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完了"失控的焦慮世代"這本書,總結來說,我覺得身為政府、科技公司、學校以及家長必須立刻採取行動,雖然不期望馬上會有成效,但我認為這場社會實驗已經充分展現了結果,過度保護的現實世界以及過度放任的虛擬世界,這樣以手機等數位設備為主的童年可能導致Z世代的心理健康危機。
首先面對大幅上升的心理疾病數量,可能會想說"是不是因為現代年輕人更加了解心理疾病?”導致黑數被發現,不過作者也引用了因自傷送到急診室的數量、自殺率等不會因為黑數而掩蓋掉的數據證實在2010年後,也就是智慧型手機開始流行的年代,Z世代的年輕人得到心理疾病的比例大幅增加。
再來,為什麼會造成這個現象,書中有詳細的描述原因我有點懶的講可以自己去詳讀,總而言之就是,部分科技公司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而不斷的讓道德邊界模糊,明知這麼做可能會有問題但選擇忽視,導致現在這樣的狀況。
最後,為什麼科技公司有這個機會可以餵給年輕人這樣讓人上癮的東西,最根本的原因其實是媒體過於集中報導罕見但衝擊性的事件,導致父母不敢放手讓孩子體驗外面的世界,即使外面的危險程度跟以前一樣甚至更安全,許多家長出於保護孩子的本能,選擇讓孩子待在室內,這樣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也可能無意間讓孩子錯失了可以在現實當中成長的機會。
因此,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作者也有提供明確的建議,幾歲到幾歲建議做什麼這樣,要濃縮結論的話大概就是要做這四件事情:
- 高中之前不使用智慧型手機
- 16歲以前不使用社群媒體
- 校園禁用手機
- 大幅增加自由自在玩耍(無大人監護),以及放手讓孩子獨立
which現在教育部正在做的正是第三點,但如果只禁用手機而不讓學生更多的時間參與現實中的活動,只會讓表面上的問題被控管,而並不會真正解決學生與科技的關係問題。
這並不是任何特定一個人/一群人所需要承擔的責任,這是政府、科技公司、學校、家長乃至整個社會都需要一起努力的運動,如果想要讓我們的下一代有更加健康的童年,試著放下手機,擁抱現實的世界,多與人面對面互動,出去走走,守護那個好好玩耍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