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掉任務的,從來不是計劃,而是你摸索出的方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種疲憊感——
行事曆滿滿的計劃,卻總覺得進度停滯;新年願望早早寫好,但始終無法展開第一步;某些待辦事項,像牛皮癬一樣年年貼在清單上,卻永遠沒被劃掉。

我們活在一個崇尚計劃的社會。從小學習寫學習單、定進度表、做人生藍圖,彷彿一切只要排好隊就會實現。但我們很少被教導如何面對節奏的變動、方法的生成,甚至允許自己「不確定地前進」。這種對計劃的依賴,其實來自對混亂的恐懼,而非對成長的理解。

我想說的是——
我們真正能幹掉某些任務,不是因為做對了計劃,而是因為找到了方法

我的閱讀與工作方法

我很少照「計劃」讀書。更準確地說,我根本不太訂閱讀計畫。我的方式比較像交朋友:

  • 同時讀好幾本書,不設順序
  • 中途插入新書也不焦慮
  • 讓不同書之間彼此對話、混搭、呼應

這種閱讀節奏,是我資訊吸收的自然方式。它不屬於常規意義上的計畫,但確實是一種「摸索出來的方法」。因為我發現無論如何我自己也不會是「按表操課型」的人,而是「交錯進行型」。當我開始允許這樣的節奏後,讀書與創作不再是壓力,而是一種自我對話的過程。
有趣的是,當我這樣隨機閱讀時,常會在完全不同主題的書裡,發現同一種觀點,這種「非預期的交會」反而成了我確認思考方向的方式
這次,我又在三本截然不同的書裡,看見了同樣的訊息。


1️⃣ 從細節中找到解法

在《時間密度管理術》這本書裡,日本效率作家戶田覺觀察到:我們的時間感,多半處於「無意識狀態」;當人無所事事,時間就像停滯。
他建議使用傳統指針鐘(長針短針),以視覺化的方式重新建立時間感知。這種方法不只是提升效率,更是幫助我們回到具體、感知得到的節奏裡。

另一位作者、德國教育研究者申克・艾倫斯,則在《卡片盒筆記》中提出:寫作不該從空白開始,而是從筆記開始。
這本書是他根據社會學家魯曼(Niklas Luhmann)的知識管理系統改寫而成,強調透過小規模、有結構的積累,讓寫作變得「自然發生」,而不是「硬啟動」。

這兩本書一動一靜,一本談如何與時間相處,一本談如何管理知識,但它們不約而同地提醒我們:那些理所當然的日常,其實藏著效率與創造的關鍵。

而我自己的版本是:

👉 在一切的理所當然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理所當然。


2️⃣ 做對的事,比硬撐更重要

我曾在設計公司面試時被問到抗壓性,我說:「我抗壓性非常好,但我並不喜歡用這個能力。
這句話後來被我自己記住很久——它其實也點出了許多我們工作上的迷思:不是每件事都該靠「意志力」撐過去。

《卡片盒筆記》的作者就強調:只要你的系統設計得當,進度自然會發生,重點是「建立可推進的結構」,而不是死撐到底的意志力。
同樣地,戶田覺也提到:如果在留有餘裕的情況下,仍然無法推進某件事,那麼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方法不對。該換的,不是你的人格,而是你的策略。

我慢慢明白,我其實不是完美主義者。我只是心靈太奔放、身體太不耐操
完美主義,是我應對這股張力的一種「策略」,雖然堪用,但太傷身。現在的我,學會了溫柔地看待自己:把身體當寵物,該休息就休息,該放風就放風。


3️⃣ 建立可被信任的系統,而非完美計畫

申克・艾倫斯在書中反覆強調一個概念:「建立可以信任的系統,用簡單的方法處理複雜的事物。」因為我們的工作(特別是創作),不是線性進行的,我們得不斷切換任務,不能期待「一口氣做完」。

而《時間密度管理術》也提到一個很實用的原則:不必設下強硬的死線,而是為每個任務安排適合的時間段

這樣的設計不是拖延,而是認識到:不同類型的任務,本來就有不同的節奏與進場時機

你看,我若沒有試著把腦中的東西寫出來,真的不知道要到哪年哪月,才會慢慢明白這些事。透過寫作,我認識自己;透過閱讀,我也認識自己。這不是計劃,而是一種不斷誕生的方法。


🌀 焦慮時,就「儘管去試」

前陣子我陷入焦慮:想寫的東西太多,比我能寫的還多。以前的我常為了一棵樹放棄整片森林——太早做取捨,反而失去了節奏。後來我決定:先不做選擇,儘管去試。我不用逼自己,我讓時間幫我選擇,一段時間的留白與沈默會帶我走向適合的方向。
又比如說,我本來還安排了插畫創作的任務,但在整理靈感的過程中,我發現畫面創作擱淺,文字反而不斷湧出,正好遇到 ChatGPT功能升級, 我找到了用對話來釐清寫作靈感與主題結構的方法
這個方法不僅讓我突破原先的卡關,還意外打開一條全新的創作通道。

這也再次印證了我的信念——

能幹掉任務的,是方法,不是計畫。

而方法來自於嘗試,我忘記是哪個朋友說:「上帝讓你去試,不是讓你去成功。」這句話我反覆記著,它讓我在創作的迷霧中感到自由。
另外,在《別讓平庸埋沒了你》中,作者從衝浪經驗中領悟到:只有真的出發去試,才可能抓到好浪。
《自私的藝術》也提到:「因為不擅長的事而摔跤,是件好事,這代表你正在離開不適合你的場域。


✅ 小結:幹掉任務的三步法

📌 覺察細節:別輕忽「重複出現的小卡關」,那可能正是轉彎的線索。

📌 降低強迫:不是你不夠好,而是你的方式太勉強;方法對了,事情自然會動起來。

📌 建立系統:先有節奏,才有穩定。你建立起來的方法系統,會在你懷疑自己的時候支持你。


💬 結語|可以讓步,但不妥協

可以讓步,但不要妥協。
讓步,是承認卡關,給自己一點空間; 不妥協,是不隨便混過去,而是去找一個真正有效的方法。那些你親手摸索出來的好方法,會一點一滴,長成一個可以信任的系統。

這個試出來的系統,會讓你不再憑空撐著走,而是有路、有光、有節奏地走。

這篇文章,也是我實踐那個系統的方法之一。

如果你現在還沒有找到方法,也沒關係。

我想對你說的很簡單——

你儘管去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策略寫作坊
12會員
62內容數
🖋️ 策略寫作 | 寫作技巧與品牌經營,累積數位資產,實現財務自由。 💪 柔性力量 | 自我成長與個人突破,培養內在韌性,走出力量之路。 🧠 思想筆記 | 書籍評論與觀點反思,穿透日常表象,尋找深度啟發。 在這裡,我們透過策略寫作探索財務自由,練習柔性力量,反思成長路徑,開展一場從寫作開始的自由練習。
策略寫作坊的其他內容
2025/06/20
這篇文章探討拖延的真正動機,從心理學與日常經驗出發,指出拖延未必是錯誤,而是一種信號。以達爾文的進化論例子和女兒的「拖延策略」為例,說明拖延背後可能蘊含環境承接不足、行動門檻過高或未知的焦慮。最終提醒我們與其對抗拖延,不如學會理解它、擁抱它,找到適合自己的行動節奏。
Thumbnail
2025/06/20
這篇文章探討拖延的真正動機,從心理學與日常經驗出發,指出拖延未必是錯誤,而是一種信號。以達爾文的進化論例子和女兒的「拖延策略」為例,說明拖延背後可能蘊含環境承接不足、行動門檻過高或未知的焦慮。最終提醒我們與其對抗拖延,不如學會理解它、擁抱它,找到適合自己的行動節奏。
Thumbnail
2025/06/13
本文從亞隆的故事中出發,探討「痴迷」現象,指出其本質並非取決於對方回應,而是心靈是否失去了與現實和自我的連結。無論單向或雙向,痴迷都是幻象投射的閉環。最終,唯有辨認幻象、重拾心靈自由與自我主權,才能從幻象中回歸真實,找回行動的力量與平衡。
Thumbnail
2025/06/13
本文從亞隆的故事中出發,探討「痴迷」現象,指出其本質並非取決於對方回應,而是心靈是否失去了與現實和自我的連結。無論單向或雙向,痴迷都是幻象投射的閉環。最終,唯有辨認幻象、重拾心靈自由與自我主權,才能從幻象中回歸真實,找回行動的力量與平衡。
Thumbnail
2025/06/06
本文以亞隆的《愛情劊子手》故事為引,深入探討「心靈佔據」現象的心理結構、普遍性及啟示,揭示當代社會中人們如何因情感投射、幻想閉環而失去自我主權,並從中引出「心靈佔據七種形式」的發想,鼓勵讀者以語言與行動回歸真實生活。
Thumbnail
2025/06/06
本文以亞隆的《愛情劊子手》故事為引,深入探討「心靈佔據」現象的心理結構、普遍性及啟示,揭示當代社會中人們如何因情感投射、幻想閉環而失去自我主權,並從中引出「心靈佔據七種形式」的發想,鼓勵讀者以語言與行動回歸真實生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你是否有過這種感覺,忙碌了一整天,感覺好像做了許多事,但又好像沒有留下什麼具體成果?本文將與你分享如何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設立具體可交付成果,透過簡單易高效的步驟,讓每一天變得更有意義,積累更多有價值的成就。
Thumbnail
你是否有過這種感覺,忙碌了一整天,感覺好像做了許多事,但又好像沒有留下什麼具體成果?本文將與你分享如何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設立具體可交付成果,透過簡單易高效的步驟,讓每一天變得更有意義,積累更多有價值的成就。
Thumbnail
常聽到「人生要有規劃」,或是「做事要有規劃」,然後再分短期、中期、長期等這些話。說真的,這些道理聽了都明白,但真的要開始執行時,還是挺困惑的,總覺得待辦的事情千頭萬緒,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規劃?
Thumbnail
常聽到「人生要有規劃」,或是「做事要有規劃」,然後再分短期、中期、長期等這些話。說真的,這些道理聽了都明白,但真的要開始執行時,還是挺困惑的,總覺得待辦的事情千頭萬緒,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規劃?
Thumbnail
採取一年十二週計畫可以讓你採取最有效率的行動,節省許多時間,也更容易達成目標
Thumbnail
採取一年十二週計畫可以讓你採取最有效率的行動,節省許多時間,也更容易達成目標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如何將計畫付諸實行,遇到的困難與挑戰,以及作者自己的克服方式。希望在生活中能有所啟發,找到自己的目標與策略,以及打破拖延症,培養行動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如何將計畫付諸實行,遇到的困難與挑戰,以及作者自己的克服方式。希望在生活中能有所啟發,找到自己的目標與策略,以及打破拖延症,培養行動力。
Thumbnail
有些剛好就好,其實不必要做到完美,能擺爛的事情,在不影響別人的前提下,更是盡情能不做就做,能拖到最後也沒關係。不是所有事情都應該積極面對,其實消極,也是一種作法↓↓↓↓↓
Thumbnail
有些剛好就好,其實不必要做到完美,能擺爛的事情,在不影響別人的前提下,更是盡情能不做就做,能拖到最後也沒關係。不是所有事情都應該積極面對,其實消極,也是一種作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瞭如何刪除無謂的負擔和壓力,讓生活回歸簡潔自在,透過這樣的學習與修行,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快樂。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瞭如何刪除無謂的負擔和壓力,讓生活回歸簡潔自在,透過這樣的學習與修行,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快樂。
Thumbnail
方向不對,努力白費。我們需要有目標的時間規劃。
Thumbnail
方向不對,努力白費。我們需要有目標的時間規劃。
Thumbnail
每天面對無休止的工作和壓力,容易感到疲憊不堪,甚至快要放棄。瞎忙的生活方式不僅浪費時間,而且讓人忽略了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本文介紹了從斷捨離、價值工作計畫、PDCA、到排除干擾等方法,幫助讀者提高工作效率,專注於重要的任務,並將生活過得更有意義。內文並分享了線上免費讀書會以及相關社群資訊。
Thumbnail
每天面對無休止的工作和壓力,容易感到疲憊不堪,甚至快要放棄。瞎忙的生活方式不僅浪費時間,而且讓人忽略了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本文介紹了從斷捨離、價值工作計畫、PDCA、到排除干擾等方法,幫助讀者提高工作效率,專注於重要的任務,並將生活過得更有意義。內文並分享了線上免費讀書會以及相關社群資訊。
Thumbnail
培養毅力難嗎?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瞭如何在生活中把行為轉變成習慣的四個有效方法。從每天的計畫到身處的空間,這些建議都能幫助你成功建立新的習慣,並克服做某件事情困難的感覺。要讓習慣成為你的力量,不只是執行,也充滿滿足感,一步一步的改變就是正在成為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培養毅力難嗎?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瞭如何在生活中把行為轉變成習慣的四個有效方法。從每天的計畫到身處的空間,這些建議都能幫助你成功建立新的習慣,並克服做某件事情困難的感覺。要讓習慣成為你的力量,不只是執行,也充滿滿足感,一步一步的改變就是正在成為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琳瑯滿目的廣告都在告訴我們如何可以毫不費力又能輕鬆達到目的,原因在於現代人的時間太過瑣碎又寶貴,所以我們很容易被所有標榜「速效」的標語給吸引,因此過去一步一腳印的方式被視為過時並加以鄙視,彷彿還在土法煉鋼的人是全世界最愚昧且無法因應時代潮流的稀有動物。 就如同我曾經收到讀者的留言表示:「看
Thumbnail
琳瑯滿目的廣告都在告訴我們如何可以毫不費力又能輕鬆達到目的,原因在於現代人的時間太過瑣碎又寶貴,所以我們很容易被所有標榜「速效」的標語給吸引,因此過去一步一腳印的方式被視為過時並加以鄙視,彷彿還在土法煉鋼的人是全世界最愚昧且無法因應時代潮流的稀有動物。 就如同我曾經收到讀者的留言表示:「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