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會用到哪些理論框架?理想與現實的差距|EP98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剛入行產品經理,一定會在網路看到各種產品管理框架,像是北極星指標、User Journey Map、Persona、RICE 評估法、雙鑽石模型,這些框架看起來都可以套用,但實際工作後才發現不是每個框架都可以導入,有些是流程不適用、有些是文化不適用,這篇想記錄我目前產品工作中的框架。

raw-image

一、產品理論框架為什麼不一定適合

⠀⠀

以下先舉最常聽到的 3 種框架,但根據近期參與的 PM Coffee Chat,真的有導入的產品團隊沒有想像中多。

⠀⠀

▍ 北極星指標

北極星指標的概念是「找到一個產品核心價值的關鍵指標,讓整個團隊圍繞這個指標進行產品決策」,以電商相關產品為例,通常會是營收、客戶數、會員數等。

但實際執行時會發現幾個問題:

  • 公司做決策有各種情境需要考慮,包含投資人關係、公司內政治問題、客戶問題等,不容易以單一指標作為產品決策準則
  • 定義了北極星指標,日常的產品決策仍然會受到各種短期壓力的影響,例如老闆突然要求先做某個功能,或是客戶提出緊急需求。
  • 有些公司的產品決策是業務主導,而不是由某個北極星指標主導。

⠀⠀

User Persona

用戶畫像是產品課程常見的經典內容,透過 Persona 描繪用戶的年齡、職業、需求、痛點等。

但實際執行時會發現幾個問題:

  • 公司很少有資源進行深度的用戶研究,大部分時候你只能依靠有限的數據和假設。
  • 滿多用戶輪廓是自己想像出來的,真實的用戶輪廓比想像中複雜更多,且會隨著時間變化。

⠀⠀

RICE 評估

RICE(Reach, Impact, Confidence, Effort)評估法看起來很科學,先針對每個指標打分,再計算出優先級。

但實際執行時會發現幾個問題:

  • 業務為了要讓某個功能往前排,Impact 會打得特別高分。
  • 不同的人對同一個功能可能會給出完全不同的分數,反而花費大量時間在計算和討論上。
  • 分數計算後,有些老闆會有最終否決權或決定權,導致可以瞬間推翻計算結果。

⠀⠀

二、公司內部產品評估方式

⠀⠀

在參加了 10+ 場 PM Coffee Chat 之後,發現不同產品團隊的產品評估方式其實大同小異。

⠀⠀

(一)老闆/主管的直覺判斷

在中小型公司或新創企業,產品決策的最終決策權主要是 CEO,通常基於行業經驗、對市場的直覺,以及對公司未來的方向。

這種決策方式雖然很主觀,但根據產品經理們的回饋其實也滿兩極的,很有 Sense 的決策就會帶領公司往好的方向,且因為很果斷,也減少內部大量來回溝通的成本,但缺點是底下的產品經理會變得很像單純執行者。

但也會遇到老闆決策常常一直變,可能對於公司或市場的焦慮,而這類型的產品團隊就會相對辛苦。

⠀⠀

(二)業務需求導向的優先級

B 端 / SaaS 產品的產品方向多半是由業務需求驅動的,業務在面向客戶時,可能會遇到「客戶缺少某個關鍵功能以至於無法簽約」,這時產品藍圖很高機率就是按照業務情境量身打造。

在這種情況下,產品經理的角色更像是一個協調者和執行者,確保時程順暢、且確保開發方向符合業務需求。

這種方式雖然缺乏長期規劃,但能確保產品開發的方向與客戶實際需求保持一致,畢竟產品最重要的商業價值是要有客戶願意付錢買單。

⠀⠀

(三)特定公式的產品評估法

雖然上述提到有些框架不一定適合,但實際上也是有些公司仍透過一些估時的框架在評估需求。

例如 RISE、或是「KA 客戶指標」等,通常都是依照重要程度、技術難易度、影響效益等幾個關鍵指標來綜合評估出一個分數。

⠀⠀

三、常見的產品開發框架

⠀⠀

那各產品開發團隊到底有什麼框架嗎?

⠀⠀

(一)OKR:每人提交關鍵任務

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之所以是主要的框架是因為它符合多數公司管理的需求,透過大目標的設定,讓各執行者都可以分配和認領底下的任務。

特別是針對產品經理這個角色,KPI 較難公平制定出每個人的指標數字,而 OKR 則相對可以訂出每個人各自目標。

⠀⠀

(二)Scrum:敏捷開發框架

Scrum 也是部分公司會導入的框架,將每個產品線的 BU 化,各自拆成獨立的開發小隊,讓 Product Owner、Scrum Master 帶領團隊往前進。

並透過看板工具以及常見的敏捷會議(Planning、Retro、Refine、Standup)來持續衝刺,達到小步快跑、快速驗證的方式。

可能有些人會疑惑,產品經理到底要學哪些框架?有沒有可以一套帶著走的工具?這也是我目前正在思考的。

⠀⠀

以我目前待過的 3 個產品團隊中,最後落實到真實工作中其實就是:

「需求拆解 → 情境撰寫 → 設計規劃 → 進場開發 → 上線追蹤」

並沒有什麼太高大上的產品流程框架,而是針對每個公司都有自己一套產品 SOP,每位產品經理最後也會收斂出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若真的說不同公司有什麼差異,可能在於:

  • 需求進件的權重:有些公司的業務話語權特別大
  • 開發團隊的分配:有些產品經理會有專屬開發團隊,有些則是需要共享工程師
  • 產品提案的方式:有些產品經理針對一個功能需要層層提案才能通關
  • 需求拆解的方式:有些公司對於需求效益要抓的很嚴格

⠀⠀

四、總結

⠀⠀

剛入行產品經理時,一直被各種理論框架吸引,某些框架給人一種「只要掌握了就能成為優秀產品經理」的錯覺,但進到公司才發現都不是這樣使用。

更重要的是培養對商業的敏銳度,深度理解用戶真正的需求,掌握市場動態,具備基本技術概念,建立良好的利害關係人連結,這些「公司內的軟技能」往往會比掌握複雜框架更有價值。

產品管理的本質仍是「解決問題」,包含用戶問題、業務問題、技術問題、市場問題,因此產品經理最終目標是能持續識別真正重要的問題,並找到可行的解決方案

在工作中要時刻提醒自己:我正在解決什麼問題?這個問題對誰重要?有什麼更好的解決方式?這種問題導向的思維比框架導向的思維更實用。

⠀⠀

如對這系列文章有興趣可以再觀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產品思維的創意想像
118會員
192內容數
《產品思維的創意想像》是工作之餘發起的 Side Project,想透過這系列記錄學到的內容,包含商業知識、產業洞見,或是職場分享等等,目前已有產品開發、客戶成功、社群行銷、思維增長、職場日記等系列文章。
2025/06/17
產品經理每天都會面臨各種大大小小的決策,有時決策力並非來自於偶爾出現的重大時刻,而是每天面對、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決策,這些日常小決策會不自覺地帶上產品經理的個人色彩,而產品也會反映出那個產品經理的個性和價值觀。
Thumbnail
2025/06/17
產品經理每天都會面臨各種大大小小的決策,有時決策力並非來自於偶爾出現的重大時刻,而是每天面對、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決策,這些日常小決策會不自覺地帶上產品經理的個人色彩,而產品也會反映出那個產品經理的個性和價值觀。
Thumbnail
2025/06/10
前陣子在《產品經理最佳實務》看到一個章節在描述產品經理的道歉情境,不論是需求漏開、結論下錯、時程錯估,產品經理在各種場合有時需要作為道歉的角色,但有些情境也不一定要真的「道歉」,這篇會記錄不同場合的表達方式。
Thumbnail
2025/06/10
前陣子在《產品經理最佳實務》看到一個章節在描述產品經理的道歉情境,不論是需求漏開、結論下錯、時程錯估,產品經理在各種場合有時需要作為道歉的角色,但有些情境也不一定要真的「道歉」,這篇會記錄不同場合的表達方式。
Thumbnail
2025/05/31
在 B 端 SaaS 公司擔任產品經理,滿常會遇到需求評估完效益不高或成本過高,導致需要委婉拒絕客戶或戰術性拖延,但這個溝通技巧是一門學問,如何說的很婉轉讓客戶覺得我們不是直接拒絕?
Thumbnail
2025/05/31
在 B 端 SaaS 公司擔任產品經理,滿常會遇到需求評估完效益不高或成本過高,導致需要委婉拒絕客戶或戰術性拖延,但這個溝通技巧是一門學問,如何說的很婉轉讓客戶覺得我們不是直接拒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在敏捷開發過程中,每兩週都會有一場回顧會議(retro),PO、UX、RD、QA 會針對該 Sprint 進行檢討和反思,這篇想記錄以產品經理(PO)的角度常被提到的檢討點,一方面是幫助自己成長,另一面是更濃縮自己的產品想法。 誰適合看這篇文章?✔ 對產品經理、產品企劃、產品策略、產品規劃有興
Thumbnail
在敏捷開發過程中,每兩週都會有一場回顧會議(retro),PO、UX、RD、QA 會針對該 Sprint 進行檢討和反思,這篇想記錄以產品經理(PO)的角度常被提到的檢討點,一方面是幫助自己成長,另一面是更濃縮自己的產品想法。 誰適合看這篇文章?✔ 對產品經理、產品企劃、產品策略、產品規劃有興
Thumbnail
實際就業後,會發現收集與分析需求,通常都不是工程師在做,會有另一群人,以非工程的角度收集及分析需求,然後在開發過程中蹦出不同的火花,於是很好奇另一群人的想法是什麼?我不敢說這本書能完全代表另一群人的想法,但確實能夠得到很多有用的思維。推薦給所有的軟體工程師。
Thumbnail
實際就業後,會發現收集與分析需求,通常都不是工程師在做,會有另一群人,以非工程的角度收集及分析需求,然後在開發過程中蹦出不同的火花,於是很好奇另一群人的想法是什麼?我不敢說這本書能完全代表另一群人的想法,但確實能夠得到很多有用的思維。推薦給所有的軟體工程師。
Thumbnail
本書介紹了戰略設計、管理領域複雜度、實際應用領域驅動設計等主題。透過對核心子領域、支持子領域、限界上下文等概念的探討,提供了領域驅動設計的相關知識。這篇文章中還涉及了微服務、事件驅動架構和資料網格等相關主題,提供了設計系統和應用領域驅動設計的指導。
Thumbnail
本書介紹了戰略設計、管理領域複雜度、實際應用領域驅動設計等主題。透過對核心子領域、支持子領域、限界上下文等概念的探討,提供了領域驅動設計的相關知識。這篇文章中還涉及了微服務、事件驅動架構和資料網格等相關主題,提供了設計系統和應用領域驅動設計的指導。
Thumbnail
1.設計系統不用從頭開始 在設計產品時,有一個觀念可能會顛覆我們對於產品設計的傳統想法。這是初期在 AlleyPin 擔任一人設計師,負責各種產品或視覺設計工作時才逐漸領悟到的一點。 當時,我在購買UI Kits這件事情上猶豫不決,擔心使用現成的設計資源會使我的設計變得無聊或是缺乏創造。後來面臨
Thumbnail
1.設計系統不用從頭開始 在設計產品時,有一個觀念可能會顛覆我們對於產品設計的傳統想法。這是初期在 AlleyPin 擔任一人設計師,負責各種產品或視覺設計工作時才逐漸領悟到的一點。 當時,我在購買UI Kits這件事情上猶豫不決,擔心使用現成的設計資源會使我的設計變得無聊或是缺乏創造。後來面臨
Thumbnail
在設計有四年快五年的時間,大部分都是從實戰經驗中去不斷摸索產品開發的流程。從視覺傳達的背景出來,在用戶體驗的經驗都是在實際開發中去摸索出來的。不是理論派,只是根據我本人的經驗摸索出來的設計方法,也不會用太多高深的詞彙說明。 以前搜尋怎麼做產品設計?究竟是要從什麼步驟開始的這件事情,大部分看到的
Thumbnail
在設計有四年快五年的時間,大部分都是從實戰經驗中去不斷摸索產品開發的流程。從視覺傳達的背景出來,在用戶體驗的經驗都是在實際開發中去摸索出來的。不是理論派,只是根據我本人的經驗摸索出來的設計方法,也不會用太多高深的詞彙說明。 以前搜尋怎麼做產品設計?究竟是要從什麼步驟開始的這件事情,大部分看到的
Thumbnail
軟體系統的發展歷程大多相似,首重解決基本需求、提供操作介面,進而提升安全性、擴充功能、優化操作。
Thumbnail
軟體系統的發展歷程大多相似,首重解決基本需求、提供操作介面,進而提升安全性、擴充功能、優化操作。
Thumbnail
進入物件導向設計的實戰階段,我們通過建立人力資源管理功能來實踐理論知識。透過這些實作練習,能夠深化對物件導向概念的理解,並學會如何在實際開發中應用這些概念。
Thumbnail
進入物件導向設計的實戰階段,我們通過建立人力資源管理功能來實踐理論知識。透過這些實作練習,能夠深化對物件導向概念的理解,並學會如何在實際開發中應用這些概念。
Thumbnail
產品製作的核心因素有三個重點,分別為:使用者(誰在用)、需求(為什麼用)、場景(在哪裡用)。這些因素對於任何產品的成功都是相當重要的。
Thumbnail
產品製作的核心因素有三個重點,分別為:使用者(誰在用)、需求(為什麼用)、場景(在哪裡用)。這些因素對於任何產品的成功都是相當重要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