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失能,不能用「沒收手機」來掩蓋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我前一腳才發表對高中校規的看法(這些校規,不配被稱為教育),後一腳就看到這麼令人感到悲哀的新聞:《高中以下學生入校擬集中保管手機 教育部長:9月新學期起實施》

看到這則新聞,我的第一反應不是生氣,而是感到一種很深沉的無力感。我們的教育,怎麼又選擇了一個最表面的方式,來回應最深層的問題?

我知道,這項政策背後的推動者,未必真的無腦或冷酷。

許多教育者,其實也是在制度下被壓得喘不過氣的人。他們可能已經筋疲力盡,不得不用這種「技術性手段」來換取一點秩序感。但這樣的手段真的能解決學生沉迷手機、無法專注學習的根本問題嗎?

說白了,不是手機毀了學生的專注力,而是這個體制從來沒有給學生一個「想要專注」的理由。




我一直認為,學生能不能夠反思自己、對自己負責,其實家庭教育才是最關鍵的一環。

如果一個孩子連最親近、最該信任的父母,都無法建立起真正的對話與信任關係,那學校老師能做的真的有限。更何況,「大多數」的老師也未必有這樣的意識與能力去引導孩子,他們只看得到孩子表面的行為,看不見背後的情緒與困惑。




新聞中說,有 90% 的高中生不支持這項政策。

這不意外,因為高中生理應已經有能力掌握自己的人生了。但我們卻看到,「大部分」高中生依然像個被動的國小生,缺乏自我反思、無法分辨慾望與選擇之間的界線,甚至不懂得尊重師長與為自己負責。問題是:

這真的是他們的錯嗎?我不這麼認為。

這是長期「為你安排好一切」的教育體制、缺乏信任與理解的家庭環境,一點一滴造成的結果。當孩子從小只能被迫遵守規則、被量化評價,他們怎麼可能學會選擇?怎麼可能學會自律?如果教育從來沒讓一個人感受到自己的「選擇是有價值的」,那他又怎麼會相信負責是有意義的?




手機不是罪魁禍首,它只是讓我們看見學生內在世界的空洞、焦慮與逃避。而我們卻急著蓋上一塊布、把手機鎖起來,好讓一切看起來「比較正常」。

但那不是真正的教育,那只是維持秩序的幻覺。

如果我們真的關心學生,我們要做的不是集中保管他們的手機,而是給他們一個值得放下手機的世界。一個有對話、有信任、有自由的學習環境。 一個讓他們知道「我不是為了考試而活,我是為了找到自己而活」的學校。

這才是教育應該給的,而不是更多限制、更少信任。




看到這裡的你,如果還是覺得學生就是要管,我已經知道你會怎麼想了,可以看我上一篇文章這些校規,不配被稱為教育中「學校不該管學生」的段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創新者的困境
1會員
8內容數
林晨進入育英高中,面對嚴苛校規與壓抑。他從順從到覺醒,與張浩然、小雅組成團隊,挑戰傳統教育。高一適應,高二衝突,高三抗爭,這是一場成長之旅:在規範中尋找自我,在壓抑中點燃創新。跨越 2024-2027,揭露教育的局限,開啟希望。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班級裡的學生來自四面八方。 這廝律己甚嚴,又有完美主義,師長稍給多一點期許,就會自行再對自己加倍奉還,弄得天天壓力山大,心焦身累! 那廂海闊天空,從不虧待自己,師長稍沒叮嚀些成績,就會自行滿山滿野不見人影,弄得可能三年下來拿不到畢業證書! 這廝和那廂全都混在同一個班裡,這到底該如何給他們"恰當
Thumbnail
班級裡的學生來自四面八方。 這廝律己甚嚴,又有完美主義,師長稍給多一點期許,就會自行再對自己加倍奉還,弄得天天壓力山大,心焦身累! 那廂海闊天空,從不虧待自己,師長稍沒叮嚀些成績,就會自行滿山滿野不見人影,弄得可能三年下來拿不到畢業證書! 這廝和那廂全都混在同一個班裡,這到底該如何給他們"恰當
Thumbnail
【教育與指責】   只要是學生犯錯,總是會有人大聲嚷嚷,要加重處分,讓其不敢再犯,而一般人也是保持這樣的想法,原因很簡單,這樣的處理方式最簡潔有力,並且可以讓人看到有在做事,也可以讓犯錯的人得到教訓,何樂而不為?   若是仔細一想,就會發現問題很多,通常得到教訓和處罰時,我們真的是會痛定思痛?
Thumbnail
【教育與指責】   只要是學生犯錯,總是會有人大聲嚷嚷,要加重處分,讓其不敢再犯,而一般人也是保持這樣的想法,原因很簡單,這樣的處理方式最簡潔有力,並且可以讓人看到有在做事,也可以讓犯錯的人得到教訓,何樂而不為?   若是仔細一想,就會發現問題很多,通常得到教訓和處罰時,我們真的是會痛定思痛?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有許多亂象是由政府不當政策造成。這篇文章裡的三則漫畫就反映了教育部一邊高喊「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口號,一邊反其道而邊的荒謬。
Thumbnail
在教育現場有許多亂象是由政府不當政策造成。這篇文章裡的三則漫畫就反映了教育部一邊高喊「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口號,一邊反其道而邊的荒謬。
Thumbnail
當前的教育問題很多,根源是來自整個教育團隊彼此並不是一個系統。 從教育部、局處、學校到教室,從部長、局處長、校長到師長;之間的連動並不是互相倚賴、和諧互動的系統關連,而是一種上下層屬的官僚關係。 而因為「教育行政機關」變成是「教育機關」的「上級」,所以部局處對學校可以有無止盡的不須協商的任務交派
Thumbnail
當前的教育問題很多,根源是來自整個教育團隊彼此並不是一個系統。 從教育部、局處、學校到教室,從部長、局處長、校長到師長;之間的連動並不是互相倚賴、和諧互動的系統關連,而是一種上下層屬的官僚關係。 而因為「教育行政機關」變成是「教育機關」的「上級」,所以部局處對學校可以有無止盡的不須協商的任務交派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Thumbnail
不寫作業,我不知道從哪裡可以看出我是個壞學生。
Thumbnail
不寫作業,我不知道從哪裡可以看出我是個壞學生。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中生打老師事件的背後教育政策與問題,分析了特教生與一般生上課、校園霸凌以及教師對特教學生的疑慮等議題。提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應承擔更多責任,恢復特教班與普通班,特教生應由特教老師負責教導與輔導。文章討論了學校教育不負責任的態度及對特教與一般生的整合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中生打老師事件的背後教育政策與問題,分析了特教生與一般生上課、校園霸凌以及教師對特教學生的疑慮等議題。提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應承擔更多責任,恢復特教班與普通班,特教生應由特教老師負責教導與輔導。文章討論了學校教育不負責任的態度及對特教與一般生的整合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