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底層邏輯看清事情發生的經過與應對的智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年初在職場發生一件光怪陸離的事, A 以錯誤訊息,誘使B做錯了事,身為B新任主管的我,必須要耗盡許多心力去處理。

A因為貪圖自己的便利,給了錯誤的指令,事後卻完全否認;B沒有去查證和確認規定,就盲目的配合,卻沒留下證據,所以百口莫辯,又不知道怎麼收拾後果;我這位C來不及參與他們的過去,後來卻成為收尾的人,上下夾擠、有苦難言,覺得自己很委屈。


前後糾結快三個禮拜的事,翻開這本 劉潤 寫的《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卻給了我明確的答案,那就是,有最大損失的這一方,就是要認錯!

對錯觀

為什麼呢?作者認為,每個人心中應該有三種 對錯觀,一種是 評論家 的角度,就是以證據判斷是誰的對錯;一種是 政策制定者 的觀點,誰產生的 #社會成本低,就是誰的錯;另外則是在 真實人生 的觀點,誰損失大就是誰的錯。

簡單地說,制裁了A,對後續工作的推動沒有好處;檢討了B,事情已經發生,還是得解決處理;而一直不處理,我帶的團隊就一直被咎責,耗損很多心力、溝通時間,我的時間比別人的時間值錢,浪費同樣的時間,我的損失最大。


自承錯誤

如果對於「我的錯,都是我的錯」這樣獨特的論點沒有辦法接受,受到很多人推崇的這本靈性之書《我可能錯了》,也有相同的看法。

作者的僧人導師跟他們分享的時候提到:「下次,當你感覺到衝突開始悄悄醞釀、你和一個人的關係演變到快破裂的時候,只要用任何你喜歡的語言,真誠與篤定地對自己重複這句箴言三次,你的擔憂就會雲消霧散,就像夏日清晨草地上的露珠。」

這句智慧箴言就是:「我可能錯了。」是的,面對A與B的衝突,還有內外部的衝突,及相關時間、心力耗損,如果堅持「我是正確的」,不僅無濟於事,還會跟他人、團體產生隔閡、跟親近的人產生裂痕。

「你要照著我的方法做」、「你們不能反對我的意見」、「我是無辜的,我是受害者」,這些是衝突的根源,是導致我們傲慢和視野狹隘的主要原因。

「我可能錯了,或許有更合適的方式」、「我可能錯了,我雖然來不及參與以前,但當下應該有更明確的判斷」、「我可能錯了,我應該要更小心謹慎,也要逐一查證」,先放下 受害者情結,心才能夠打開,才有新的可能。


放下執著

當我用這種充滿謙遜、理解和包容的方式來思考,先穩定軍心,跟A多次的溝通、協調,不怪罪對方,而是帶頭一步步去面對困難、化解問題、勇於承擔,三方多了一些緩衝空間,也避免了因執著而帶來的痛苦。

有句俗諺說:「知識對自己所知的一切感到驕傲。智慧在自己不知道的一切面前謙虛。」,底層思維就是做事的基本原則,究竟應該怪誰?書中提到:「一件事情出現不好的結果時,責怪、埋怨、後悔都是無用的,它們改變不了結果。如果自己有所損失,只能怪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改變事情最終的結果。」

人生,不是得到、賺到,就是知道。除了道愛、道謝、道別,我還學到了道歉。


avatar-img
49會員
118內容數
人生裡面最好的情景,是愛自己,好好生活,吃得下睡得著,並能發自內心微笑。 這麼簡單,卻很少人做到。「愛」是強迫不來的,「愛自己」也是一樣。 簡單來說,愛自己就是接受自己,接納自己的好與壞,重要的根本是,發揮自己的獨一無二! 人生不應受任何框架限制,每一步都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值得好好被對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愛自己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年前三個月面臨工作停滯期,幸好因為這本書《IDEA工作原力》,讓我堅持,比起「躺平」、「安靜離職」,永遠還有更好的選擇!我不想只是囫圇吞棗,而是要從生活去實踐。決定從閱讀展開行動,以行動帶入生活,實踐 閱讀生活味。
要當好人還是有錢人?這在 金馬影展 得四項大獎《老狐狸 Old Fox》觀影後討論度極高。這部好片不僅是導演 蕭雅全 給兒子的溫柔家書、校正自我後的全新出發,也將想對下一代及社會價值說的話放在電影裡。
我們很容易問為什麼,為什麼是這樣,為什麼不是那樣,還常思考生命的本質、存在的意義。 成為「為什麼專家」,有時卻是問題製造者,就像本書破題即言:「假如我們可以像動物一樣思考,一切是否會變得更美好?」
他一直告訴自己,不要再想了,不要那麼玻璃心,不要亂入心,但做得到嗎?很遺憾,研究顯示:很難。 那,怎麼辦?
「每個人心中都有16個房間,最符合的人格類型,只是你最喜歡的房間,不代表你永遠只能待在那裏。」這是對近年很流行的 #MBTI 的最佳詮釋。
做事欠思考,就容易發生慘劇。 尤其是爭執的兩方。 一方以為自己是正義的化身,口氣不佳,以為直率卻缺乏溝通,方法又拙劣。 一方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好棒棒,發現被別人指出錯誤,面子掛不住,就大反撲。
今年前三個月面臨工作停滯期,幸好因為這本書《IDEA工作原力》,讓我堅持,比起「躺平」、「安靜離職」,永遠還有更好的選擇!我不想只是囫圇吞棗,而是要從生活去實踐。決定從閱讀展開行動,以行動帶入生活,實踐 閱讀生活味。
要當好人還是有錢人?這在 金馬影展 得四項大獎《老狐狸 Old Fox》觀影後討論度極高。這部好片不僅是導演 蕭雅全 給兒子的溫柔家書、校正自我後的全新出發,也將想對下一代及社會價值說的話放在電影裡。
我們很容易問為什麼,為什麼是這樣,為什麼不是那樣,還常思考生命的本質、存在的意義。 成為「為什麼專家」,有時卻是問題製造者,就像本書破題即言:「假如我們可以像動物一樣思考,一切是否會變得更美好?」
他一直告訴自己,不要再想了,不要那麼玻璃心,不要亂入心,但做得到嗎?很遺憾,研究顯示:很難。 那,怎麼辦?
「每個人心中都有16個房間,最符合的人格類型,只是你最喜歡的房間,不代表你永遠只能待在那裏。」這是對近年很流行的 #MBTI 的最佳詮釋。
做事欠思考,就容易發生慘劇。 尤其是爭執的兩方。 一方以為自己是正義的化身,口氣不佳,以為直率卻缺乏溝通,方法又拙劣。 一方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好棒棒,發現被別人指出錯誤,面子掛不住,就大反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底層邏輯》這本書中,作者強調了幾個核心觀點,並指出如何運用邏輯工具來應對日常挑戰,甚至改變命運,可以參考前兩篇文章運用「底層邏輯」改變命運(上):這世上沒有對與錯的邏輯,只有對你有利的觀點 書中的概念不僅是理論,也能在生活中實踐,而這篇我要來分享我親身經歷的三個故事運用到的觀念
Thumbnail
上篇文章 運用「底層邏輯」改變命運(上):這世上沒有對與錯的邏輯,只有對你有利的觀點 中,分享了這本書在探討是非對錯以及思考問題時的底層邏輯。 這次,我們繼續深入這本書的後半段,探索如何從個體進化到理解他人背後的底層邏輯。 有人說,人生就像一座遊樂園,既然擁有了入場券,就該盡情玩樂、全力體驗一切
Thumbnail
這本書一直都是佔據排行榜前幾名,甚至在2023年10月出版《底層邏輯2.0》,很多時候我們往往看到的是事情的表象,但大多數的真相都藏在冰山底下,若不熟悉背後的運轉規則,就會容易被表象所誤導。書中提到商業思維的底層邏輯,若能加以運用,就能在面臨環境變化時,不容易被社會汰換,甚至產生出適應新環境的方法。
Thumbnail
在瞬息萬變的職場中,意見分歧可說是家常便飯。無論是專案討論、業務規劃,還是日常工作中的瑣事,總有人會持不同看法。這時候,你是選擇硬碰硬地據理力爭,還是選擇息事寧人、默默退讓?其實,最高明的做法是:用事實說話。 ​ 想像一下,小莉是某科技公司的行銷企劃,最近她正在策劃一場大型產品發表會。
Thumbnail
如果是理性分析的人,很可能會因為無理取鬧而措手不及,職場上真的有很多很多含血噴人的同事,小則推事情,大則推責任。 舉例來說: (1)明明是A同事自己的問題,但他尖叫一聲,弄得很像是B同事「做錯」什麼的樣子,如果B同事選擇息事寧人,可能會選擇「幫忙」,就幫A同事處理好了。 那為什麼A同事「不好聲
Thumbnail
在工作場合,發現主管犯錯是個敏感的情況。文章分享了一位工程師發現主管在軟體開發專案中的嚴重錯誤,並提供了處理這種情況的方法和建議。作者強調應該勇於提出問題,並且適當地解決,這不僅有利於公司,也有利於職業生涯的成長。
最近一波波人事糾紛,複雜程度不一,感覺這裡的是是非非從未停過,最大的源頭是用了錯的人,放在錯的位子上,然而上面的人會不知道嗎? 當然知道,只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優先,所以一直錯下去,反正又沒人管。 一個同事和經理開完會,我叮囑她一切都要照規矩做,有問題一定要報告,不要自己處理,交代完正事,她突然說
阿 是的 結果今天又不小心跟主管爭執了
Thumbnail
作者是中國的商業顧問劉潤,他在這本書教大家如何思考世界運作背後不變的「底層邏輯」,讓大家可以運用在不同環境及情境中。 邏輯是大腦的運算路徑,邏輯之間沒有對錯。本書用很多例子去講述「底層邏輯」的觀念👇🏻 1️⃣個人層面的底層邏輯 ➿每個人的心中應有三種對錯觀:法學、經濟學家、商人
Thumbnail
在職場遇到爭議時,作者底層邏輯提供了明確答案,即有最大損失的一方應該承認錯誤。避免堅持已錯的想法,而是要寬恕他人,承擔責任,開啟新可能。
Thumbnail
在《底層邏輯》這本書中,作者強調了幾個核心觀點,並指出如何運用邏輯工具來應對日常挑戰,甚至改變命運,可以參考前兩篇文章運用「底層邏輯」改變命運(上):這世上沒有對與錯的邏輯,只有對你有利的觀點 書中的概念不僅是理論,也能在生活中實踐,而這篇我要來分享我親身經歷的三個故事運用到的觀念
Thumbnail
上篇文章 運用「底層邏輯」改變命運(上):這世上沒有對與錯的邏輯,只有對你有利的觀點 中,分享了這本書在探討是非對錯以及思考問題時的底層邏輯。 這次,我們繼續深入這本書的後半段,探索如何從個體進化到理解他人背後的底層邏輯。 有人說,人生就像一座遊樂園,既然擁有了入場券,就該盡情玩樂、全力體驗一切
Thumbnail
這本書一直都是佔據排行榜前幾名,甚至在2023年10月出版《底層邏輯2.0》,很多時候我們往往看到的是事情的表象,但大多數的真相都藏在冰山底下,若不熟悉背後的運轉規則,就會容易被表象所誤導。書中提到商業思維的底層邏輯,若能加以運用,就能在面臨環境變化時,不容易被社會汰換,甚至產生出適應新環境的方法。
Thumbnail
在瞬息萬變的職場中,意見分歧可說是家常便飯。無論是專案討論、業務規劃,還是日常工作中的瑣事,總有人會持不同看法。這時候,你是選擇硬碰硬地據理力爭,還是選擇息事寧人、默默退讓?其實,最高明的做法是:用事實說話。 ​ 想像一下,小莉是某科技公司的行銷企劃,最近她正在策劃一場大型產品發表會。
Thumbnail
如果是理性分析的人,很可能會因為無理取鬧而措手不及,職場上真的有很多很多含血噴人的同事,小則推事情,大則推責任。 舉例來說: (1)明明是A同事自己的問題,但他尖叫一聲,弄得很像是B同事「做錯」什麼的樣子,如果B同事選擇息事寧人,可能會選擇「幫忙」,就幫A同事處理好了。 那為什麼A同事「不好聲
Thumbnail
在工作場合,發現主管犯錯是個敏感的情況。文章分享了一位工程師發現主管在軟體開發專案中的嚴重錯誤,並提供了處理這種情況的方法和建議。作者強調應該勇於提出問題,並且適當地解決,這不僅有利於公司,也有利於職業生涯的成長。
最近一波波人事糾紛,複雜程度不一,感覺這裡的是是非非從未停過,最大的源頭是用了錯的人,放在錯的位子上,然而上面的人會不知道嗎? 當然知道,只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優先,所以一直錯下去,反正又沒人管。 一個同事和經理開完會,我叮囑她一切都要照規矩做,有問題一定要報告,不要自己處理,交代完正事,她突然說
阿 是的 結果今天又不小心跟主管爭執了
Thumbnail
作者是中國的商業顧問劉潤,他在這本書教大家如何思考世界運作背後不變的「底層邏輯」,讓大家可以運用在不同環境及情境中。 邏輯是大腦的運算路徑,邏輯之間沒有對錯。本書用很多例子去講述「底層邏輯」的觀念👇🏻 1️⃣個人層面的底層邏輯 ➿每個人的心中應有三種對錯觀:法學、經濟學家、商人
Thumbnail
在職場遇到爭議時,作者底層邏輯提供了明確答案,即有最大損失的一方應該承認錯誤。避免堅持已錯的想法,而是要寬恕他人,承擔責任,開啟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