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校規,不配被稱為教育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我已經高中畢業快一年了,但感覺我從沒真正離開過那個壓抑的校園。

直到現在大學,每當坐在教室窗邊、每當我經過整齊排隊的學生隊伍,我還是會瞬間被拉回那段呼吸都困難的日子。

我以前就讀XX高工。那是一間看起來重視紀律,實際上卻以控制為名,進行精神壓迫的學校。雖然看起很浮誇,但卻是我的真實感受…

在那裡,「違規」是學生的日常,「懲罰」是校方的反制,而「人權」?那是個笑話。

不能把外套掛在椅背上,放學後不能把書留在抽屜裡,不能在午休時間做任何除了「趴下」以外的事情。

男生瀏海要眉上一公分、鬢角要修乾淨,制服要紮進褲子,皮鞋襪子要是黑的,體育服要配全白襪子和鞋,週一到週四背側背包,週五背後背包,錯一樣輕則扣班級榮譽分數,重則記警告。甚至天氣冷也不能穿外套進校園,只因為還沒換季,只能等進了教室再穿。

你說這是紀律?我說這是荒謬。

(還有很多隱性瑣碎的規則,很難一一列舉。文章最後有更詳細的列出部分規範)


學校不該管學生?

看到這裡,我知道你可能在想什麼,你可能會說:「有些規定看起來很合理啊?」、「你有沒有想過老師管理的困難?」、「都不要規定學校不就一團亂?」、「學生不乖還不能管了?」

來看一些很小的例子,「上課不能手撐頭」、「移動時要排隊」、「午休要安靜」,聽起來好像也沒什麼。但這正是最可怕的地方:

我們被教育得太習慣從「管理者視角」看待一切,卻忘了學生本來就是活生生的人。

學生為什麼那麼難管?

因為我們從小到大,都沒有真正被教導「如何為自己做選擇」,也沒被教導「如何對自己負責」。我們只是被要求服從、被懲罰、被貼上「乖或不乖」的標籤。

於是當一個人連「我為什麼要這麼做」都還沒搞清楚時,就被逼著去做,這樣的順從是空洞的,也根本不會轉化成內在的自律。

這些校規的問題,不在於它的內容合不合理,而是它的出發點從來都不是「教導」,而是「控制」。

我們不是在學習做人處事,我們只是在學會被命令。
不是在學會如何成為自己,而是在學會如何成為他們想要的樣子。

話說回來。

當我嘗試提出異議,提醒老師這些規定早已踩在法律邊緣,違反教育基本法,甚至拿出憲法時,我發現是我太天真了,我得到的回應是:

「學生哪來人權?你是未成年人,又不是成年人。」但他們另一面,又說把我們當準成人看待(?

甚至還有人說:「軍人、學生本來就沒有人權,被管是應該的。」

這些話我永遠記得,像刀一樣插在我心裡。因為在那段時間,我真的覺得我快不能呼吸了。壓抑到會胸悶,星期日晚上會乾嘔,甚至在學校裡情緒起伏大到像坐雲霄飛車。

這不是誇張,而是一段我現在都不願多回想的黑暗歲月。

學校這套制度,不是紀律,而是一套毫無信任的監管機制。

學生不被視為人,而像是等待被塑形的塑膠原料;這些校規不是為了教育,而是為了方便管理;不是為了讓我們成長,而是為了讓學校維持表面上的「整齊」與「榮譽」。

代價是什麼?

是學生的精神崩潰,是創造力的扼殺,是我們對學習、對自我價值的徹底迷失。

當我們做出一個合法、符合倫理道德、不影響任何人的自我選擇,但不合他們「口味」時,老師會說:

「那你就不要待在這間學校。」於是我又學到了新的一課:不是非對即錯的邏輯,也不是以法律或正義為依據,而是權力說了算。

所謂的「教育」,應該是引導學生思考、尊重每個人的差異與節奏,讓他們從內在驅動去學習與成長。不是靠服裝儀容管理、班級連坐制度和行為模板來壓制人的個性。

我覺得最荒謬的還是「班級榮譽分數」,根本就是玩弄人心的集體連坐工具。

學生之間被迫相互監控、相互指責,只為了讓班級不要被扣分。你不是因為認同規定而遵守,而是因為你怕害到全班。

自稱「教育者」,卻把學生當成軍人,把學校用軍營的制度來管理。

這哪裡是教育?這是粗暴包裝過的獄政邏輯,怪不得有人說畢業即出獄

我現在回過頭來看

發現我當年(其實也沒過很久)其實不是一個「難管教」的學生,我只是太早開始思考、太早發現不對勁。我挑戰的不是老師,而是那一整套把人變成機器、連老師都無法違抗的體制。

我知道很多人也曾跟我一樣,只是他們選擇了忍氣吞聲,而我選擇了反擊,哪怕晚了一點,但我不想再壓抑下去了。

這些校規,不配被稱為教育。

它們只是讓一整代年輕人失去思考力、失去創造力、失去內心聲音的工廠。

這篇文章,獻給所有曾在教育體制中被扼殺的人。

也獻給那個曾經被逼著把外套塞進抽屜、把瀏海剪到眉上一公分、連課桌椅都要排成標準樣式,卻還試圖掙扎著思考「什麼是教育」的我。

教育應該是為人服務,而不是為體制服務。

我會用我的聲音,從外面一點一滴把那片壓迫的牆打穿。

你們曾經壓住我們的聲音,現在,該我們說話了。



XX高工行為規範整理

只要涉及到團體的規定,通常都會扣班級榮譽分數,有些是班級榮譽分數跟警告並行的。部分個人行為也可能綁架到團體上,甚至都不敢把被記警告的具體原因記錄在系統。

包括但不限於:

  1. 外套不得掛在椅背上。(?
  2. 放學後抽屜內除衛生紙、隔板外不得留任何物品。
  3. 不在教室上課時,課桌椅須排列整齊,後背包放椅子上,側背包掛桌邊,燈與門窗須全關。
  4. 排隊移動時須兩列對齊,禁止交談。學校規定老師必須全程跟隨管控。
  5. 聽講座時須保持完全安靜,連小聲討論都不允許。
  6. 靠椅子時須輕拿輕放,連防震演習演習也是(我們因此重複做了很次)。
  7. 上課不得手撐頭或半趴,沒睡覺也不行。

午餐與午休規定

  1. 團膳每學期指定負責打菜的同學。
  2. 盛飯菜時從後門出去,盛完後從前門回教室。每人只能盛一次,吃不夠不得加菜。
  3. 午休時全員須趴下休息,禁止從事其他活動。

服裝與儀容規範(重災區)

  1. 天氣寒冷但未換季前,外套不得穿進校園,進入教室後可穿,違規記警告一支並扣班級榮譽分數。
  2. 制服要求:男生制服須搭配黑色襪子與非尖頭皮鞋。制服須紮進褲子並繫上校製皮帶。
  3. 體育服要求:穿體育服時須搭配全白鞋與白色襪子,違規記警告一支並扣班級榮譽分數。
  4. 每月儀容檢查:
    - 每月月初全面檢查服儀,重點為頭髮:不得染燙、使用髮膠;男生瀏海須高於眉毛1公分,側邊理短,鬢角修整。
    - 不定期檢查白鞋清潔度,鞋子不得有髒污。
    - 違規者每人扣班級榮譽分數1分。
  5. 書包規定:週一至週四須背校製側背書包,週五須背校製後背包,違規記警告一支並扣班級榮譽分數。
  6. 升旗時須戴校製帽子,班上少戴一個扣1分。

日常作業與到校時間

  1. 聯絡簿作業:每天須寫國內外新聞各一篇,並附每日心得(規定字數)。
  2. 到校要求:最早上課開始時間為8:00(教育部規定),學校卻規定早自修為7:30,又要求7:00到校打掃(雖然沒強制,但每天騷擾你為什麼晚到)。
  3. 進校門時須在門口洗手槽洗手後,並自備手帕,未備者記警告一支並扣班級榮譽分數。

如果你看完這些規定,覺得好像有些很合理。也不怪你,我只能罰你再看一次我的文章了。建議從「學校不該管學生?」段落重新開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創新者的困境
1會員
8內容數
林晨進入育英高中,面對嚴苛校規與壓抑。他從順從到覺醒,與張浩然、小雅組成團隊,挑戰傳統教育。高一適應,高二衝突,高三抗爭,這是一場成長之旅:在規範中尋找自我,在壓抑中點燃創新。跨越 2024-2027,揭露教育的局限,開啟希望。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班級裡的學生來自四面八方。 這廝律己甚嚴,又有完美主義,師長稍給多一點期許,就會自行再對自己加倍奉還,弄得天天壓力山大,心焦身累! 那廂海闊天空,從不虧待自己,師長稍沒叮嚀些成績,就會自行滿山滿野不見人影,弄得可能三年下來拿不到畢業證書! 這廝和那廂全都混在同一個班裡,這到底該如何給他們"恰當
Thumbnail
班級裡的學生來自四面八方。 這廝律己甚嚴,又有完美主義,師長稍給多一點期許,就會自行再對自己加倍奉還,弄得天天壓力山大,心焦身累! 那廂海闊天空,從不虧待自己,師長稍沒叮嚀些成績,就會自行滿山滿野不見人影,弄得可能三年下來拿不到畢業證書! 這廝和那廂全都混在同一個班裡,這到底該如何給他們"恰當
Thumbnail
【教育與指責】   只要是學生犯錯,總是會有人大聲嚷嚷,要加重處分,讓其不敢再犯,而一般人也是保持這樣的想法,原因很簡單,這樣的處理方式最簡潔有力,並且可以讓人看到有在做事,也可以讓犯錯的人得到教訓,何樂而不為?   若是仔細一想,就會發現問題很多,通常得到教訓和處罰時,我們真的是會痛定思痛?
Thumbnail
【教育與指責】   只要是學生犯錯,總是會有人大聲嚷嚷,要加重處分,讓其不敢再犯,而一般人也是保持這樣的想法,原因很簡單,這樣的處理方式最簡潔有力,並且可以讓人看到有在做事,也可以讓犯錯的人得到教訓,何樂而不為?   若是仔細一想,就會發現問題很多,通常得到教訓和處罰時,我們真的是會痛定思痛?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有許多亂象是由政府不當政策造成。這篇文章裡的三則漫畫就反映了教育部一邊高喊「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口號,一邊反其道而邊的荒謬。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有許多亂象是由政府不當政策造成。這篇文章裡的三則漫畫就反映了教育部一邊高喊「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口號,一邊反其道而邊的荒謬。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Thumbnail
【你有教育專業嗎?】 「我們是充滿愛的教育,但不是愛的教育。」充滿愛的教育有原則和界線,而非無止境的包容。原來在缺乏專業之下,愛的教育會變成以愛為名的教育,我回想起過往總會過度討好、過度同理學生,因此當學生不如我所預期時,我會陷入對自己的極度失望。其實,靠著熱情與直覺去對待孩子是危險的。
Thumbnail
【你有教育專業嗎?】 「我們是充滿愛的教育,但不是愛的教育。」充滿愛的教育有原則和界線,而非無止境的包容。原來在缺乏專業之下,愛的教育會變成以愛為名的教育,我回想起過往總會過度討好、過度同理學生,因此當學生不如我所預期時,我會陷入對自己的極度失望。其實,靠著熱情與直覺去對待孩子是危險的。
Thumbnail
不寫作業,我不知道從哪裡可以看出我是個壞學生。
Thumbnail
不寫作業,我不知道從哪裡可以看出我是個壞學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