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學會權力遊戲的玩法,就必須扭轉自己的世界觀,嘗試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
推薦指數:★★★★☆
易讀指數:★★★☆☆
趣味指數:★★★★☆新鮮指數:★★★☆☆
作者:羅伯.葛林; 約斯特.艾佛斯/ 製作統籌
出版社: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4/30
前言
從來都不曾想過,講述如何獲取權力,居然還有一本教戰手冊。
這本書後達600多頁,真的像是本法典一樣,鉅細靡遺的寫下了獲取權力的「48法則」。
雖然這些法則很多都是根據歷史故事延伸而來,但時至今日依舊適用。特別是可以應用於職場當中。
俗話說:「商場如戰場」,在我看來職場亦然。所以看這本書的同時,你也可以將之運用在各種職業場合中,相信你都能獲得前所未有的幫助與啟發。

開篇即震撼:功高蓋主的後果
印象最深的就是開篇的法則一:上司面前藏鋒芒。
故事說的是路易十四執政時期的財務總管,他因為天性奢華,喜歡舉辦派對彰顯個人財富。沒想到此舉引來路易十四的忌憚,於是便藉故將其除之。
這個故事是告誡我們,無論你身處哪個位階,請務必要照顧上位者的優越感。
即便你真的很想在他面前表現自己,讓他認可自己,但也請勿過於鋒芒畢露,否則就會適得其反,反倒讓上司心生畏懼。
所以我們才會在那麼多宮鬥劇中看到,真正有才之人往往都會「藏拙」。
這同樣也是法則21講述的道理:「學會以笨致勝」。
不要覺得未能表現自己很失落,有時你需要懂得低調、甚至有點裝傻,這樣反倒能綜觀全局,以更快更有效率的方式達到目的。
就如同書中說的:大巧若拙,是只有智者才知道的道理。大智若愚才是真正的聰明。
對應回現代社會,有太多人急於表現自己,不懂藏拙的技巧,反倒容易在職場中遭人嫉妒與暗算,所以還是得適時避避鋒芒,方能成就大業。

當權者切勿優柔寡斷
書中提到的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觀念,是「法則15:斬草除根」。這條法則強調,當你面對潛在威脅或敵對勢力時,千萬不能心存僥倖,更不能心軟。否則留下後患,往往會在未來造成更大的損失。
雖然我不完全認同「凡事都要趕盡殺絕」的思維,但從作者引用的歷史故事中——項羽與劉邦的鬥爭——我確實看見了「優柔寡斷」所帶來的可怕後果。
在那場鬥爭中,項羽明明擁有多次可以消滅劉邦的機會,卻因為一時猶豫與過度仁慈,選擇放過。結果劉邦不但死裡逃生,還在日後強勢反擊,最終讓項羽敗走烏江、自刎而亡。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不忍一時,後患無窮」的例子。
這個故事讓我深思:在職場、人生或重大決策中,我們也常常在關鍵時刻猶豫不決,想「顧全大局」、怕「得罪人」、不敢下定決心。但現實就是——猶豫往往比決錯還更致命。當你遲遲不作決斷,很可能會被更果斷的人迎頭趕上,甚至吃掉你原本擁有的優勢。
讀到這裡,我也想起自己過去的一些經歷。有幾次我面對轉職、合作或其他抉擇時,總是因為考慮太多而錯失良機。事後回想,如果當時更堅定一點,也許結果會完全不同。
所以現在的我,會提醒自己:當有機會出現時,要學會果斷抓住;當面對敵意或風險時,也別心存僥倖。所謂的「斬草除根」,其實也可以理解為「處理問題要徹底」,不要讓小麻煩演變成大危機。這不只是對敵人的策略,也是一種面對風險與決策的處事哲學。

結語
看完這本書,讓我不禁感慨:原來權力從來不是從天而降的,是靠一套極度現實、甚至殘酷的生存智慧去換取的。
它教我們什麼時候該藏鋒,什麼時候該果斷出手;提醒我們做人不能太急著證明自己,也不能在該下決定的時候一拖再拖。
這些法則,乍看之下好像過於冷酷,但當你一一對照真實人生,你會發現,它說的其實就是現實世界的「底層邏輯」。
說到底,這些法則不是叫你變成一個城府很深、心狠手辣的人,而是提醒你——真正成熟的處世之道,是既能藏鋒守拙,也懂得在關鍵時刻拔劍出鞘。
所以讀完這本《權力的48條法則》,你不一定要照單全收,但你一定要學會思考:在這個變動的時代,哪一條,是你此刻最該拿來用的智慧?
記住,懂得應對局勢的人,不會被人情左右,也不會被情緒綁架。你要學會溫柔地活,果斷地選,聰明地走。
這,才是現代人的進化生存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