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6.14
天氣:晴朗好日子
前一堂課(5/17)因個人事務而缺席。據說,當日田間事務除了處理田埂、曬田,更在學堂共有田角落畸零地上、容易遭受福壽螺危害的深水區,直接改種茭白筍。隔兩天(5/19)一下班,我就迫不及待繞去田區瞧瞧(這就是住在本地的好處啊~想去就去)。
缺席那日最有趣、也最惋惜沒參與到的,是「土地公拐」的製作。無論是菜鳥或老手農夫,農田裡的實戰經驗無論多寡,對於土地的敬仰與珍視,同等重要。眷顧土地、人們最親近也最熟悉者,非土地公莫屬。早年農村時代,「土地公拐」是於田間祭拜土地公的傳統習俗之一。其「拐杖」之意,一方面是讓老土地公能在田間方便行走的輔具,一方面也象徵土地公的駐守,以保佑風調雨順、作物豐收。此民風,既純樸又可愛。
時隔一個月,雖然三番兩頭就往田區跑(多看一眼也好),久違的上課日特別興奮。正式上課前,文昌老師先在慢島廚房裡,以不同的電鍋、不同的時間煮同一種米,讓我們品嚐看看,大夥議論紛紛、各自給予評價,既使只是簡單的米飯、在付出勞力之後,自然格外用心領略、體會事物給人的感受;而過程中,人的感官似乎也趨於敏銳。
文昌老師接著拿出不同顏色的稻子,對照色卡、比較差異。細看,可見些許稻穗,經由解說,才知道此刻雖然看似已結穗,但卻只是「空包彈」。剖開稻子莖部後,其內部構造一覽無遺:排排站的「子彈」等待後續「灌漿」,受稻殼包覆的實心稻米才算成形。
後來,走到共有田區,隔壁田已經結穗累累、一片金黃。相比之下,我們的稻子雖已結穗但尚未成熟(如室內課所述),還需耐心等待,預估七月底才會迎來收成的日子。適逢初夏,暑氣逼近的嚇人,好像已經沒辦法在田裡待太久了,大概十分鐘就想找陰涼處休息的程度。所以,我們只有簡單走進田裡巡視一下,看見稗草就拔。頂著高溫,此時的稗草變得超級巨大,還好上次曬田作業不太成功,田裡還有點積水,不然根本拔不起來!(之前有一次自主拔草,那時田超乾,根本分不清到底是在拔草?還是在拔河?......)

其實敵人細看之下還蠻美的耶(誤)
頂著烈日,很快大家就受不了了(笑),紛紛投降躲到廟旁遮陰處休息。於是,文昌老師只好帶我們去附近的田走走晃晃,看其他田區的生長情況是如何。
下午的課程,繼上週製作土地公拐之後,本週則是要來做「稻草人」!!!(光想就知道絕對超好玩~~~)。金正是這次負責教導我們的老師,他準備齊全的配備,包含竹竿(稻草人的身體)、布袋(稻草人的頭)、廣告顏料(畫上稻草人的五官),以及各種裝飾(彩帶、帽子、手套或其他服飾)。我從家中帶來舊衣服,讓自己的稻草人穿上。
我替自己的稻草人畫上卡通般水汪汪的大眼睛和櫻桃小嘴,粉嫩嫩的臉頰也一定要。在布袋上畫完臉部後待顏料風乾,接著塞入稻草和稻穀,讓稻草人的頭澎起來,然後收口用彈力棉繩綁緊。先替稻草人穿好上衣,再以十字法綁緊竹竿,固定好身體後,在延伸的手臂兩端,也加上同理製成的手掌(棉手套裡塞稻草),收口綁緊即完成。我還幫稻草人穿上褲子、戴上毛帽,可愛的樣子創作者本人(我)看了超滿意!
創作完畢,一行人浩浩蕩蕩的將稻草人搬至共有田區,將他們插在茭白筍田區旁邊,排排站的樣子可愛的不得了!但沒隔多久,稻草人突然不穩,接二連三倒下,大家在岸邊驚呼。我的稻草人也未能倖免於難,只是在救援前還是得先記錄下這滑稽的一幕(笑)。
好喜歡這週的課程,在凡事講求速度、效率的世代裡,農夫們用最單純、天真的心,在農事之間,找尋樂趣。有一種瞬間回到傳統農業社會的感覺,什麼都很原始、也什麼都要靠自己,其實,我覺得這樣真的很好,也更喜歡這樣的生活。沒有競爭、沒有比較,只有快樂、認真過生活的自己:)希望稻草人能陪伴著我們,直到稻米豐收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