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閱讀了道德經第十四章:執古御今。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網路上已經有眾多譯本,我就不那麼細緻地針對內容分析,純粹是以一個讀後省思以及推薦的角度在寫。
《道德經》是一本我還在慢慢著墨的書,我總是一章節會思考很多天,但實際上也不是思考什麼很刁鑽的層面,純粹只是在感受那些用文字堆疊出來的「道」以及老子所傳達出的內涵。
本章節是老子針對「道」的闡述,那是一個沒有特定形狀、樣貌,時而顯現,時而隱藏,且難以命名的。老子在許多不同章節都在描述「道」,我想對於現代人來說這個「道」其實特別好理解。它就如同現在Youtube、短影音以及各種平台流串的那些身心靈大有雷同之處。然而,表面上的體會並不難理解,但實際上道德經不只是告訴你「道」為何物,他其實有很多切入角度讓人接觸「道」並運用到生活,感悟人生。
在還沒有看道德經以前,我真的很天真的以為這是是本告訴大家「做人道德」的書,真的是知識匱乏、羞愧不已。但很慶幸自己有試著去閱讀並理解,每天都有給予自己一點吸收不同著作的時間,我想這樣的步調我會越來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