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日誌記錄思考】
「能者多勞」這句話其實有點問題,首先有能力的人攬了太多事,可能會累死,同時也讓別人失去練習處理事情的契機,更是使能力不足的人永遠沒有進步的機會。
久了以後,事情都只找特地的人做,其他人只要裝傻就好,反正有人會收拾。好像誰比較有能力,就該被拿來用到底,不管願不願意,甚至不給喘息空間,這其實不是稱讚,是一種剝削。被看作「能者」,只是因為沒有拒絕,也許也只是比較不忍心放著不管,久了別人就習慣,自己也難抽身。當事情越堆越多,累的不只是身體,還有心,會變得冷漠,甚至懷疑當初為什麼要那麼認真。
有些人不是不能做,而是從沒被要求去做,更沒機會去試。因為總有人幫他扛住了。這不是好事,是讓人失去成長機會。一個人再強,也扛不住整個團體的責任。長久下來,反而讓整個系統失衡。
如果一個組織裡,只有少數人在動,其他人只是跟著混,那這個組織遲早會垮。不是因為那些動的人不夠強,而是因為太強了,其他人反而永遠弱下去。表面看起來事情沒問題,其實是靠人撐住,不是系統在運作。
能做的不代表就該做,反而應該學著放下,把空間讓給還沒學會的人。做得慢、做得不夠好,也沒關係,總得從哪裡開始。不能因為怕出錯,就什麼都不讓別人碰。那是拖延問題,不是解決。
每個人都有責任去成長,不是等別人幫忙,不然事情一多,只會變成「能者死勞」,沒人撐得住,最後全崩盤。這不是誇張,是很多地方正在發生的現實,到最後,會做事的人離開了,剩下的什麼也做不來。
有些人還會反過來怪說,是你太愛逞強,才讓別人不做事。這種話表面聽起來有道理,實際上是在推卸責任。沒有人天生喜歡多做,只是不想事情爛掉。真正該被問的,是那些從沒動過手的人,為什麼一直旁觀。
願意幫忙是選擇,不是義務,做得多不代表該被當工具,也不該被理所當然地消耗。最基本的尊重,就是彼此分擔,讓大家都有學習和承擔的空間,不然再厲害的人,也有倒下的一天。
這種文化要改,不能只靠所謂的「能者」去撐。該做的,是大家開始動起來,不會的學,做錯了改,彼此提醒,不互相推,才有可能真正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