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主任必須同時「抬頭看路、低頭開車」?
在補習班的經營戰場,主任就像一位司機:抬頭看路,要看見政策趨勢、競爭版圖與家長需求的長期變化;低頭開車,則必須在招生季、段考週、家長說明會等「當下」迅速打方向、踩油門。只有同時掌握遠景與細節,才能讓補習班既有清晰的目標,也能在每日營運中把目標化為實際收入與口碑。
「戰略」與「戰術」
做為掌舵人,區分戰略與戰術是相當重要的環節,沒有戰略只有戰術的掌舵人會在戰術使用完後失去方向,並且每一個戰術會各自為戰,甚至互相打架。而錯把戰術當成是戰略的人則會與自己原本理念背道而馳,越走越遠。
什麼是「戰略」?
**戰略(Strategy)**是組織用來確定「長期目的地」以及「憑什麼到達那裡」的總體藍圖。它回答兩個核心問題:
- 要去哪裡?——鎖定目標市場、成長願景與關鍵成功指標(如三年內市佔率、品牌信任度)。
- 要靠什麼取勝?——挑選最能放大優勢的路徑與資源組合,例如課程定位、師資招募、技術投資或合作夥伴。
特點
- 時間尺度長:通常以 3–5 年為單位思考。
- 決策層級高:牽動整體資源配置與文化。
- 變更成本大:一旦方向錯誤,修正需付出高額時間與金錢成本。
在補習班情境中,戰略可以像是:「我們要成為中正區前 3 的升學品牌,主打 AI 個人化診斷 + 資深師資」,這個方向決定了後續所有資源投入。
什麼是「戰術」?
**戰術(Tactics)**則是把戰略落實到「今天、這一季、這學期」的具體行動與操作細節。它回答:
- 怎麼做?——設計活動流程、優惠規則、行銷內容、課表安排。
- 何時做?——排定時間表,設定里程碑與短期衡量指標。
特點
- 時間尺度短:通常從一天到一季即可完成或調整。
- 執行層級實務:涉及招生流程、廣告投放、教師排班、家長說明會等。
- 彈性高:效果不佳可快速調整或替換。
例如「下週五推出段考衝刺直播班+早鳥折扣 50%,並用 LINE OA 一鍵報名」,就是配合上面戰略的具體戰術。假如轉換率不高,下一週即可改變頁面設計或調整折扣檔期。
一句話區分
- 戰略:決定 去哪裡 與 憑什麼贏——長遠方向與資源布局。
- 戰術:決定 今天怎麼做 與 怎樣最快見效——把大方向拆成可執行的小步驟。
只有先確定戰略的大路,再用戰術靈活轉彎、加速、煞車,補習班才能走得遠、跑得快。
常見誤區提醒
- 把戰術當戰略:例如「打五折優惠月」只能算戰術;若沒有回到「品牌承諾」與「目標客群」就可能透支形象。
- 戰略過度抽象:如:只提「提升競爭力」——應明確到「三年內市佔率 Top 3」。
- 戰術零散且無承接:一次辦科學營、一次辦英語營,但定位是「數學專精」,易稀釋印象。
- 評估機制缺失:戰術 KPI 若未設定(如活動轉換率),無法判斷是否值得複製或停止。
結語
商業戰略決定「要去的方向」與「要憑什麼取勝」;戰術則是「今天就該採取的行動」與「如何衡量效果」。將兩者在補習班經營中清晰分工、相互校準,就能在競爭激烈的教培市場塑造長久優勢,同時保有靈活調整的能力。下一章我們會討論關於「削價競爭」與「零元入班」的話題。歡迎各位在底下留言討論,也祝您在補習事業的策略與執行皆能環環相扣、成果豐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