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Trendforce 公布2025第一季DRAM的市佔率,三星讓出寶座,被SK Hynix超車,相對於SK跟美光,在三大領先集團中,三星在季與季的表現是衰退最為嚴重的。
除此之外,台灣記憶體業者也受惠於記憶體價格提升而帶來不少助力,加上受惠於轉單的效應,對於業績帶來接近雙位數的成長。
此外,中國記憶體的市佔率來到4.6%,將會是未來記憶體第四大供應商,對於韓國雙雄來說,將會有不小的壓力。那麼,這次的記憶體市佔率暗示了什麼?三星是否會一路衰退,交出寶座?海力士會是未來韓國的希望嗎?中國是否會一路追上來?台廠還有什麼機會呢?
首先,我想從幾個角度做分享:
1.HBM競爭白熱化。
目前,DRAM的合約價在第一季下跌,而HBM價格在第一季持平,代表HBM的出貨量將會是三大廠成長的關鍵。
其中,SK的出貨略為衰退,達到季減少7%,但是總量超過三星,達到97億美元,為DRAM市佔率最高。三星則是因為HBM3e的修改,導致出貨量下降,以91億美元跌至第二。
而第三名的美光則是出貨規模增加,導致季增加2.7%,來到66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SK的市佔率維持36%,但是三星從39%下降到33%,下降了6%。美光則是從22%上升到24%,代表在近期HBM的競爭中,SK仍然維持著主導的優勢。美光則是跑到第二,利用自身的地緣優勢跟開發技術,把三星卡在第三名。
三星在HBM上的開發延後,隨著HBM佔比越來越高,對於三星更加不利。我認為三星落後的原因,除了本身的記憶體技術以外,跟台積電的合作不佳,同為晶圓代工的競爭對手,並非台積電主要合作的策略夥伴,導致HBM跟CoWoS封裝的問題並不能夠完全解決,也讓三星的HBM遭遇瓶頸。
此外,三星如果用自家的晶圓代工,加上HBM,將會互相牽扯,不知道要以晶圓為主還是記憶體為主。在組織分工不明跟內部競爭的壓力下,三星沒有明確的策略,反而變成HBM發展很大的敗筆。
2.台廠開始受惠。
近期,由於記憶體的產能轉換,三大廠都減少對於DDR4的製造,導致產量下降,需要從華邦,力積電,南亞開始拉貨。
這一波的拉貨潮,對於台廠的影響不小,其中對於台灣唯一具有DDR5技術的南亞科技,就有不小的成長,季成長8%。
而華邦則是受惠於DDR4相關系列的需求以及利基型LPDDR4的需求,帶來不小的成長,季成長22%。
我認為,接下來成長會更加明顯。主要的原因在於,三大廠會更加著重在HBM的產能跟佈局,能夠搶到前兩名輝達的供應商,才有機會賺到錢,第三名未來將會出局。目前的第三名是三星,未來我認為三星持續成為第三名的機會非常高。
而對於DDR4跟DDR5,我認為,三大廠秉持著『能不做就不做』的精神,未來丟到台廠的機會會越來越多,加上第二季開始,DRAM的價格將會再度上漲,對於台廠來說,『價增量也增』肯定會為業績帶來不小的成長。
3.不能小看的中國。
在市佔率中,從去年第四季到今年第一季,Others 從0.4%成長到4.6%。這個others 不是別人,正是中國記憶體廠商。目前長鑫存儲在DRAM的市佔率已經來到4.1%,佔據第四名,僅次三大廠。
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國這幾年大舉從韓國三星跟海力士挖角,帶走部分技術人才,加上設備上並沒有受到美國禁令太深,讓中國在記憶體的成長速度上,急起直追。
而記憶體一直以來是『規模經濟』的代表,『擁有產能,就擁有定價權』。過往三星就是以一套價格控制,讓許多台廠被殺的綽手不及,最後甚至倒閉,造成記憶體海嘯。
現在,中國正複製一套相同的方式,在席捲市場,『規模經濟』在中國將會更可怕,因為中國的內需跟政府的扶持力道,將會讓中國記憶體快速成長,一旦有機會開出產能,中國將會快速導入擴廠,會給三大廠帶來不小的威脅。
其中,我認為三星就是最被針對的對象。由於三星在HBM處於第三名,將會是中國記憶體公司想要模仿跟競爭的對象,未來對於三星將會非常不利。
可怕的是,我認為韓國政府似乎更想要著重在海力士身上。這個策略很有可能讓三星未來在記憶體被迫放棄,專注於晶圓代工,但是會不會落得兩頭空,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