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事情,得等老了才會明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小孩子的事情,得等老了才會明白。

  這句話是黃毛老人告訴我的。發生的情境是女兒執意要跟男生朋友出去玩。不是男朋友,甚至連曖昧可能都只是男生的一相情願。

  我板著臉,說已經這麼晚了,你們單獨出去不好。

  女兒甩上了門,好像早就知道會被拒絕一樣。男生在柏油路上徘徊,我不知道該不該打開院子的燈戳破他的癡情。我也想像喝醉的酒鬼一樣,直接衝出去破口大罵,不管那個男的到底有沒有那個意思。只是我做不到,因為我也曾是那個躲在女友家門口的小男生。

  我不明白女兒在想什麼,只是敲了敲她的房門,要她出來好好談。

  黃毛老人像夢境裡的魔物一樣赫然出現,就這樣卡在我跟女兒的房門中間。他說,小孩子的事情,得等老了才會明白。

  這句話本身極其荒謬又沒有道理,我經歷過青少年時期,憑什麼我得等老了才會明白女兒現在在想什麼。

  我愈想愈氣,終究還是對著門吼。但到底最後吼了什麼?其實已記不清了。而那句沒有道理的話,就這樣被我遺棄在腦中的角落,直到女兒上大學才猛然想起。

  女兒交了女朋友。這沒什麼,我是開明的父母。

  我明白她大概率不會是女兒的全部,但也沒有選擇用傳統價值去戳破她為了躲避男生的幻象。

  這個瞬間,距離黃毛老人出現已經過去三年了。這三年間,我並不認為我有什麼太大的長進。公司應酬、幾個輪流出現在家中的朋友聚會、偶爾懷舊起來看的老卡通。我沒有升職,也沒有加薪,股票沒有賺,也沒有其他副業。

  生活沒什麼改變,但我突然懂了女兒在想什麼。

  一瞬間,女兒轉身背對我,而我準備拿起熱茶啜飲的時候懂了。

  她不喜歡男生。因為她的初戀傷他很深。她的初戀其實沒做什麼,只是跟我付出的愛相比,一句沒那麼關心她的話就被視為一種背叛。那個男孩沒有背叛女兒,甚至連做錯事都算不上。但是傷害是真實的,切切實實真實的。

  就像完美無瑕的白玉,若無戴麂皮手套觸摸就是一種傷害。

  發現自己變老的瞬間,是上一次同學會時,他們到了櫃檯結帳,獨留我跟他們的孩子在位置上時。

  孩子們在嬉戲。一個十一歲大的女孩推了一個七歲大的男孩,我轉過身想接住男孩,男孩比我預期的更快倒在我身上。他撞在我的肚子上,一股壓迫將幾滴液體從下體擠出。

  老人家是沒有意見領袖的,不可以在被霸凌到面目全非的網路上高聲疾呼──漏尿是一種很健康正常的事。所有人都知道那很正常,但沒有人打從心底認為那是健康的。

  我知道我不是真的老到那個地步。但抗拒衰老的心態,讓我無可避免的發現自己是在厭惡老人的。

  沒有人會為老人家發聲。願意這樣做的人,若在我面前搖旗吶喊,我也想拉住他奮力舞動的手,跟他說聲算了。

  算了啦。我老了。

  現在的我還可以嘴硬說那不是對歲月認輸,但卻打從心裡明白,即使不認輸也沒有挺身硬幹到底的勇氣與毅力了。

  看著女兒的女朋友。我微微笑。「很好啊,很棒。」也只能這麼說。

  上了大學後,她若不是沒錢,或回來找朋友玩,又怎麼會回老家一步?

  我依依不捨的抱著她,在每一次的離別。

  老了才會懂得的原因,不在於經沒經歷過。而是還剩多少餘裕去爭論。

  壯年時,其實是懂的,只是懂並非明白。懂得她為什麼將我拒於門外,懂得她為什麼巧妙的將追求她的男生丟在院子外。

  但心裡還有一個不服氣的小男孩,想要用力敲打著她的心門,要她好好出來談一談。

  即便知道談不出什麼,即便知道自己愈是激動,就愈是落入女人與生俱來的陷阱之中。

  當滾燙的熱水弄痛嘴唇時,我意識到自己老了。

  因為小時候,就是這樣冷眼旁觀著,在客廳看電視泡茶的父親的。

  我們無法從生活中獲勝,隨著年紀的增長,生活本身就是一種不斷失去。

  會回來的只有體重,偶爾還有猛地想起抉擇錯誤的悔恨。

  小孩子的事情,得等老了才會明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葉可小說工作室
22會員
80內容數
會放一些小東西,也歡迎到Instargram上找到我
葉可小說工作室的其他內容
2025/06/07
沒有摘要,也不重要。
2025/06/07
沒有摘要,也不重要。
2025/03/07
沒有摘要。全是感情。
Thumbnail
2025/03/07
沒有摘要。全是感情。
Thumbnail
2024/11/25
這篇文章探討了散文的本質與其在個人寫作中的意義。透過一次聚會的分享,作者對散文的理解從傳統的定義逐漸演變到對虛構和情感的探討。文中引用了幾位作家的看法,並分享自己的觀點,強調散文如同一個盒子,內部所表達的情感與體驗才是最珍貴的部分。最終,這篇文章也透露了作者對於寫作自由的渴望以及對自我表達的追求。
Thumbnail
2024/11/25
這篇文章探討了散文的本質與其在個人寫作中的意義。透過一次聚會的分享,作者對散文的理解從傳統的定義逐漸演變到對虛構和情感的探討。文中引用了幾位作家的看法,並分享自己的觀點,強調散文如同一個盒子,內部所表達的情感與體驗才是最珍貴的部分。最終,這篇文章也透露了作者對於寫作自由的渴望以及對自我表達的追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探討師生關係與親子關係的異同,指出大人對孩子的期望與對待方式,以及孩子在這種關係中的角色。建議大人可以用生態觀察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成長,接受並欣賞每一個孩子獨特的樣貌。
Thumbnail
探討師生關係與親子關係的異同,指出大人對孩子的期望與對待方式,以及孩子在這種關係中的角色。建議大人可以用生態觀察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成長,接受並欣賞每一個孩子獨特的樣貌。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親情是我們在不和階的成長環境中極力想擺脫的束縛,卻也是永遠無法掙脫的枷鎖。父母有他們的成長歷程,在他們成長的環境裡感受及學習何謂「愛」。再以他們認為「正確」的方式給予。 也許並不符合我們的需求和期待,卻也是他們僅有及學習到的「愛的方式」。 長大後我們建立自己的家庭,進入親密關係中。如果沒有重新檢
Thumbnail
成為父母後,我們開始重新感受孩子眼中的世界,看到了他們對於每件事情充滿好奇的眼神,親子關係也因此更加融洽。
Thumbnail
成為父母後,我們開始重新感受孩子眼中的世界,看到了他們對於每件事情充滿好奇的眼神,親子關係也因此更加融洽。
Thumbnail
節錄書中名言。藉由反思,自我辯證。從孩子成長為大人的過程,談到何謂成熟?
Thumbnail
節錄書中名言。藉由反思,自我辯證。從孩子成長為大人的過程,談到何謂成熟?
Thumbnail
親愛的爸爸媽媽,孩子終究有一天會長大離家。但透過真摯而坦然的對話,我們和孩子的心是可以永遠靠近的。與其躲避那些複雜的情緒,不如讓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學著去擁抱生命中每一個重要的時刻,包括畢業。
Thumbnail
親愛的爸爸媽媽,孩子終究有一天會長大離家。但透過真摯而坦然的對話,我們和孩子的心是可以永遠靠近的。與其躲避那些複雜的情緒,不如讓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學著去擁抱生命中每一個重要的時刻,包括畢業。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Thumbnail
不論是家庭或學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帶給孩子們力量。孩童的成長與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孩子們的成長,以及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同時提出了對家長和教育者的建議,希望提供孩子所需的支持與幫助。
Thumbnail
現在的資訊發達,孩子們都極度早熟,很早熟的孩子,都已經很有自己的想法,過去爸媽對我們的遵遵教悔,我們都唯命是從。 現在呢? 現在的孩子,有的嘴巴上說好,但不一定照做,有的直接頂回去,告訴你他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意思,有自己的想法... 我不是小孩了..... 是的,孩子,我知道你一天
Thumbnail
現在的資訊發達,孩子們都極度早熟,很早熟的孩子,都已經很有自己的想法,過去爸媽對我們的遵遵教悔,我們都唯命是從。 現在呢? 現在的孩子,有的嘴巴上說好,但不一定照做,有的直接頂回去,告訴你他已經長大了,有自己的意思,有自己的想法... 我不是小孩了..... 是的,孩子,我知道你一天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Thumbnail
青春期總是被認為是「叛逆期」,也是許多父母最頭痛的時期,面對出言不遜或態度冷漠的孩子,到底該如何與之溝通相處,才不會影響親子關係呢? 日本的腦科學專家黑川伊保子便在《青少年使用說明書》這本書中提到想要挽救親子關係,其實要早在孩子青春期來臨之前就要讓親子對話變成能相互理解的真誠交流,也就
Thumbnail
在現代家庭結構的變化,越來越多孩子與祖父母共同生活,可能會對祖父母的健康變化感到擔憂與困惑,培養優勢觀點就成為了一項重要的能力,優勢觀點並非忽視問題,而是從中看見機會,學習在困境中發現積極的一面,讓孩子理解人變老是自然的,不僅可以更尊重長輩,也同欣賞珍惜跟長輩互動的時光。
Thumbnail
在現代家庭結構的變化,越來越多孩子與祖父母共同生活,可能會對祖父母的健康變化感到擔憂與困惑,培養優勢觀點就成為了一項重要的能力,優勢觀點並非忽視問題,而是從中看見機會,學習在困境中發現積極的一面,讓孩子理解人變老是自然的,不僅可以更尊重長輩,也同欣賞珍惜跟長輩互動的時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