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 YouTube 的時候,無意間刷到一部影片,主題是「日本住在車上的人們」。一開始我以為是旅遊Vlog,結果不是——這群人不是在「露營」,他們是真的把車當成家來住。
影片中提到,這些人多半是都市上班族,收入偏低,若要在市區租房,幾乎就等於每個月「窮忙」💸。與其如此,不如直接省下房租、住進自己的車裡,生活品質反而提升不少,甚至可以吃得好、存點錢。
他們中不少人是派遣工,與正式職員相比,薪水低、福利差,加上日本都市租金驚人、物價飆升,不少人選擇放棄傳統「租屋→結婚→買房」的人生公式,改用更有彈性的方式過活。
🧠以前覺得「應該」的,現在只是「選擇」
看完影片後,我心裡突然多了一些想法。其實,我們這一代,真的活在一個價值觀快速鬆動的時代。很多過去被視為「人生必經階段」的事情,現在都變成了選擇題,而不再是標準答案。🔹 以前不結婚,會被親戚朋友碎唸個半年八個月,現在不結婚?「喔~你想清楚就好。」
🔹 以前結了婚卻沒孩子,壓力超大,現在?「你們自己過得開心最重要啦!」
🔹 以前覺得一定要買房才算人生有交代,現在光是房租都壓得人喘不過氣,更別提買房。有人選擇住進露營車、貨車、小巴士,省錢之餘還更自由🏞️。
時代真的變了,而且變得很快。
⏳過去的「理所當然」,今天不一定合理
這不是說過去的人錯了,而是每個時代有不同的背景與挑戰。我們今天能選擇不婚、不生、不買房,不是因為我們比較「躺平」,而是我們認清了這個時代的現實:
✔️物價飆高
✔️工時長,收入卻不穩 ✔️房價高不可攀 ✔️情感關係不再是人生唯一支柱
也因此,更多人開始反思:「我到底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
有些人選擇簡樸的方式過活,不再為了社會眼光而逼自己買房、結婚或拼死升遷。他們沒走傳統路,但過得踏實,有存款,也有選擇的餘地。雖然依舊有不少人因為「沒達成某些社會期待」而壓力山大,但整體來看,這個社會已經比過去更能接受『不同』。
💡我們的觀念,也會過時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看似開明的觀念,在未來也不見得適用。
我們今天說「不婚也沒關係」,也許二十年後,AI照顧長照,政府年金崩盤,一堆人會說「還是有家庭比較穩啦」😅。
我們今天說「不買房、租屋也自由」,也許未來租金飛漲、政策轉向,才會發現「早點買房才是王道」🤷♂️。
所以,別太執著於「現在最流行」的生活方式,也不用緊抱「過去被灌輸」的成功模式。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根據自己的處境,做出有意識的選擇。
🌿活出自己定義的「幸福」才是真的自由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有的只是我們在不同階段、不同狀態下的選擇。
不一定要照著別人的公式活,也不必太快否定別人的路。只要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不是跟風,也不是逃避,那就值得尊重。
社會的聲音再多,也比不過自己內心的聲音。
與其追求「別人看起來很成功」,不如尋找「自己感到安心與踏實」的方式。
📌寫在最後:
我們可以選擇不被過去的框架綁住,也可以不急著用現在的潮流去評價別人的生活。
只要不傷人、不違善,願每個人都能在這變動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
哪怕最後真的住在車上,只要內心安定、生活自在,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