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個預算都要精算,我願意為生活保留一點模糊的空白。」
我其實是一個很糾結計畫的人,只要設定好計劃就會持續向前,對於突然打斷計畫的事非常感冒(處女座的小毛病…)。
所以對於某些我很累、托育生活忙到爆炸、自己小孩又看醫生的日子,累積了一整天卻無法安穩收尾的不記帳日程,心裡不只是崩潰而已。
每天的記帳是我梳理日子的方式,堅持要寫是因為有些金額看似不大,但月底復盤的時候,它會重重地敲在你心上。
而我也一直覺得,記帳是個很實用的存在,在整套理財模式裡,它貫穿了所有。
想分配資金流向,總要知道平日到底花多少,預算跟盤點,都需要記帳追蹤結果。
所以當我累到無法記帳的時候,甚至隔天想要再補記,都無力,因為被打斷了,我的「計畫」不完美了!快把自己逼瘋的境界,無法容忍不完美的聲音一直在旁呼嘯。
但後來,發生了好幾次以後,我突然發現,沒記帳,日子一樣過。我的預算分配一樣維持在那裡,該花不該花,我也都心知肚明,大方向都沒有被改變,問問自己:
「那我何必糾結細節呢?」
也許記帳模式改為兩三天一次?或者只記錄較大筆的支出來控制超額?這樣一定會比較輕鬆對不對?
沒錯!在我不曉得第幾遍跟自己糾結拉扯後,才終於妥協了這樣的記帳模式。
看情況記帳,不一定非要弄清楚每一筆錢的來去。這是調整了整個理財節奏,也調整了我自己的固執。
學著與自己妥協,在理財的過程中,每一筆都是自己與生活的交會,都是一種過生活的樣貌看淡就能平順下去,太斤斤計較,那日子會變得索然無味。
理財理人生,就是這個道理,你說是不是?
你也曾經為記帳崩潰過嗎?
歡迎留言聊聊,或者,
就讓我們一起給自己一點喘息的空間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