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始擔任照顧者起,「聆聽檢查報告」就成了我生活中再熟悉不過的例行公事。抽血、驗尿、X光、電腦斷層、MRI、切片,甚至正子攝影……各式各樣的檢查與報告,在一次次的就醫過程中,我已無數次與醫生來回討論。許多照顧者在這樣的「薰陶」之下,也逐漸練就了與醫師迅速溝通的能力,不僅能縮短看診時間,提問更聚焦,讓後續的治療方向更明確,醫病之間的信任因此更為穩固。
但對我而言,最折磨的從來不是聽報告,而是”等待報告”。
每當醫師還未開口,心中就早已湧現無數劇情。萬一結果不理想,下一步怎麼走?如果要開刀,照護人力、財務狀況、手術風險、術後恢復期……每一項都要事先盤算;如果只是吃藥觀察,劑量、副作用、是否能停藥,又都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