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说AI让人变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近日,多家媒体引用MIT的一项研究,纷纷抛出耸动标题:

「使用AI让人变笨」、「AI腐蚀大脑」、「人类智力退化进行中」、「小心大脑變廢」。

听上去仿佛AI成了毒品,是压垮人类大脑的最后一根稻草。但问题是——这真的是MIT原本研究的意思吗?

你是不是真的看過了MIT的完整研究文章?

或則,在AI工具橫行的時代,用一用ChatGPT、Perplexity、Grok 等工具幫你完整總結文章的要點?

我明白,我明白!大家都很忙,但是你有沒有一刻想要去懷疑過這個標題的真實性?

尤其是,在你早已經知道,這是一個標題不聳動就沒有流量的年代,這是一個媒體們早就半放棄職業操守的年代。

 

MIT原文到底說了什麼?

MIT的完整研究是《Your Brain on ChatGPT: Accumulation of Cognitive Debt when Using an AI Assistant for Essay Writing Task》。

研究設計讓參與者用三種方式完成寫作任務:

  1. 全靠自己(human-only)
  2. 使用Google搜尋
  3. 使用ChatGPT生成建議

然後用EEG腦電圖追蹤他們的腦部活動,並比較四輪任務下的表現。

研究發現:

  • 使用ChatGPT的參與者腦部連結最弱,
  • 判斷力、記憶、批判性思維區域活性下降,
  • 這種狀態會隨著使用次數逐漸累積,形成"認知債(Cognitive Debt)",
  • 最終導致創造力、準確性與責任感下降,錯引、自我矛盾明顯增加。

研究者直白指出:AI帶來的是短期效率,長期退化,而不是我們以為的「聰明外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媒體標題怎麼說的?偷換了什麼?

這場研究的原意其實是:過度依賴AI會讓你"不再思考",而不是AI讓你變笨。

媒體卻換成了:「AI讓人變笨」、「用AI會毀掉大腦」,這就是標準的主詞偷換與科技污名化。

這就像你不會說:

  • Google地圖讓你失去方向感,
  • 計算器讓你忘了心算,
  • 外賣平台讓你不會做飯。

這些工具只是提供了便利,而我們在使用的過程中,選擇了認知成本最低的路徑。久而久之,思考能力自然退化。但問題不在工具,而在我們是否願意動腦。

說穿了:

  • AI只是工具,你怎麼用,才是重點
  • 是你選擇不思考,AI才有機會侵蝕你的能力
  • 問題從來不在技術,而在人類面對工具時的心理懶惰與逃避

所以直白一點講:

當我們不假思索地相信「AI讓人變笨」的標題時,或許正反映了我們自己的認知惰性——放棄了獨立判斷,選擇了盲從熱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怎樣才能不被AI「削弱」?三個具體建議:

  1. 先想再問:別把AI當起點
    AI的本質是「生成」,不是「反思」。在用它之前,你必須先問過自己:「我真正想解決的是什麼問題?」
  2. 雙軌驗證:AI + 常識 + 對比邏輯
    問完後,請務必回來檢查:「這說法合邏輯嗎?和我知道的事有矛盾嗎?有盲點嗎?」
  3. 反方挑戰:讓AI批評自己
    最聰明的提問方式是:「請從反面立場批評你剛剛的說法」。這能幫助你打開思維空間,不被單一路徑綁架。

———————————————

結語:真正讓你變笨的,不是AI,是你不再提問的那一刻

MIT的研究不是在說「AI是毒藥」,而是:「你以為自己在用AI,其實是讓AI幫你逃避思考。」

未來,不是「AI vs 人類」,而是「善用AI的人 vs 被AI牽著走的人」。

你可以不会写代码,但你不能没有判断力;你可以不懂深度学习,但你不能停止提问。

真正让你变笨的不是AI,而是你在面对未知时,选择了盲信而不是质疑。

请记住:AI不会篡夺你的C位你自己才是把椅子让出去的那个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過度思考的左腦,情緒內耗的右腦
4會員
28內容數
過度思考的左腦
2025/06/21
在館長訪問上海引發輿論的背後,這篇文章深究的是東亞社會對「宏大敘事」的迷戀:從教育到媒體、從城市設計到語言政策,我們的情緒如何被訓練、動員、甚至自我馴養?透過中韓日台新的案例比較,拆解宏大敘事如何滲入日常生活。當你不再為國家榮光落淚,那些不夠偉大的小故事,是否才是我們真正的出路?
Thumbnail
2025/06/21
在館長訪問上海引發輿論的背後,這篇文章深究的是東亞社會對「宏大敘事」的迷戀:從教育到媒體、從城市設計到語言政策,我們的情緒如何被訓練、動員、甚至自我馴養?透過中韓日台新的案例比較,拆解宏大敘事如何滲入日常生活。當你不再為國家榮光落淚,那些不夠偉大的小故事,是否才是我們真正的出路?
Thumbnail
2025/06/18
在語言灌水蔓延到名片之後,職場上每個人彷彿都成了總統候選人。職稱正在經歷它自己的「通膨時代」。這篇文章揭露了打工人如何在無加薪、無升遷的職場結構裡,把頭銜當作心理補償與社交籌碼;也探討了這場語言遊戲對企業、團隊與個人造成的真實後果。
Thumbnail
2025/06/18
在語言灌水蔓延到名片之後,職場上每個人彷彿都成了總統候選人。職稱正在經歷它自己的「通膨時代」。這篇文章揭露了打工人如何在無加薪、無升遷的職場結構裡,把頭銜當作心理補償與社交籌碼;也探討了這場語言遊戲對企業、團隊與個人造成的真實後果。
Thumbnail
2025/06/16
創新、高效、透明、策略……這些曾經擲地有聲的詞,今日已成社群貼文的裝飾、職場報告的糖衣、個人簡歷的煙霧。當語言失去了重量,我們是否也失去了理解彼此的能力?本文以「語言也是一種貨幣」為出發,反思現代人如何在資訊過剩與表象競賽中,一點一滴稀釋我們對真誠的感受力。
Thumbnail
2025/06/16
創新、高效、透明、策略……這些曾經擲地有聲的詞,今日已成社群貼文的裝飾、職場報告的糖衣、個人簡歷的煙霧。當語言失去了重量,我們是否也失去了理解彼此的能力?本文以「語言也是一種貨幣」為出發,反思現代人如何在資訊過剩與表象競賽中,一點一滴稀釋我們對真誠的感受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人工智能:革命性技術的崛起與挑戰 1. 什麼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I)是指由人類創造的機器或系統,能夠模仿人類智能,執行通常需要人類智能才能完成的任務。這包括學習、問題解決、語言理解、視覺感知等能力。AI系統可以處理大量數據,識別模式,並根據這些信息做出決策或預測。 2.
Thumbnail
人工智能:革命性技術的崛起與挑戰 1. 什麼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I)是指由人類創造的機器或系統,能夠模仿人類智能,執行通常需要人類智能才能完成的任務。這包括學習、問題解決、語言理解、視覺感知等能力。AI系統可以處理大量數據,識別模式,並根據這些信息做出決策或預測。 2.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人工智慧(AI)及機器學習(ML)的基本概念和關係,探討了數據在機器學習中的重要性,以及深度學習和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應用。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人工智慧(AI)及機器學習(ML)的基本概念和關係,探討了數據在機器學習中的重要性,以及深度學習和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應用。
Thumbnail
人工智慧是什麼?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簡單來說,就是讓機器模仿人類的思考、學習和決策的能力。它就像是一個聰明的電腦程序,可以執行許多原本需要人類智慧才能完成的工作,例如: 語音辨識: 讓電腦聽懂人類的語言,像是 Siri、Google As
Thumbnail
人工智慧是什麼?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簡單來說,就是讓機器模仿人類的思考、學習和決策的能力。它就像是一個聰明的電腦程序,可以執行許多原本需要人類智慧才能完成的工作,例如: 語音辨識: 讓電腦聽懂人類的語言,像是 Siri、Google As
Thumbnail
AI的幫忙讓人們更容易踏入創意產業,但可能會造成整體藝術創新程度下滑。 一項刊登在「科學先端」期刊的研究顯示,AI平均將單一寫手的創造力品質提升多達10%,將故事有趣程度提升22%,但也發現,有AI協助編造的故事,看起來比那些完全沒有AI幫忙的更相似,因為寫手們擺脫不掉AI建議的靈感。 From 中
Thumbnail
AI的幫忙讓人們更容易踏入創意產業,但可能會造成整體藝術創新程度下滑。 一項刊登在「科學先端」期刊的研究顯示,AI平均將單一寫手的創造力品質提升多達10%,將故事有趣程度提升22%,但也發現,有AI協助編造的故事,看起來比那些完全沒有AI幫忙的更相似,因為寫手們擺脫不掉AI建議的靈感。 From 中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雖然人工智慧可以提供大量參考答案,但缺乏感知和直覺,無法主動發現不尋常的情況,因此仍需要人腦確認和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同時強調了發現奇怪之處、與人溝通、發現問題點、詢問AI並總結出答案的能力和實作的能力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雖然人工智慧可以提供大量參考答案,但缺乏感知和直覺,無法主動發現不尋常的情況,因此仍需要人腦確認和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同時強調了發現奇怪之處、與人溝通、發現問題點、詢問AI並總結出答案的能力和實作的能力的重要性。
Thumbnail
科技發達,AI智能也越來越發達。 蠢孩子,我每篇小說的圖片都是用AI製作的唷!!
Thumbnail
科技發達,AI智能也越來越發達。 蠢孩子,我每篇小說的圖片都是用AI製作的唷!!
Thumbnail
AI是人創造的,當然也會有人性,想偷懶並不奇怪
Thumbnail
AI是人創造的,當然也會有人性,想偷懶並不奇怪
Thumbnail
先寫結論: AI真的很厲害,而且只會愈來愈厲害,但我們人類還是得繼續學習。而且因為AI工具的便利,人類學習將更貼近學習的本質---為了成長和幸福。 以往為了應付工業化進程而必須花大量時間反覆記誦或演練的重複性工作,將大量減少,也不再需要花大量時間學習某些特定目標的應用技能工具,如:『文件繕打
Thumbnail
先寫結論: AI真的很厲害,而且只會愈來愈厲害,但我們人類還是得繼續學習。而且因為AI工具的便利,人類學習將更貼近學習的本質---為了成長和幸福。 以往為了應付工業化進程而必須花大量時間反覆記誦或演練的重複性工作,將大量減少,也不再需要花大量時間學習某些特定目標的應用技能工具,如:『文件繕打
Thumbnail
從去年開始,AI 成為了顯學,無論是投資市場、工作習慣、生活環境,強 AI 已然成為無法分割的一環,我們不難預見,這樣的存在必然會如智慧型手機那般,普及全球,甚至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Thumbnail
從去年開始,AI 成為了顯學,無論是投資市場、工作習慣、生活環境,強 AI 已然成為無法分割的一環,我們不難預見,這樣的存在必然會如智慧型手機那般,普及全球,甚至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