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在職場發生一件光怪陸離的事, A 以錯誤訊息,誘使B做錯了事,身為B新任主管的我,必須要耗盡許多心力去處理。
A因為貪圖自己的便利,給了錯誤的指令,事後卻完全否認;B沒有去查證和確認規定,就盲目的配合,卻沒留下證據,所以百口莫辯,又不知道怎麼收拾後果;我這位C來不及參與他們的過去,後來卻成為收尾的人,上下夾擠、有苦難言,覺得自己很委屈。
前後糾結快三個禮拜的事,翻開這本 劉潤 寫的《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卻給了我明確的答案,那就是,有最大損失的這一方,就是要認錯!
為什麼呢?作者認為,每個人心中應該有三種 對錯觀,一種是 評論家 的角度,就是以證據判斷是誰的對錯;一種是 政策制定者 的觀點,誰產生的 #社會成本低,就是誰的錯;另外則是在 真實人生 的觀點,誰損失大就是誰的錯。
簡單地說,制裁了A,對後續工作的推動沒有好處;檢討了B,事情已經發生,還是得解決處理;而一直不處理,我帶的團隊就一直被咎責,耗損很多心力、溝通時間,我的時間比別人的時間值錢,浪費同樣的時間,我的損失最大。
如果對於「我的錯,都是我的錯」這樣獨特的論點沒有辦法接受,受到很多人推崇的這本靈性之書《我可能錯了》,也有相同的看法。
作者的僧人導師跟他們分享的時候提到:「下次,當你感覺到衝突開始悄悄醞釀、你和一個人的關係演變到快破裂的時候,只要用任何你喜歡的語言,真誠與篤定地對自己重複這句箴言三次,你的擔憂就會雲消霧散,就像夏日清晨草地上的露珠。」
這句智慧箴言就是:「我可能錯了。」是的,面對A與B的衝突,還有內外部的衝突,及相關時間、心力耗損,如果堅持「我是正確的」,不僅無濟於事,還會跟他人、團體產生隔閡、跟親近的人產生裂痕。
「你要照著我的方法做」、「你們不能反對我的意見」、「我是無辜的,我是受害者」,這些是衝突的根源,是導致我們傲慢和視野狹隘的主要原因。
「我可能錯了,或許有更合適的方式」、「我可能錯了,我雖然來不及參與以前,但當下應該有更明確的判斷」、「我可能錯了,我應該要更小心謹慎,也要逐一查證」,先放下 受害者情結,心才能夠打開,才有新的可能。
當我用這種充滿謙遜、理解和包容的方式來思考,先穩定軍心,跟A多次的溝通、協調,不怪罪對方,而是帶頭一步步去面對困難、化解問題、勇於承擔,三方多了一些緩衝空間,也避免了因執著而帶來的痛苦。
有句俗諺說:「知識對自己所知的一切感到驕傲。智慧在自己不知道的一切面前謙虛。」,底層思維就是做事的基本原則,究竟應該怪誰?書中提到:「一件事情出現不好的結果時,責怪、埋怨、後悔都是無用的,它們改變不了結果。如果自己有所損失,只能怪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改變事情最終的結果。」
人生,不是得到、賺到,就是知道。除了道愛、道謝、道別,我還學到了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