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信首
信友
【……】
前陣子和友人聊到她正讀國中的表妹:國文課剛好讀到鄭愁予老師的〈錯誤〉。
我如實摘錄下來。
友人惆悵地向我訴苦,說現在國文課漸漸墮落,許多經典都被刪減,更多中華傳統的經典被以本土化為由無情剝除。
〈錯誤〉甚至是課外講義附加的參考讀物。
日漸衰弱的國文教育令本身是教育家的友人備感唏噓。
「國語課不教〈錯誤〉?現代教育最大的錯誤。」她說。
1 「錯誤」
你會好奇我怎麼說?
我輕拍友人肩膀,淺淺講了一句:反正妳表妹上國文課也學不到任何東西。務實講出真相罷了。
友人竟識相吞下了──或許是懶得抬槓,覺得我在插科打諢、扯些事不關己的廢話。
她未能理解的是:我自己接受過台灣的義務教育,可從沒從國文課學到任何東西。
如今,自己對文本閱讀是略懂一點點;接受過西方文評理論的訓練,回首過往在課堂上囫圇吞棗背誦教科書上附的文本賞析──出題老師出考卷的標準答案──對比之下,我不曾在中學課堂上學到任何東西。
友人說錯了。
〈錯誤〉被擺在「高中」國文課,而許多版本教科書都把此詩列為必修。
友人的「錯誤」並非嚴重錯誤。
唯一的錯誤是:一廂情願相信高中課本編纂委員們有義務教她表妹讀懂〈錯誤〉──天大謬誤。
許多版本提供諸多制式的解讀,而友人的同事幾乎都會要求學生:就算對國文課沒興趣,至少把賞析背下來,考試才會寫。
國文仍是大學入學測驗、指定考科必考科目。
莘莘學子們則繼續強迫自己挪開腦袋裡儲滿數學公式、英文單字的空間,裝納一些對將來無用卻攸關國文科級分的文本賞析。
師說:「考慮詩人身處的時代背景?」
背誦文本賞析交給需要鞭策學生考台大的高中老師們去頭痛吧?
2 「排演」
我要談「排演」的問題。
就我看來,輔以研究文本的經驗,放眼華語文學圈,再也沒有過其他現代詩人能像鄭愁予老師如此精妙「安排」兩人錯誤的相遇。
如你問我「如何解析本詩」──從文本賞析教育的角度來看──我認為,唯一需要「教授」的主題便是「排演」問題[the problem of staging]。
我要你注意「我打從江南走過」──什麼時候?──「『三月』的柳絮不飛。」
人家不是說「三月如猛獅過境」──此時的「柳絮」竟「不飛?」鄭愁予老師十分巧妙地用了暗喻,意指盼不到的「伊人」──反倒來了個不速之客。
你說,哪這麼剛好有個歸人遊經異鄉巧遇閨婦?噢不,這是個「錯誤」──
他「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整篇詩最高的價值在於「錯誤」的安排。
值得鑑賞,且讓我有興趣大書特書的部分,並非結尾處「遇到錯誤的人」的轉折,而是「安排錯誤」本身(the setting up of a mistake)。
請容我深入解析。
鄭愁予老師讓詩的敘事者──過客──在錯誤的時機點,遇上一位期盼遊子歸來的怨婦──等待正確的人歸來──這是「無誤之晤」(unmistakably a mis-take)。
【「無誤之晤」──】這種「錯誤」絕對不會錯過。
千萬別搞錯[Make no mistakes]──我得說[for my take]──這種排場絕對不是一鏡到底(mise en place)偶發的巧合(a coincidence);投硬幣[toss a coin]看看,求幸運女神(Miss Fortune)許你不幸(promiss your misfortune)。[1]
你得知道:詩中的任何巧合總是「堆累」起來的事件(co-incidences)──你得投更多錢幣讓推幣機推出裡頭的賞金──總是詩人「造」的(coined):就像機器一樣,投幣後就自行運作起來(coin-cidence)。
沒蓋你(Not trying to con you)──詩中的「錯誤」便是「人為安排」(mise-take),為「閨婦」(Our Mistress)所安排:「偽晤」(Mis-take)。
【「偽」晤】
我很喜歡日本小說家西尾維新老師對「偽」字的詮釋:「偽」,是為「人為」。
這不是排練無數次[takes],在詩人心靈中臨摹數萬次(Mise-en-scène),才得以成立的相遇[not an encounter, but an appointment]?
怎麼,需要記步器(a pace counter)替你算走到第幾步(at what point)才會「巧遇」良人?[2]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並非錯誤。
我該抽換詞面這樣講:
「〈錯誤〉並非錯誤,是個『偽晤』(a mis-take)。」
▲ [a mis-take/a fake subject matter.]
(下一段)
[1] “Try toss a coin—keep in good faith—Miss Fortune’s not gonna promiss your misfortune.”
[2] “Why—now you are asking for a pace counter to keep count at what point you encounter the right one?”
===================================================================
相關新聞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