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癌症的早期非典型症狀:身體在低聲提醒你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怎麼體重莫名一直掉?」

「最近吃不下、整天沒精神,但也沒感冒…」

「大便顏色怪怪的,偶爾肚子悶,但還撐得住。」

這些看起來像小毛病的症狀,若一直反覆出現或持續不改善,就不能只是用「年紀大、身體變弱」來解釋了。其實,有些癌症在早期是「低聲細語」地警告你,只是我們沒聽清楚。

raw-image



🧠 癌症不是突然出現,是慢慢醞釀的過程

在多數人的印象中,癌症常被認為是一種「突然就發作」的重大疾病,好像某天早上醒來就被診斷罹癌。但實際上,癌症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累積、逐步發展的過程,往往歷時數年,甚至超過十年。


🔬 癌細胞從哪裡來?

癌症的本質,是身體內的細胞基因發生突變,失去了「正常生長、分裂與死亡」的控制機制。原本健康的細胞開始:

  1. 不受控地分裂與擴散
  2. 無視身體的警告或清除指令
  3. 佔據正常組織空間,影響器官功能

但這不是一夕之間發生的,而是:

  • 長期暴露在致癌因子下(如抽菸、酒精、毒素、慢性發炎、病毒感染)
  • 免疫系統偵測癌細胞的能力下降(尤其熟齡族)
  • 細胞修復機制逐漸失效(與年齡、基因變異有關)

這就像是房子的結構開始腐蝕、電線出問題,一開始看不出來,但時間一久,就可能失火或倒塌。


⏳ 癌症的發展期是怎麼走的?

癌症不是突然出現的一場「大病」,而是一個漫長的、階段性演變的過程。從最初的細胞突變開始,到變成真正會危及生命的惡性腫瘤,通常會歷經數年、甚至數十年。這段過程中有許多「可以發現、可以阻斷」的黃金時間。

以下是癌症發展的五個主要階段:


1️⃣ 起始期(Initiation)

  • 發生什麼事?
    一顆正常細胞在環境因素(如抽菸、致癌物、病毒、慢性發炎)或內部基因異常下,DNA 發生突變。
  • 特徵:
    這些突變的細胞還不會惡性增生,但已經埋下病變的種子。

🧬 比喻:像一台機器的程式碼被改寫,但尚未啟動錯誤指令。


2️⃣ 促進期(Promotion)

  • 發生什麼事?
    突變的細胞受到促進因子(如荷爾蒙刺激、壓力、慢性發炎)影響,開始加速分裂與增生。
  • 特徵:
    這些細胞仍屬於「良性變化」,但會慢慢累積更多基因錯誤。

🌀 小提醒:這時身體的免疫系統若強大,還有機會清除異常細胞。


3️⃣ 惡性轉變(Transformation)

  • 發生什麼事?
    當突變累積到某個程度,細胞完全失去控制,開始侵入鄰近組織,成為真正的癌細胞。
  • 特徵:
    • 可以無限制生長
    • 會「欺騙」免疫系統
    • 會刺激新血管生成,為自己供應營養

⚠️ 這是從良性變為惡性的關鍵轉捩點。


4️⃣ 局部擴散期(Progression)

  • 發生什麼事?
    癌細胞在原位持續擴張,侵犯周圍的器官、血管與淋巴系統。
  • 症狀可能開始出現:
    如:腫塊、疼痛、功能異常、出血等

📍這個階段就是臨床上所謂的「早期癌症」或「第一、二期癌症」。


5️⃣ 轉移期(Metastasis)

  • 發生什麼事?
    癌細胞透過血液或淋巴擴散到其他部位,如肝、肺、骨、腦。
  • 症狀會明顯且多變:
    包括體重急劇下降、黃疸、骨痛、腦部症狀等

📌 通常此階段已進入「晚期癌症」或「第四期」,治療較困難。



🩺 為什麼定期檢查很重要?

因為癌症在第 1~3 階段時,往往是「無聲的」。你看不到、感覺不到,但如果透過健康檢查(如糞便潛血、乳房攝影、子宮抹片等)提早發現,就能在還沒轉移前切除腫瘤、阻斷病程

🧬 癌症發展期一覽表

raw-image



🎯 熟齡族更容易錯過早期警訊的三大原因:

  1. 症狀與「老化」重疊
    • 例如食慾差、疲倦、便秘、咳嗽等,都可能被誤認為「正常變老」
    • 反而延誤了癌症的早期辨識
  2. 本身已有慢性病,忽略新變化
    • 有糖尿病、高血壓、腸胃病等長期病史的熟齡者,往往把新症狀「歸咎於舊病」
  3. 不習慣自我觀察或主動就醫
    • 「不想麻煩」、「怕查出壞消息」、「檢查費時費力」這些心態讓癌症藏得更久

🔍 熟齡族常見的「非典型癌症徵兆」

「非典型」的意思,是這些症狀不像電影裡那樣劇烈,也不像醫學教科書裡寫得那麼明確。反而是:

  • 不痛不癢,慢慢出現
  • 跟其他慢性病或老化現象很像
  • 容易被忽略或誤判

特別是熟齡族,身體機能本來就在變化,更難察覺「不對勁」。


1️⃣ 體重無故減輕

  • 什麼情況要注意?
    三個月內體重掉超過 5 公斤,或半年掉超過 10% 體重
  • 可能的癌症?
    胃癌、肝癌、胰臟癌、肺癌、血癌
  • 背後機轉?
    癌細胞會消耗身體能量、干擾代謝,讓人「吃得少、消耗多」

➡️ 不節食、不運動卻持續變瘦,絕對不是好事。


2️⃣ 食慾變差、覺得吃什麼都沒味道

  • 可能的癌症?
    胃癌、肝癌、卵巢癌
  • 可能的誤解?
    很多人會以為是「年紀大、腸胃變弱」,但如果吃什麼都覺得膩、吃一點就撐,且持續一週以上,就該提高警覺。

3️⃣ 大便習慣改變

  • 表現方式:
    • 糞便變細、有黏液、變黑
    • 便秘與腹瀉交替
    • 每次解便都解不乾淨
  • 可能的癌症?
    大腸癌、直腸癌
  • 提示?
    腸道裡有腫瘤時,會影響糞便的通行,造成這些變化。

4️⃣ 慢性咳嗽、聲音沙啞

  • 超過 3 週未改善,特別是無感冒或過敏的情況下
  • 可能的癌症?
    肺癌、喉癌、食道癌
  • 其他提示?
    • 咳嗽中帶血絲
    • 講話費力、變音
    • 喉嚨癢但非感染

5️⃣ 異常出血

  • 常見部位:
    • 大便或尿液中有血(但不痛)
    • 停經後仍有陰道出血
    • 痰中帶血
  • 可能的癌症?
    大腸癌、膀胱癌、子宮內膜癌、肺癌
  • 提醒:
    即使只有一兩次,也不應忽略。

6️⃣ 長期疲勞,休息也無法恢復

  • 表現方式:
    • 睡 8 小時還是累
    • 體力明顯不如以往
    • 爬樓梯、走路容易喘
  • 可能的癌症?
    血液癌症(如白血病)、肝癌、腎癌

7️⃣ 慢性部位疼痛:像背痛、肋骨痛、腰痛

  • 特徵:
    • 固定一處、時間越來越長
    • 晚上躺下更明顯
    • 非一般「閃到腰」的痠痛
  • 可能的癌症?
    骨癌、癌症轉移(如乳癌轉骨)

📌 怎麼判斷是老化還是癌症徵兆?

對熟齡族來說,最困難的問題之一就是分辨「這是不是正常老化?」還是「身體在發出疾病警訊?」特別是癌症的初期症狀常常輕微、模糊,很容易被歸咎為「年紀大了就是這樣」。

但事實上,有一些「觀察指標」可以幫你判斷症狀是否值得進一步就醫。

raw-image

📍 範例比較

✅ 疲倦感

  • 老化型疲倦:活動後覺得累,休息一下就恢復
  • 癌症型疲倦:怎麼睡都不會好,伴隨蒼白、心悸、食慾差

✅ 體重減輕

  • 正常變瘦:控制飲食或增加活動量造成
  • 異常變瘦:食量沒變、沒運動卻持續掉體重

✅ 腸胃不適

  • 老化腸胃:偶爾脹氣、便秘,但易改善
  • 癌症腸胃:持續大便變細、變黑,合併腹部悶脹、便意感怪怪的

🧠 熟齡讀者最常忽略的四種狀況

  1. 聲音變啞持續 3 週以上 → 小心喉癌或甲狀腺腫瘤
  2. 食慾變差,飯沒吃完就飽 → 小心胃癌或肝臟病變
  3. 解便變得難以清理、有黏液感 → 留意直腸或大腸病變
  4. 夜間固定部位疼痛 → 小心骨轉移或深部腫瘤壓迫

🛠️ 熟齡族自我觀察三步驟

✅ Step 1:把「老化」與「異常」分開看

  • 「年紀大容易疲倦」≠ 一直累、怎麼睡都沒精神
  • 「胃口不好」≠ 看到最愛的菜也吃不下

👉 如果症狀「變得明顯」、「跟以前不同」、「干擾日常」,就不只是老化。


✅ Step 2:觀察變化的時間、頻率與程度

  • 是突然發生還是漸進變嚴重?
  • 是每天都發生,還是偶爾一次?
  • 有無伴隨其他身體變化?(如黃疸、腫塊)

📋 記錄是幫助醫師判斷的最好方法。


✅ Step 3:每年健康檢查與癌症篩檢不能少

熟齡族建議定期進行以下篩檢:

raw-image

💬 寫給熟齡讀者的叮嚀:

「癌症早期可治癒」這句話是真的,但前提是你有早期發現的機會。

如果你願意多留心自己的身體變化,癌症就沒有機會潛伏太久。

Sandwich-Care出書了喔!! <<0到60分鐘的生命接力:急救與急診的全程解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andwich-Care : 你的家庭健康守門員
10會員
182內容數
Sandwich-Care 是每個家庭的健康第一線,一旦家人出現任何身體不適、症狀不明、或有慢性病管理需求,它能即時提供專業建議,協助判斷 是需要立刻去醫院進一步檢查? 還是可以在家先觀察或調整生活方式? 有它在,家庭健康不再靠猜!
2025/06/13
「阿嬤才在房間轉個身,就聽到她跌倒的聲音,送去醫院才發現股骨已經骨折。」 「醫生說我脊椎壓迫性骨折,可是我根本沒跌倒啊,只是最近腰酸背痛。」 許多熟齡族和家人都以為「跌倒造成骨折」,但其實很多時候是骨質已經脆弱到一個地步,骨頭先裂開,人才摔下去。這不是語病,而是骨質疏鬆最可怕的地方:它悄悄地讓你
Thumbnail
2025/06/13
「阿嬤才在房間轉個身,就聽到她跌倒的聲音,送去醫院才發現股骨已經骨折。」 「醫生說我脊椎壓迫性骨折,可是我根本沒跌倒啊,只是最近腰酸背痛。」 許多熟齡族和家人都以為「跌倒造成骨折」,但其實很多時候是骨質已經脆弱到一個地步,骨頭先裂開,人才摔下去。這不是語病,而是骨質疏鬆最可怕的地方:它悄悄地讓你
Thumbnail
2025/06/11
「我媽最近動作變慢,整天說冷、懶洋洋的,我還以為她只是年紀大了。」 「阿公過去活力很好,這一年卻常常失眠、心悸、一直說吃不飽,結果是甲狀腺出問。」 熟齡族的身體改變,常常悄悄發生。不少症狀會被誤認為是「正常老化」,像是怕冷、失眠、便祕、心跳快、體重變化大……但其實,這些可能是甲狀腺功能異常在發出
Thumbnail
2025/06/11
「我媽最近動作變慢,整天說冷、懶洋洋的,我還以為她只是年紀大了。」 「阿公過去活力很好,這一年卻常常失眠、心悸、一直說吃不飽,結果是甲狀腺出問。」 熟齡族的身體改變,常常悄悄發生。不少症狀會被誤認為是「正常老化」,像是怕冷、失眠、便祕、心跳快、體重變化大……但其實,這些可能是甲狀腺功能異常在發出
Thumbnail
2025/06/11
「我爸早上起床才剛刷完牙就突然跌倒,好像是暈過去了,送醫才發現是低血糖!」 「阿姨平常糖尿病控制都還行,但最近幾次吃完藥後覺得頭暈、手抖、眼前發黑,好像快要昏倒。」 這些症狀在熟齡族中其實非常常見,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吃藥時間不規律者、或是本身身體虛弱、胃口不佳的人。一旦處理不當,可能演變為失神、
Thumbnail
2025/06/11
「我爸早上起床才剛刷完牙就突然跌倒,好像是暈過去了,送醫才發現是低血糖!」 「阿姨平常糖尿病控制都還行,但最近幾次吃完藥後覺得頭暈、手抖、眼前發黑,好像快要昏倒。」 這些症狀在熟齡族中其實非常常見,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吃藥時間不規律者、或是本身身體虛弱、胃口不佳的人。一旦處理不當,可能演變為失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分享2022年3月開始的身體改變。從一開始的暈眩到後續生病,康復的極度緩慢,身體很不對勁,於是對生活進行調整,以及找尋原因。
Thumbnail
分享2022年3月開始的身體改變。從一開始的暈眩到後續生病,康復的極度緩慢,身體很不對勁,於是對生活進行調整,以及找尋原因。
Thumbnail
想保持身體健康, 平日三高指數要留神
Thumbnail
想保持身體健康, 平日三高指數要留神
Thumbnail
如有在關注版主文章的格友應該都知道版主是名熱愛運動、生活作息正常(扣除假日熬夜打牌)、飲食還算均衡且不菸不酒的乖寶寶,但版主自認有輕微慮病症,再加上疫情過後,時常被健康資訊轟炸,每天電腦一打開首頁就會跳「年輕藝人OOO罹癌,不到一年離世」、「不菸不酒健康作息也會罹癌,早期發現成功抗癌O年」之類的新聞
Thumbnail
如有在關注版主文章的格友應該都知道版主是名熱愛運動、生活作息正常(扣除假日熬夜打牌)、飲食還算均衡且不菸不酒的乖寶寶,但版主自認有輕微慮病症,再加上疫情過後,時常被健康資訊轟炸,每天電腦一打開首頁就會跳「年輕藝人OOO罹癌,不到一年離世」、「不菸不酒健康作息也會罹癌,早期發現成功抗癌O年」之類的新聞
Thumbnail
老化是每個人的必經過程,但要如何知道自己正在老化當中?今天就讓我們來探討四個最常見的老化跡象,以及可以解決的方法,繼續看下去就知道嘍!
Thumbnail
老化是每個人的必經過程,但要如何知道自己正在老化當中?今天就讓我們來探討四個最常見的老化跡象,以及可以解決的方法,繼續看下去就知道嘍!
Thumbnail
胃癌是臺灣十大癌症殺手之一,有著高發生率和死亡率。早期症狀常常不明顯,容易被忽視,而致使錯失治療時機。本篇文章介紹了胃癌的早期症狀、危險因子、預防方法及治療方法。
Thumbnail
胃癌是臺灣十大癌症殺手之一,有著高發生率和死亡率。早期症狀常常不明顯,容易被忽視,而致使錯失治療時機。本篇文章介紹了胃癌的早期症狀、危險因子、預防方法及治療方法。
Thumbnail
★你正在發炎嗎? 身體內許多慢性疾病的形成,都是由小的炎症不知不覺發展起來的。
Thumbnail
★你正在發炎嗎? 身體內許多慢性疾病的形成,都是由小的炎症不知不覺發展起來的。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自己的體重和身體健康。 其中,有些人即便飲食控制得當,運動頻繁,體重卻依然難以下降,這可能讓人感到困惑和沮喪。 醫學研究揭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胃腸道基質性腫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簡稱GIST)。 胃腸道基質性腫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自己的體重和身體健康。 其中,有些人即便飲食控制得當,運動頻繁,體重卻依然難以下降,這可能讓人感到困惑和沮喪。 醫學研究揭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胃腸道基質性腫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簡稱GIST)。 胃腸道基質性腫
Thumbnail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的Brian M. Wolpin教授等人,分析近16萬(15,474)人數近28年,他們發現… 如果兩年內有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超過10%以上,那麼在接下來12個月內罹癌風險,平均就可能會增
Thumbnail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的Brian M. Wolpin教授等人,分析近16萬(15,474)人數近28年,他們發現… 如果兩年內有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超過10%以上,那麼在接下來12個月內罹癌風險,平均就可能會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