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清楚讀大學遲早會有畢業到來的那一天,沒想到那一天我卻後悔畢業。
我站在畢業後的角度回頭看,過去四年我到底經歷了什麼,又吸收到什麼收穫,有沒有白白過大學的日子;一邊打字一邊流鼻涕一邊流眼淚……
▌付出不見得有回報,但會有收穫:
過去我是一名體育生,只會跑步、玩遊戲,其他什麼都不會,但有一個特別強的技能,就是願意花時間找答案。
進入大學後,我給自己一個目標:要學會「做簡報和文書技能」;因為這項技能學校都沒有教過,一切都是網路上自學和請教朋友。
只要老師說期中或期末考要小組報告,我都會自告奮勇的擔任組長之位。
但是期望總是落空,每次分配任務給組員總會得到拖延、不做,甚至人間蒸發,我心中期待組員是團結一致,卻換來這樣的對待,就連簡單的問題也是問GPT複製答案貼上來。
後來,報告內容全部由我來製作,他們負責報告;雖然這樣的行為我常常在抱怨,為何都是我來做?其他人不用做嗎?但是我一邊抱怨的同時會一邊默默的做完。(可能我有自虐傾向)
不過回過頭來看,也要很感謝他們當初不想做的態度,磨練出我能完整製作簡報、書面架構和資料收集,甚至擁有上台報告的能力。
你沒看錯。
我從一個害怕報告的人,訓練到能上台與同學、老師和評審們面前演講,就能知道我經歷過多少次期中期末報告,還有專題與實習發表才能擁有這些技能。
我從沒想過,我會以這樣的方式學會做簡報和文書技能,也算完成進大學的第一個目標。
▌即使是進修部學生,也要參加日間部的社團活動
通常進修部的學生大多是,白天工作,晚上上課,但那樣的日子,對我來說少了大學生該有的玩樂生活。
我在大三那一年運氣很好,也是時間過得最快的時候。
我在找到學校工讀生的工作,以及遇到對我很好的秘書與助教。
他們交代我只要把例行公事做好,其他沒有事的時間我能做我想做的事情,前提是要讓他們知道我在幹嘛,以及要找的到我。
於是,我參與學校的第二屆創新創業實驗社和98年校慶籌備人員,豐富了我學生時期的回憶。
我積極加入社團開會、活動籌備、執行活動等,幾乎沒日沒夜的處理社團事情,讓我清楚知道我在團隊中擅長扮演「號召與付出體力」的角色。(很難想像當時我怎麼經歷過來)
雖然在某些地方幫不上忙,但會主動尋找大家不願意做的差事來做。獲得大家對我的稱讚與認可,讓我更有自信面對其他艱難的任務。
▌勇敢跨出舒適圈
我自己常常在網路上報名活動,只要有興趣就會馬上行動,像是社團、校慶,以及校外活動都是我一個人報名,一個人前往。
對於I人的我來說,這是面對恐懼的挑戰,也是克服害怕的挑戰,我只要面對陌生人講話就會支支嗚嗚,就連我自己也不知道在講什麼,總之介紹自己也會很緊張、很沒自信。
經過一次、兩次、三次……嘗試給自己勇敢說出來的勇氣,慢慢學會放下自己害怕與恐懼的心態,把自信的那一面展現出來,大聲說出自己的特質和專長。
即使到了現在,我內心緊張的情緒依然需要克服,但相比一開始的狀態,已經改變很多,就連剛認識的人都覺得我像E人。
我對於勇敢誇出舒適圈的勇氣,不是一開始就擁有,而是「先報名活動」,再給自己時間做心理準備,於是就這樣磨練出我喜歡挑戰的態度。
跟大家分享最近參與一場志工培訓活動,也是我一個人報名參加,結果那一場是專為「專案提案的團隊」做培訓的活動,整場活動的參與人員中只有我不是團隊的人,顯得我格格不入。
後來,大家願意把我加入團隊裡一起參與討論,讓我度過不孤單的一天。
▌小結:多多參與社團活動
我一直很喜歡投入在團體的活動中,因為那是一種能夠與人交流、分享、甚至抱怨,可以毫無保留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大家能一起經歷那些辛苦、痛苦與努力的時刻,為了把一場重要的活動辦得盡善盡美而共同付出,這份過程與最終的成就感,正是最值得珍藏的回憶。
我相信,哪怕大學畢業多年,我們在未來相聚時,仍會將那些大學生活中經歷的點點滴滴再次拿出來分享,一起笑著回憶過去,那些時光會成為我們共同的語言與情感連結。
因此我很鼓勵你,無論你還在就學,或是已經踏入社會都應該多參與社團活動。
它的價值不只是「學到什麼」或「是否對你有幫助」,而是與一群人為同一件事而努力、並在過程中收穫情感與回饋的那種感動。即便你只是旁觀者,也能觀察到他們為目標投入的熱情,而受到啟發。
即使是當初那些覺得很難熬的時光,最終也會變成一段值得微笑回憶的故事。
下回繼續分享學校的經歷,近請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