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善念,行事必獲保佑,凡事順利成功。
善待周圍一切,一定會獲得厚待。
“地道酬善”出自《周易》卦辭“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寓意助人行善,逢凶化吉。春秋時,趙盾在翳桑看見一人將要餓死,趕緊給他食物。那餓漢卻只吃一半,趙盾問他原由,餓漢說想把食物留給母親。趙盾憐其孝心,讓他盡情吃,另外又為他準備了一籃飯和肉。
後來晉靈公襲殺趙盾,搏鬥中有一名晉靈公的武士突然倒戈一擊,救出趙盾。趙盾納悶問他為何這樣做,他回答道“我就是當年翳桑的那個餓漢。”趙盾再問他的姓名時,武士不告而退。原來那名餓漢武士名叫靈輒,是春秋時代著名的俠士之一。
佛學中有“六道輪迴”的說法,人道是六道輪迴中其中一道。
經過儒家的不斷發揮,人道一詞被賦予了更高的人文含義。
人要"真誠",做事如做人,先學做人、後學做事。
晏殊少年時,張知白以“神童”名義把他推薦給朝廷,召至殿下,正趕上皇帝親自考試進士,就命晏殊做試卷。晏殊見到試題,就說“臣十天前已做過這樣的題目,有草稿在,請另選試題。”宋真宗非常讚賞他的誠實,便賜他“同進士出身”。
入朝辦事後,當時天下無事,容許百官擇勝景之處宴飲,當時的朝臣士大夫們各自飲宴歡會。而晏殊卻在家與兄弟們講習詩書。一天皇宮中給太子選講官,忽然皇帝御點晏殊上任。原來,皇上認為:“最近聽說館閣大臣們都嬉游宴飲,只有晏殊與兄弟閉門讀書,這麼謹慎忠厚的人,正可教習太子讀書。”
晏殊上任後,有了面聖的機會,皇帝當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語言質樸不拘,說:“為臣我並非不喜歡宴遊玩樂,只是家裡貧窮沒有錢出去玩。臣如果有錢,也會去宴飲,只是因為沒錢出不了門。”皇上因此更欣賞他,眷寵日深。仁宗登位後,得以大用(官至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