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lcome to Return to Light — the journey of becoming who you truly are.
歡迎來到回光養成系,一起找回自己的光,養成幸福的生活。
前言
給母胎單身的你,或想更了解這段旅程的你和妳。
每個人的交友故事都不盡相同,如果你也在某個瞬間感到共鳴,歡迎留言或私訊與我分享。
相信我們的故事,能讓彼此不再孤單。
延伸閱讀:
【自我成長|療癒日記|人際關係】母胎solo的交友嘗試
【自我成長|療癒日記|人際關係】母胎solo的交友嘗試 Part 2
此篇文章創作於2025年5月14日,又推進了一年,後續不再強調時間線。
🌿 過去的密集交友:心累的啟示
一年前,我曾全心投入交友,用三個月時間認真認識新朋友。那段日子,我與30~50人聊過天(印象中),真正見面的有5位如今大多數已無聯繫,一部分是我主動閉關,另一部分則是因為——心累。
心累的不是沒結果,而是過程本身,除了外型不是我的喜好外,許多對話少了深度與連結,像在消耗社交能量,卻找不到重心。
我開始問自己:為什麼這場探索如此疲憊?答案藏在內耗與期待的拉扯中
🌱 設立界線:保護能量,尊重彼此
經過反思,我為自己訂下交友的「底線」,
這些原則幫我減少內耗,也讓我更清楚想要的連結是什麼:
- 準時:遲到不超過10分鐘,這是對彼此時間的尊重
- 真誠:不評論對方外貌,更別在初識時「給建議」——這真的很沒必要
- 整潔:把自己整理乾淨,是最基本的禮貌
- 自然:眼神交流適度,別像面試官般機械問答,誠實也不需要誇大(例如身高)
- 界限:前幾次見面,避免不必要的肢體接觸,讓彼此舒適
這些底線不是挑剔,而是我對真心交流的堅持,
我不需要填補空虛,而是尋找能共振的靈魂。
💫 第二次挑戰:換個心態,更自在出發
休息10個月後,我再次踏上交友旅程;
這次我重回「緣圈」,換上氣色更好的頭像,調整心態:不急於定義關係,而是像交朋友般慢慢認識,或許是演算法進步,這次配對的人普遍更合拍。
有些人能聊到價值觀與生活細節,也有朋友願意陪我跟狗狗在一大早散步,輕鬆又自然。
我開始相信:不是我不行,只是過去的時機與人不對。
這次,我允許自己有情緒週期,也接受需要獨處的時刻,
我不希望因為某個面向被喜歡,就被期待「全盤可愛」交友,應該是雙向的觀察與理解。
🔄 柴柴APP:擴大圈子,探索火花
聽了Youtuber米鹿的推薦,我下載了《柴柴》交友APP,想看看不同平台的可能性。
我喜歡「柴柴」的一點是:
大家的自我介紹都寫得很用心,能看出對方是否認真經營自己,也讓我更容易篩選「真心想交朋友」的人
不過,意外也來了——我的配對分打得相對寬鬆一律給三分,
上線隔天,配對數爆表,訊息紅點看得我壓力山大!
回訊息時,還遇到幾個我才剛打招呼,一句話都沒說就退聊的對象
我提醒自己:交友不是交作業,不是每個人都值得花時間
於是,我學會篩選,專注在有共鳴的對話上也要注重自己的精力管理,將時間給值得的人
🌼 回到自己:交友的核心是愛自己
這段旅程讓我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我告訴自己:
- 不需要「秒回」,不想聊時就休息——我不是聊天機器人
- 每個人都可能是過客或禮物,但無論如何,不要迷失自己
交友是一場與他人相處的練習,更是一場與自己和解的修行,
我學會在每一次對話中,看見自己的期待與底線,也學會更溫柔地對待自己。
💬 你的故事,也許能陪伴彼此
你有沒有類似的交友體驗?
或許是心累的時刻,或許是讓你會心一笑的火花,歡迎留言或私訊與我分享!
也請把這篇故事轉給正在猶豫是否開始交友的朋友我們的經歷,會是彼此前行的光!
這裡是書書的棉花園
也是Return to Light(回光之旅)
分享個人成長、心靈療癒和生活儀式感
「你今天有沒有發現屬於你的光?」
最後,歡迎追蹤書書的IG,有什麼想法可以私訊小盒子喔:書書的棉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