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lcome to Return to Light — the journey of becoming who you truly are.
歡迎來到回光養成系,一起找回自己的光,養成幸福的生活。
前言
出社會後的我變得不愛社交,卻又渴望深層連結,
於是我開始用 Slowly,寫信交朋友,發現慢下來的交流竟比即時訊息更有溫度。
這篇分享我的筆友經驗與內心轉變,獻給每個不擅社交卻渴望被理解的你。
首先,前情提要:這不是APP業配喔~
熟悉我的人,或有看過我之前文章的朋友知道,這兩年的我是個宅在家、不愛社交的碳基生物(笑)(這個詞最近是從一位筆友那邊學到的,好喜歡!)
出社會後,交朋友不像學生時期那樣容易
我選擇用 筆友交友 App《Slowly》 來認識新朋友,因為我渴望一種「不這麼著急」的社交方式。
為什麼選擇 Slowly?給社交焦慮者的溫柔空間
以前的我,看到訊息總會焦慮地想馬上回覆;
一多就覺得壓力好大
這樣的互動讓我感到疲憊,甚至有一度,完全不想回覆任何訊息
但用 Slowly 的書信節奏,就像我需要的喘息空間——讓人有餘裕整理思緒,再慢慢回應,這樣的交流方式剛剛好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摘自《從前慢》
這句話很能代表我想慢下來、用心交流的心境
社交焦慮與交友真實面的掙扎
從活動認識的新朋友,很多時候都帶著利益交換的目的,很少純粹是想認識我這個人就連從前的我,心態也偏向用知識或資源交換來交朋友。
但自我探索過程中,我發現過多的資源讓我像囫圇吞棗般噎住,感到焦慮和徬徨,甚至不知如何善用這些資源。
我直面自己不擅長社交的事實:不安全感太多,讓我無法展現真實的自己。
我有些脾氣不太好、直接且有些自負的一面,這些通常都不讓親近的朋友看到,我習慣用中性的語言描述不好的事,也怕傷害別人,所以常常彎彎繞繞,甚至不說出口。
每次說完怕別人不高興,還會像縮頭烏龜一樣不敢看回應,心裡甚至一整天擔心說錯話。
對於不夠細膩的人,可能會覺得我很磨嘰(大陸東北話),但我心裡會不停上演小劇場,碰到直男式的言論,我就會在心裡抗拒。
「你以為你是誰呀?」嫌棄個100遍,覺得直率和沒禮貌真的不能混為一談
用筆友軟體跨文化交流,打開新視野
過去兩週,和我交換信件的朋友有男生女生,除了台灣,還有香港、泰國、馬來西亞、中國的朋友。
大部分是我主動發信,跟海外華人交流更多
可能是好奇心驅使,我喜歡從不同人的信件裡看到多元文化,話題自然也比較多元豐富
反觀和台灣男生書信交流比較挫折,看完信不知道怎麼回,感覺很難聊
當然,可能只是樣本數不夠多。
我內心渴望的是:「我喜歡有人教我不知道的事,卻不讓我覺得自己很笨。」
我也期許自己能溫柔善待別人
結語:給和我一樣的你
這裡是書書的棉花園,也是Return to Light(回光之旅)
分享個人成長、心靈療癒和生活儀式感
「你今天有沒有發現屬於你的光?」
我喜歡聊個人成長、心靈療育和生活儀式感。
希望這篇文章能陪伴每個不擅長社交,但想被理解、想慢下來的人。
祝大家都有美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