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動物眼中的我們是巨大的猛獸怪物嗎?」
箱子裡撲騰不安的小傢伙
前兩天一同送幼鳥到救傷中心,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需要把它放進紙箱裡封起來才可以上車。
可以感受到牠在裡面撲騰不安,舉著箱子的手一同在震動。
突然很好奇動物眼中的人類是什麼樣,變異的巨大夥伴? 吞吃動物的猛獸?

牠們對與人互動這件事的感受如何?
一起來想想吧
動物如何看周遭
•聽覺
◦圈養環境中,大聲或令人厭惡的聲音是壓力源 。
◦野外鴉科鳥類會因同類警報聲將特定人類標誌與危險連結。
◦大象能透過人類聲音判斷族裔、性別、年齡,狗能整合聲音與臉部資訊。
•視覺
◦人工照明在圈養環境中引發壓力。
◦鸌鳥雛鳥多避光(趨暗),尤其對藍紅光更敏感,但近離巢期可能轉為趨光 。
◦野生動物透過人類眼神、接近速度等視覺線索判斷威脅。
◦狗能從人類臉部(特別是眼神)識別熟悉者、情緒及意圖 。
•嗅覺
◦圈養中刺激性氣味是壓力源。
◦大象能透過氣味區分人類族裔,狗的敏感嗅覺可用於偵測 。
動物情緒----被封箱遮掩的感受
短時間看不到,當作沒有大事發生,可能比較不慌張吧 !
以雞為例 :
台灣農業試驗所˙雞類飼養與行為特性報告,提到雞很容易受驚,飼養者應避免大聲喊叫,並注意觀察雞隻的壓力跡象: 包括冷淡、恐懼(激動的叫聲甚至尖叫)、害怕(逃跑、躲藏)。
雞會避免將自己暴露在毫無遮掩的平地,保護自己不被獵食者發現。而在靜靜地在尋找遮蔽物,通常是帶有想要迴避什麼的情緒。
但長期也要注意,小心待在過小或過於封閉的空間,會導致動物出現異常行為和生理變化(Fischer et al., 2019)。
和人交流,動物可以認得我們?
動物會學習和記憶個別人類(Levey et al., 2009)。例如,北嘲鶇 (Northern Mockingbird) 對於重複靠近並觸摸其巢穴的人的出現,會更早的飛離、有更多次的警報鳴叫,更會出現攻擊行為。
而對一個新入侵者,反應則與第一次見到潛在威脅時的反應相似,這顯示了牠們能夠識別並記憶特定的人類個體。
甚至聰明的鴉科群體可以透過口耳相傳,得知哪個人類是「危險」的。曾被捕獲的烏鴉,即使在五年後,仍然會對「危險」的面具發出警戒叫聲(Cornell et al., 2011),其他未曾被捕獲的同類,則藉由觀察和同伴的叫聲,得知這種危險,進一步避免潛在威脅。
困惑中人的心得
就是疑惑小傢伙們是怎麼看我們人類的,努力換個角度想想,人與動物的互動。
也超好奇大家平常的感受和想法,歡迎一起討論 ~
看到格友推薦一本書《鳥的感官》,感覺起來也是很有趣的協助我們轉換角度的書~
先來把它放進書單裡 ^^
參考與更多延伸資料
科學界終於正式宣稱動物也有意識--泛科學
Frontiers | Publisher of peer-reviewed articles in open access journals
格友的推薦----《鳥的感官》--直接看看格友的心得吧
用notebookLM看一些相關研究
Fischer C. P., & Romero L. M. (2019). Chronic captivity stress in wild animals is highly species-specific. Conservation Physiology, 7(1), coz093. https://doi.org/10.1093/conphys/coz093
Levey, D. J., Londoño, G. A., Ungvari-Martin, J., Hiersoux, M. R., Jankowski, J. E., Poulsen, J. R., et al. (2009). Urban mockingbirds quickly learn to identify individual human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06, 8959–8962. doi: 10.1073/pnas.0811422106
Cornell, H. N., Marzluff, J. M., and Pecoraro, S. (2011). Social learning spreads knowledge about dangerous humans among American crows. Proc. Biol. Sci. 279, 499–508. doi: 10.1098/rspb.2011.0957
ps.不知道能不能用的 like coin 拍手連結: https://button.like.co/theperplex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