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力》#14 總結(上):先付出、重承諾、做典範

Gimmy
發佈於Give me Book 個房間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影響力》這一本書,已經是 40 年的經典書目,影響了成千上萬的人們。


把六把武器是從「心理學」中,透過觀察、實驗,去總結出我們人們看似理性,卻也容易被操控。


了解了這六把武器,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放大自己的影響力、也不容易被有心人給操控。


接下來我們就來簡單複習一下,前三把武器。


1. 互惠原理


要是人家給了我們什麼好處,我們應當儘量回報。

如果沒有回禮,就會被視為貪小便宜、自私的人,不利於我們在社會上生存。


互惠原理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的常見,尤其是鄉下,常常就是鄰居今天拿一把菜過來,我明天送幾顆水果過去;我們生活在一個「互助」的社會,所以每當有人幫助我們的時候,我們總是會覺得有一種「虧欠感」,虧欠感讓人覺得很不舒服,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因此,只要有人先幫助過我們,我們就會想要回報他們,而且不管這個幫助多麼的〝渺小〞,都會在你心中種下一棵種子,讓你日後更容後答應他的請求。


■ 互惠原理可觸發不對等交換


互惠原則有一個很重要的現象,那就是互惠不一定要「對等」,也就是先施給你小惠,之後再要求你回以大恩,很有可能你卻會接受這樣交易。所以要是我們覺得無法回報,哪怕自己真的需要,也會儘量避免找人幫忙,心理負擔說不定比物質損失還難受。


■ 互惠式讓步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倘若有人對我們讓了步,我們便覺得有義務也要退讓一步。」


互相讓步是雙方達成妥協的方式之一,這也是我們人類長久以來演化的過程,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陌生社會達成更好的合作。


這個策略技巧叫「拒絕 – 退讓」也叫「留面子」法。


假設你想讓我答應你的某個請求,你可以先提大些的要求,這樣的要求肯定會被拒絕的,再提一個稍小的要求,這個要求才是你的目標,對方可能因為先拒絕第一次,覺得你退讓了,而接受了第二個要求,哪怕對方覺得不需要。


而第二項要求不一定要有多小,只要比第一項要求小一點就可以了。


2. 承諾與一致性


承諾與一致性指我們一般都對自己做出的承諾有認同感,儘管有時明知發現承諾是錯的,但也會持續保持行為。〝言出必行〞這是我們從小到大所學習到的價值觀,因此,只要我們承諾了,我們就會在心裡種下一顆種子,它會札在我們的心中告訴我們,我們要去實現它。


人人都有一種言行一致,同時也顯現言行一致的願望。一旦我們作出了一個選擇,或採取了某種立場,我們立刻就會碰到來自內心和周圍的壓力,迫使我們按照承諾去做。


■ 承諾是關鍵


想要讓這項原則發揮其功效,其中最重要一點就是「做出承諾」。

承諾,要是我讓你作出承諾,亦即選擇立場,公開表明觀點,我就幫你架設舞台,促使你不假思索地自動照著先前的承諾。


■ 效益最大化


要想「承諾」達到最大的效果,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它們得是當事人積極、公開、經過一番努力後自由選擇的。


總之,主動承諾似乎給我們用來塑造自我形象的合適資訊,而自我形象又能塑造人們將來的行為,使之起到鞏固自我形象的作用。


以下幾點,如果能夠做到愈多點,「承諾與一致性」的效果就愈加的顯著:

  1. 公開承諾:出於觀感上的原因,一旦公開,就愈不容易做出改變。 
  2. 額外的努力:有證據清楚顯示,為一個承諾出的努力越多,它對承諾者的影響就也越大。



3. 社會認同原理


當我們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不知道哪邊好玩?哪邊店家好吃?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看哪邊的人潮最多,因為大多數人喜歡的地方,通常不會差到哪裡去,這就是我們相信〝認會認同〞的力量。


一般來說,在我們自己不確定、情況不明、意外性太大的時候,我們最有可能認為別人的行為是正確的。正因為如此,我們想要降低是自己犯錯的風險,而去仿造別人的行為,或是參考別人的看法。


如吃美食前先看排隊人潮、看電影時先看網路評價,都是社會認同原理的影響。


 榜樣的力量


當我們不知道怎麼做時,或是身處一個相對沒有安全感的場所,通常「社會認同」的效果就是大大的提升,我們就是認為「別人都在做的事肯定錯不了」,然而這種心態,很多情況下都會遭到利用。


「95%的人愛模仿別人,只有 5% 的人可以率先發起行動」,看到這些人的行動,往往會更加觸動我們的心理,進而真正的去消費行動;這就是榜樣的力量。


■  旁觀者效應


社會認同還有另一個非常著名的效應,叫「旁觀者效應」。


這個事件源自於皇后區婦女被殺,但其他公民卻漠然視之,造成社會的轟動;在這個過程當中,有 38 位都有聽到,但沒有任何人打電話報警;之所以沒人幫忙,正是因為有這麼多的旁觀者。


其原因至少有兩個:


  1. 原因很淺顯,周圍有其他可以幫忙的人,個人要承擔的責任就減少了。 
  2. 碰到這種不確定的情況,人們很自然會根據周圍其他人的行動來加以判斷。我們可以根據其他目擊者的反應方式,得知事情到底夠不夠緊急。 —— 既然沒有人出手,應該就沒有問題。


對緊急事件的受害者而言,「人越多越安全」的想法可能完全錯誤。

要是只有一名旁觀者在場, 85%的時候,他都得到了幫助;而當有五名在場時,就降到了 31%。

很明顯,恰恰因為有其他旁觀者在場,才使得人們施以援手的機率降到了可恥的水準。


CTA:先付出、重承諾、做典範


  1. 互惠:須先對別人好,再來一報還一報。
  2. 承諾:讓對方公開 Say Yes 並親筆簽名
  3. 社會認同:找到16%先行者,做球給他們


影響力的六把武器,完全的利用人類大腦捷徑,進而影響人們的行為。

因此,如果我們善用這些武器就是放大影響力。


不過在這邊也必須去留意一下,影響力武器只是「放大器」,只有先擁有自己的價值,凡事先求付出、建立互信的基礎、打造互贏的環境,才能讓自己發揮最大影響力。


Podcast


Bloghttps://givemebook.club/


76會員
213內容數
Give me book 是一個分享書籍的讀書園地,每兩周就會寫一本〝書籍〞的讀後心得與重點整理,期許有興趣的人可以跟我 Gimmy 一起閱讀、學習與交流,而每一本書大約會發佈五篇主題:簡介、三個主題和總結,透過這些分享來期待我們共同學習與成長。 若有推薦的書單,請歡迎隨時向我推薦哦 ^^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