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雷包太寬容?還是對強者太苛刻?確認偏誤對我們的影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如果有一個雷包同事某一天終於做對一件事,你會有什麼想法?

小東是個比較散漫的人,平常做事常常出包、講錯話、搞不清楚狀況。雖然人很好相處也很願意幫忙,但要交代重要任務時就還是讓人提心吊膽。

但某天,他居然把一件事處理得又快又好,準時交件、零失誤,連主管都點頭稱讚。大家先是一陣靜默,接著心裡一驚:「他居然沒出錯?」

甚至有人半開玩笑說:「這是天要下紅雨了,有人偷偷幫他完成了吧?」。

而小禎剛好相反。

她是那種認真又可靠的同事,幾乎不會出錯,還常常幫別人收尾,堪稱部門的神隊友。

但這次,她卻搞砸了一個重要提案,還讓公司損失了一筆生意。大家錯愕不已,有人皺眉:「她怎麼可能犯這種錯?」也有人擔心地問:「是不是太累了?最近她不是都加班嗎?」

小東做對事像中樂透,小禎出錯像世界末日。

同樣是一次反常的表現,卻引來完全不同的反應。

我們真的用一樣的標準在看人嗎?

我們對每個人,其實早就有一份「人設」存在腦海中。這份人設決定了他們做「對」或「錯」時,我們怎麼反應。

簡單說:

雷包偶爾做好事:我們驚訝、調侃、甚至給掌聲

神隊友一旦失誤:我們震驚、懷疑,有時甚至苛責

這就是所謂的「預期落差」。人們不是單純在看行為,而是拿著對這個人的既定印象,在比對他這次有沒有符合期待。

心理學裡說,這叫「確認偏誤」

raw-image


這是一種我們日常都會落入的認知陷阱——

只看見能證明自己觀點的證據,忽略掉其他的可能。

我們早就覺得小東不可靠,所以他表現好時,我們寧願相信是運氣。

我們太相信小禎不會出錯,所以當她失誤,我們無法接受。

有時候,表現本身並不被評價——人設才是標準。

你是不是也曾經:

  • 努力完成工作,卻被說「你本來就很會」?
  • 偶爾失手,卻被放大檢視:「你這樣不應該啊!」

其實很多時候,職場不是誰表現最好,而是誰的「人設」比較剛好。

我們無法避免有既定印象,但我們可以練習

每次評價別人時,先問問自己:

我是在看「這件事做得好不好」? 還是「這個人符不符合我對他的預期」?

畢竟,每個人都可能失誤,也都可能成長。

留給你的問題:

  • 你身邊有沒有那種「一出錯就被放大」的神隊友?
  • 有沒有那種「做對一次就全公司慶祝」的雷包?
  • 還是……你自己曾是其中一方?

也許,我們都曾是那個「被人誤解」的人。


R.flow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flow的黃昏剪貼簿
1會員
19內容數
黃昏不只是日落時分,更是心靈靜默沉澱的時刻。 也許你我都曾在某個黃昏,默默想起一個人、一段話、一個來不及說出口的情緒。 我寫下那些未能親口說的話,也寫信給過去的自己。 有時療癒自己,有時陪你懷想。 歡迎來到「R.flow的黃昏剪貼簿」, 如果你心裡也藏著未竟之言, 我願為你書寫成篇,成為傍晚時分的一縷溫柔光線。
2025/06/14
你也是「計劃達人,執行廢人」嗎?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MBTI的J人,你一定很熟悉這種感覺:工作上的任務總能按時完成,進度控制得井井有條,但一到自己的事情就完全變了個人。 閱讀計畫?一個月變成兩個月。 運動目標?從每週三次變成每月三次。 線上課程?看了一半就覺得「好像也差不多會了」。 我也是這樣的
Thumbnail
2025/06/14
你也是「計劃達人,執行廢人」嗎?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MBTI的J人,你一定很熟悉這種感覺:工作上的任務總能按時完成,進度控制得井井有條,但一到自己的事情就完全變了個人。 閱讀計畫?一個月變成兩個月。 運動目標?從每週三次變成每月三次。 線上課程?看了一半就覺得「好像也差不多會了」。 我也是這樣的
Thumbnail
2025/06/08
最近靈性老師翻車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讓我想起了2023年那段黑暗的日子。 那時候的我,就像掉進了一個看不見底的洞裡。工作被PUA、升職加薪遙遙無期、身體健康亮紅燈,連最珍貴的家人朋友陪伴都讓我感到更加孤單。最後還負債累累,真的是慘到一個極致。 「為什麼我這麼努力,卻什麼都得不到?」
Thumbnail
2025/06/08
最近靈性老師翻車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讓我想起了2023年那段黑暗的日子。 那時候的我,就像掉進了一個看不見底的洞裡。工作被PUA、升職加薪遙遙無期、身體健康亮紅燈,連最珍貴的家人朋友陪伴都讓我感到更加孤單。最後還負債累累,真的是慘到一個極致。 「為什麼我這麼努力,卻什麼都得不到?」
Thumbnail
2025/06/07
有沒有發現,年紀越大好像煩惱越多? 小時候我們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玩得開心,頂多擔心考試會不會被罵。 但長大後呢? 工作、錢、小孩、房子、健康、家人關係⋯⋯好像什麼都要操心,什麼都讓人睡不著覺。 你有沒有遇過這樣的經驗?我有。
Thumbnail
2025/06/07
有沒有發現,年紀越大好像煩惱越多? 小時候我們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玩得開心,頂多擔心考試會不會被罵。 但長大後呢? 工作、錢、小孩、房子、健康、家人關係⋯⋯好像什麼都要操心,什麼都讓人睡不著覺。 你有沒有遇過這樣的經驗?我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如果是理性分析的人,很可能會因為無理取鬧而措手不及,職場上真的有很多很多含血噴人的同事,小則推事情,大則推責任。 舉例來說: (1)明明是A同事自己的問題,但他尖叫一聲,弄得很像是B同事「做錯」什麼的樣子,如果B同事選擇息事寧人,可能會選擇「幫忙」,就幫A同事處理好了。 那為什麼A同事「不好聲
Thumbnail
如果是理性分析的人,很可能會因為無理取鬧而措手不及,職場上真的有很多很多含血噴人的同事,小則推事情,大則推責任。 舉例來說: (1)明明是A同事自己的問題,但他尖叫一聲,弄得很像是B同事「做錯」什麼的樣子,如果B同事選擇息事寧人,可能會選擇「幫忙」,就幫A同事處理好了。 那為什麼A同事「不好聲
Thumbnail
在職場中,我們經常會面臨各種挑戰和誘惑。有時候,我們會因為想要證明自己、害怕失去機會,或者單純的不好意思拒絕,而答應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但是,我們要記住,真正的勇氣不在於盲目接受挑戰,而在於能夠理性地評估情況,適時地說「不」。
Thumbnail
在職場中,我們經常會面臨各種挑戰和誘惑。有時候,我們會因為想要證明自己、害怕失去機會,或者單純的不好意思拒絕,而答應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但是,我們要記住,真正的勇氣不在於盲目接受挑戰,而在於能夠理性地評估情況,適時地說「不」。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到在工作中處理R&R問題的挑戰,如何去清楚表達自己的立場,以及作者在思考人的資質與能力上限的過程中的反思。
Thumbnail
這篇文章談到在工作中處理R&R問題的挑戰,如何去清楚表達自己的立場,以及作者在思考人的資質與能力上限的過程中的反思。
Thumbnail
有時我們在職場上,突然被老闆指派去接一個從沒碰過的業務,可能是開分店、帶領客服部、接下虧損多年的業務單位等等,只要是盡心盡力,不計代價全力以赴,即使跟本來擅長的事務有很大的差別,漸漸的做出成績來,很快的也會聽到「做什麼像什麼」的稱讚。
Thumbnail
有時我們在職場上,突然被老闆指派去接一個從沒碰過的業務,可能是開分店、帶領客服部、接下虧損多年的業務單位等等,只要是盡心盡力,不計代價全力以赴,即使跟本來擅長的事務有很大的差別,漸漸的做出成績來,很快的也會聽到「做什麼像什麼」的稱讚。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時候解決問題,不僅僅只有一種方法,環境的框架改變了,人就有可能變好。這篇文章探討了一個看似書寫潦草的問題,卻因為雇主換個眼光,變成了障礙者的獨特優勢。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時候解決問題,不僅僅只有一種方法,環境的框架改變了,人就有可能變好。這篇文章探討了一個看似書寫潦草的問題,卻因為雇主換個眼光,變成了障礙者的獨特優勢。
Thumbnail
職場,往往不是你想的那樣。 就在你踏進這個門開始,沒有該教你些什麼,是你要付出些什麼? 你可以問,不會,你要問,但...不一定有人應該要回你.. 你才做過1次的事情,因為做的少,你..應該不會有什麼錯誤可以發生,那..是否做得越多的人,就不該犯任何一點錯呢? 也就是說,你有做過1次,基本
Thumbnail
職場,往往不是你想的那樣。 就在你踏進這個門開始,沒有該教你些什麼,是你要付出些什麼? 你可以問,不會,你要問,但...不一定有人應該要回你.. 你才做過1次的事情,因為做的少,你..應該不會有什麼錯誤可以發生,那..是否做得越多的人,就不該犯任何一點錯呢? 也就是說,你有做過1次,基本
Thumbnail
在職場遇到爭議時,作者底層邏輯提供了明確答案,即有最大損失的一方應該承認錯誤。避免堅持已錯的想法,而是要寬恕他人,承擔責任,開啟新可能。
Thumbnail
在職場遇到爭議時,作者底層邏輯提供了明確答案,即有最大損失的一方應該承認錯誤。避免堅持已錯的想法,而是要寬恕他人,承擔責任,開啟新可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