤、歧視的想法?」

語氣不是疑問,而像是一種暗示:「這樣想是不對的,我們應該要寬容、不貼標籤。」

但我坐在那邊,聽完老師那句話,腦中卻冒出一句話:你真的理解那個母親的想法和情緒嗎?

她的女兒才剛被宣判腦死,生命走到終點。然後她必須面對的是,把女兒的器官給一個曾殺害他人的人。

這不是「貼不貼標籤」的問題,而是人之常情,是最真實不過的痛與矛盾。




那個殺人犯,當然不是天生如此。

他之所以成為殺人犯,也許是他人生中某段崩壞的故事,造成一連串無力與失控的結果。

我相信,沒有哪個人是想要走到這一步的,也沒有哪對父母希望自己養出一個被社會唾棄的人。

但,理解一個人的墮落,並不等於你就能馬上原諒他的所作所為,尤其是在那麼脆弱的時刻。


老師把話說得太簡單了。他把一段人性的拉扯濃縮成一句社會道德評判,好像「不願捐贈」就是一種道德錯誤。

但現實裡的人心,不是這樣運作的。




這部劇的後續讓我很有感觸。

那位母親在醫院的走廊上,看到那位殺人犯的母親,跪倒在病房門外,哭得撕心裂肺。她不是為自己的兒子求情,而是一個母親,在看著自己的孩子命懸一線時,毫無辦法的崩潰。

那一刻,女孩的母親彷彿也明白了:

即使是殺人犯,也仍是某個母親的孩子。

而那個母親,也不是要為自己孩子的錯誤辯解,而只是…也不想失去他。




最後,她選擇了捐出女兒的器官,讓那位犯人活了下來,也讓其他病患得到了重生的機會。

劇情最後,當醫護人員列隊送別這位器官捐贈者,那一幕我真的沉默了。

這不是一場道德勝利,而是極度痛苦後的內心和解,是在理解與人性之中,一種說不出對錯的選擇。




回到課堂,我對老師的解讀感到很空洞。

他不是完全沒有說出一些看似「深刻」的話,比如:「在這個情況下,這個人不見得就是壞人。」

聽起來像是站在一種比較理性的角度。但問題是,他說完這句話後,然後呢?沒有了。

他沒有帶著我們更深入地看見人性多重的層次,也沒有讓我們反問自己:如果今天是我,我能做出什麼選擇?

他只是停留在一種「我說的才是你該知道的」那種語氣上,像是一位道德老師,而不是一個願意陪我們一起探索人性的引路人。

他說話總是很快的過去,語氣裡有一種難以形容的「隨便感」,同時又夾雜著某種評判,好像你不點頭附和,就代表你不夠成熟、不夠開放、不夠「有思想」。




這讓我聯想到以前,在學校也有不少老師也是這樣的。

他們不是壞人,也許說話很溫柔,也許很會理性分析問題,但他們不自覺的站在一個「救世主」的位置上,好像他們是在「拯救」學生,給我們答案、給我們方向,但卻忘了:我們不是等待被拯救的人。

我們是需要被傾聽、被信任與同行的個體。

我們可以迷惘、可以掙扎,但我們需要的是一個能陪我們走過問題的老師,而不是牽著繩子走在前面,說「這條路才是對的」的主人。




教育不該只是輸出答案,更不是用標籤來教我們什麼才叫「正確的想法」。教育應該是一段互相理解、互相靠近的過程,在那些灰色地帶中,一起找出自己的方向。

真正的思考,不是只會快速分類,而是能夠停下來一下,去理解每一個決定背後的人性、故事與痛苦。




這一課,我沒有從老師身上學到太多,但我從那位母親的猶豫與選擇中,看見了人性的重量。

也更確定我想成為的那種教育者、父母、朋友、同學,又或是老闆、上司、員工,甚至是陌生人:

不是指引別人該怎麼想的人,而是靜靜坐在旁邊,陪他們走過困難、相信他們自己能做出選擇的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創新者的困境
1會員
7內容數
林晨進入育英高中,面對嚴苛校規與壓抑。他從順從到覺醒,與張浩然、小雅組成團隊,挑戰傳統教育。高一適應,高二衝突,高三抗爭,這是一場成長之旅:在規範中尋找自我,在壓抑中點燃創新。跨越 2024-2027,揭露教育的局限,開啟希望。
創新者的困境的其他內容
2025/05/17
從國中開始,我逐漸擁有更多自主權,也在一次次選擇與對話中體會到「信任」的力量。爸媽從不用限制控制我,而是用理解與陪伴支持我的決定。升學、休學、買電腦,甚至犯錯時,他們給的是空間,不是責備。手機從來不是問題,真正關鍵是:孩子要學會負責,就得先被給予選擇與承擔後果的機會。信任,是責任感的起點。
2025/05/17
從國中開始,我逐漸擁有更多自主權,也在一次次選擇與對話中體會到「信任」的力量。爸媽從不用限制控制我,而是用理解與陪伴支持我的決定。升學、休學、買電腦,甚至犯錯時,他們給的是空間,不是責備。手機從來不是問題,真正關鍵是:孩子要學會負責,就得先被給予選擇與承擔後果的機會。信任,是責任感的起點。
2025/05/16
在面對學生使用手機的問題時,教育部選擇以「集中保管」作為對策,卻忽略了學生沉迷背後更深層的心理與制度性困境。真正該反思的不是手機,而是我們是否曾給學生一個值得專注與成長的學習環境。教育的失能,不該用沒收手機來粉飾太平。
2025/05/16
在面對學生使用手機的問題時,教育部選擇以「集中保管」作為對策,卻忽略了學生沉迷背後更深層的心理與制度性困境。真正該反思的不是手機,而是我們是否曾給學生一個值得專注與成長的學習環境。教育的失能,不該用沒收手機來粉飾太平。
2025/05/13
你以為校規是為了紀律,其實它們只是用來控制。我曾就讀一所以「管理」為名的高壓學校,經歷了連外套該不該穿、書包怎麼背都被規定的日子。這不是教育,是壓迫。在這篇文章裡,我回顧那段扼殺思考與尊嚴的經歷,並探討:當教育失去對人的信任,它還剩下什麼?如果你也曾在體制中感到窒息,這篇寫給你。
2025/05/13
你以為校規是為了紀律,其實它們只是用來控制。我曾就讀一所以「管理」為名的高壓學校,經歷了連外套該不該穿、書包怎麼背都被規定的日子。這不是教育,是壓迫。在這篇文章裡,我回顧那段扼殺思考與尊嚴的經歷,並探討:當教育失去對人的信任,它還剩下什麼?如果你也曾在體制中感到窒息,這篇寫給你。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台灣對於殺人犯的了解甚少,更別說連環殺人犯或是極度偏激有心理障礙的人 所以這部戲裡許多要展示心理扭曲的片段其實帶入感或驚悚感是不足的 然而對於母愛或父愛扭曲心態的描繪,那是...刻骨銘心、沒齒難忘 一如第一季的風格,他們用著血腥與令人反胃的畫面刻畫現場的斑駁與不堪 相比所有年長的演員...
Thumbnail
台灣對於殺人犯的了解甚少,更別說連環殺人犯或是極度偏激有心理障礙的人 所以這部戲裡許多要展示心理扭曲的片段其實帶入感或驚悚感是不足的 然而對於母愛或父愛扭曲心態的描繪,那是...刻骨銘心、沒齒難忘 一如第一季的風格,他們用著血腥與令人反胃的畫面刻畫現場的斑駁與不堪 相比所有年長的演員...
Thumbnail
當子女發生重大事故時,無論是被傷害還是傷害別人,為人父母的在第一時間往往義無反顧的站在孩子這一邊,可置理智、道德、規範於度外,可拿名聲、操守、性命來交換--這種不理性的行為模式,源自於親子間純粹天然的情感,但卻可能走火入魔。最近在Netflix上架的台劇《誰是被害者2》將這個現象發揮得淋漓盡致……
Thumbnail
當子女發生重大事故時,無論是被傷害還是傷害別人,為人父母的在第一時間往往義無反顧的站在孩子這一邊,可置理智、道德、規範於度外,可拿名聲、操守、性命來交換--這種不理性的行為模式,源自於親子間純粹天然的情感,但卻可能走火入魔。最近在Netflix上架的台劇《誰是被害者2》將這個現象發揮得淋漓盡致……
Thumbnail
悲劇發生的原因從來就不是戲劇感興趣的部分,觀眾要看的是角色如何滿負傷痕繼續活著。失去,同時獲得。生命從來沒有真正的微不足道。這是一部女演員的故事。
Thumbnail
悲劇發生的原因從來就不是戲劇感興趣的部分,觀眾要看的是角色如何滿負傷痕繼續活著。失去,同時獲得。生命從來沒有真正的微不足道。這是一部女演員的故事。
Thumbnail
如同這部劇的重點台詞-「你的意識決定了你存在的宇宙」,你的觀點也決定了你對這部作品和人物的看法
Thumbnail
如同這部劇的重點台詞-「你的意識決定了你存在的宇宙」,你的觀點也決定了你對這部作品和人物的看法
Thumbnail
台女,您有一則語音留言……現在播放。 如果有人要殺你,你要殺了他還是自殺呢? 畢竟他們說,如果你並非死於天災,那你不是自殺就是他殺。 什麼?一切都是陰謀? 那你下次找個天災級的人物交往吧? 這樣你會死得很平凡。 我想,雖然你可能有點不自由,但不會死去。 請好好享受活著唯一有的樂趣,感受震顫。
Thumbnail
台女,您有一則語音留言……現在播放。 如果有人要殺你,你要殺了他還是自殺呢? 畢竟他們說,如果你並非死於天災,那你不是自殺就是他殺。 什麼?一切都是陰謀? 那你下次找個天災級的人物交往吧? 這樣你會死得很平凡。 我想,雖然你可能有點不自由,但不會死去。 請好好享受活著唯一有的樂趣,感受震顫。
Thumbnail
人生岔路口的抉擇,有時連自己也不一定清楚原因。
Thumbnail
人生岔路口的抉擇,有時連自己也不一定清楚原因。
Thumbnail
母親為了找出殺害女兒的真兇,她一次又一次站在人生的分岔口,作出一次比一次極端的選擇,最終踏上了一條不歸路。此劇以母親的痛與選擇為主軸,探討了現實生活中的家庭問題,母子之間的糾葛,以及母愛與內疚等情感。
Thumbnail
母親為了找出殺害女兒的真兇,她一次又一次站在人生的分岔口,作出一次比一次極端的選擇,最終踏上了一條不歸路。此劇以母親的痛與選擇為主軸,探討了現實生活中的家庭問題,母子之間的糾葛,以及母愛與內疚等情感。
Thumbnail
#若是為人父母的觀看以下作品時,務必要咬緊牙根,默念三遍,這不過是一齣影視劇!!!然後小心不要砸壞自家3C產品,希望各位強心臟們可以完食整部作品(喂 1.《媽媽別哭》 這是2012年的韓國電影。 女主角在學校被數名男同學強暴,但由於都是未成年,主角媽媽對他們無可奈何,一點辦法也沒有。
Thumbnail
#若是為人父母的觀看以下作品時,務必要咬緊牙根,默念三遍,這不過是一齣影視劇!!!然後小心不要砸壞自家3C產品,希望各位強心臟們可以完食整部作品(喂 1.《媽媽別哭》 這是2012年的韓國電影。 女主角在學校被數名男同學強暴,但由於都是未成年,主角媽媽對他們無可奈何,一點辦法也沒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